全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2.4亿,每年100万人死于相关肝功能衰竭和肝ai。在我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接近10%,那么乙肝和风湿会互相作用吗?医伴旅小编帮您解读这一问题。
风湿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异常,需要行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治疗,用药后可造成细胞免疫低下,如果没有有效预防和干预,则可能出现乙肝病毒(HBV)再激活。
1. 乙肝感染后的骨骼肌肉痛
约 10% 到 25% 的HBV感染会出现关节症状,表现形式为急性对称性关节炎,疼痛可能很严重;疼痛往往是游走于各个关节区,随时间推移而累及关节数量逐渐增加。手、膝关节最常见;腕关节、踝、肘、肩和其他大关节也可累及。HBV 相关性关节炎常往往同时伴发皮肤症状。乙肝导致的皮肤症状有累及下肢的荨麻疹和斑丘疹。一般来说关节、皮肤症状大多数 6 周内会逐渐消失。
2. 冷球蛋白血症
相对而言,丙肝导致的冷球蛋白血症更常见,但乙肝也偶尔可以引起冷球蛋白血症。
3. 系统性风湿病患者的乙肝风险
慢性乙肝人群中罹患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等风湿病的不少见。即便没有慢性乙肝,需要免疫抑制治疗者也需要警惕乙肝病毒感染风险。免疫抑制治疗时高达 25%-50% 的 HBV 再激活患者可发生重度肝炎和/或肝功能衰竭。既往无乙肝者,免疫抑制治疗时容易感染乙肝病毒从而带来严重肝病风险。因此风湿患者应高度警惕!
(1)当免疫抑制强度达到“每天激素 ≥ 20 mg 泼尼松”且超 4 周,则应筛查乙肝感染。另,使用抗肿瘤坏死因子、抗 -CD20 制剂者也应筛查乙肝。目前单独小剂量甲氨蝶呤、硫唑嘌呤激活乙肝病毒(对乙肝携带者而言)的风险最低。目前还不清楚是否需要针对这类低风险患者筛查和治疗。
(2)如果没有乙肝抗体,在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前应接种乙肝疫苗。
(3)目前上市的核苷酸类药物主要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及替诺福韦。医伴旅现已增设乙肝新药TAF服务项目。拉米夫定是第一代核苷酸类似物可以减少HBV再激活,但耐药率相对较高,且大部分发生在用药1年以后。恩替卡韦耐药率低,在HBV再激活的挽救性治疗和预防性治疗中,使用较为广泛。慢性乙肝患者,如从未治疗过且需要免疫抑制治疗,则首选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有肾功能不全者首选恩替卡韦。停止免疫抑制后应维持治疗至少 6 个月;但如果是抗 -CD20 制剂,那应停止后应维持治疗至少 12 个月,因为这类患者 B 细胞功能恢复延迟。
本内容为医伴旅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伴旅:寻找优质医疗资源,伴您走上康复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