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显贵入汉宫,梁妠如何成为皇后?又怎样在权力漩涡掌控朝政?

历史那堆事儿 2025-02-20 10:16:46

梁纳(106年~150年),安定乌氏(今甘肃省平凉县西北)人。东汉顺帝刘保皇后。顺帝死后,她执政6年,先后迎立冲帝、质帝、桓帝三位皇帝,临朝听政。由于梁纳的地位,梁氏外戚声威显赫,势力庞大,成为东汉王朝中当权时间最长、声势最显赫的外戚集团之一。

梁妠自幼聪慧过人,展现出非凡的才学。年仅9岁时,她便能熟练背诵《论语》,谈论《韩诗》也能略举大义,其才情令人赞叹。不仅如此,她常将古时贤淑之女的图画置于身旁,时刻自我劝诫,如此自律自省的品质,深得其父梁商的喜爱,被视为掌上明珠。

永建三年(公元128年),登基仅3年的顺帝刘保诏令在全国范围内挑选13岁至20岁之间的良家童女以充实后宫。梁商的女儿梁妠与妹妹皆天生丽质,尤其是梁妠,更是楚楚动人,举止端庄。负责相面的茅通一见梁妠,不禁大为惊叹,连忙拜贺道:“日角偃月,此乃相之极贵之相,臣生平从未见过。”梁妠与姑姑由此双双入选,皆获“贵人”官号。为区分梁家两位贵人,后宫称梁妠为“梁小贵人”。

顺帝刘保对“梁小贵人”格外宠爱,常常召其侍寝,几乎不再临幸其他嫔妃。而梁妠却从容辞谢道:“后妃若能像螽斯虫那般不妒忌,子孙便能众多,此乃国之福也。若陛下能平等对待众妃,妾也可免遭诽谤。”顺帝听后,对梁妠愈发喜爱与欣赏。4年后,百官上书,请立皇后。当时,除了梁妠,顺帝还有3位宠幸的贵人,对于立谁为后,顺帝一时拿不定主意,最终竟以“抽签”的方式来决定。幸运的是,梁妠中签,年方17岁的她入主后宫,结束了“梁小贵人”的生活,成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搬进了富丽堂皇的皇后寝宫——长秋宫。

梁皇后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言行举止极为谨慎。对上,她恭敬侍奉顺帝;对下,她温和统御众妃。虽贵为皇后,却毫无骄横专断之心。每逢出现日食、月食等天象,她便自责自己举止失措,认为是上天的惩戒。梁妠登上皇后宝座后,她的父亲梁商加位特进,加封户邑,赐安车驷马;兄长梁冀也迁为步兵校尉。梁氏一家从此贵显。然而,士大夫们却对此忧心忡忡,他们担心重蹈外戚专权的覆辙,纷纷上书顺帝,直言外戚专权之祸,建议只给梁氏高爵厚禄,不可委以大权。但顺帝非但没有采纳,阳嘉三年(公元134年),竟诏拜梁商为大将军,总理朝政。梁商本不愿就任此职,称疾不起。直到翌年,顺帝派太常桓焉奉策诣梁商府,宣诏梁商就职,梁商万般无奈,只好诣阙受命,出任大将军。

梁商虽身居大将军高位,却为人柔和谦恭,虚己进贤。每当发生饥荒,他便令家吏用车拉着粮食去赈济贫民,深受百姓爱戴,朝野上下对他颇多赞誉,顺帝也更加倚重他。然而,他的儿子梁冀却背道而驰,背着父亲和妹妹胡作非为。梁冀游手好闲,嗜酒能饮,无恶不作,心狠手辣,凡是得罪他的人,都被他置于死地。

永和六年(公元141年)秋,梁商病故。顺帝特许皇后梁妠为父送葬,以示礼敬。为了表示对梁家人的厚爱,顺帝又发出诏令,任命梁冀继父辅政,为大将军,任命梁冀之弟为河南尹,将朝政大权再次交到了梁氏外戚手中。

建康元年(公元144年)八月,年仅30岁的顺帝刘保去世。梁妠侍奉顺帝16年,却未能诞下子嗣。而与她同年入宫的虞美人生有一子,取名刘炳,年仅两岁便继位为帝,即冲帝,梁妠也因此成为皇太后,开始临朝听政。梁太后执政后,发出第一道诏令,任命赵峻为太傅,李固为太尉,与兄长梁冀大将军共理朝政。接着又发出第二道诏令,诏三公百官推举贤良方正之士,策问治国安民之道,可见她有志于重振朝政,扭转颓势。

然而,其兄梁冀却倚仗梁太后的权势,专权跋扈,恣肆妄为。小皇帝刘炳在永熹元年(公元145年)正月重病垂危,梁冀见状,瞒着百官和梁太后,暗自寻求帝位继承人。他看中了渤海王刘鸿年仅8岁的儿子刘缵,派人将刘缵偷偷接到洛阳都亭,准备待冲帝一死,便立刻拥刘缵为帝。冲帝刘炳不久后病逝,梁太后担心扬、徐一带的农民起义军趁机进攻,于是派中常侍诏令李固等人,不得泄露冲帝病死的消息,待确立帝位继承人后再发丧。李固认为冲帝虽年幼,但仍是天子,不应掩匿其死,梁太后最终同意了李固的看法。

冲帝病逝后,朝野震动,新皇帝的人选成为朝中每日议论的焦点。李固等人认为清河王刘蒜年长有德,可以亲自理政。而梁冀却单独向梁太后表达了立刘缵为帝的想法。在这关键时刻,一向勤政自谦的梁太后,心中家族的利益占了上风,最终采纳了梁冀的意见,立刘缵为帝,即质帝。

质帝刘缵虽年幼,却深知自己贵为天子,不过是梁氏兄妹手中的傀儡,对此极为不满。一次上朝时,他当着群臣的面,指着梁冀说:“此跋扈将军也!”梁冀听闻后大惊失色,心想刘缵小小年纪便对自己专权心怀不满,若长大掌权,恐怕自己将大祸临头。于是,他指使宫中侍臣,将毒药搀进御膳煮饼中,送给刘缵食用。刘缵食后腹痛难忍,急忙召太尉李固前来。李固入宫询问发病原因,刘缵回答:“我刚吃了汤饼,现在腹中堵闷,给我水喝,我还能活下去。”此时梁冀赶到,担心质帝不死,赶忙阻止道:“恐怕呕吐,不能饮水。”话未说完,刘缵便毒发身亡,李固伏在质帝尸体上放声痛哭。

在确定皇位继承人之前,李固找来司徒胡广、司空赵戒联名致信梁冀,要求广泛征求公卿大臣的意见,使继承皇位之人能够上应天心,下合众望。梁冀看信后,召集群臣商议立帝之事。李固、胡广、赵戒以及大鸿胪杜乔等认为清河王刘蒜既有完美的德行,又与皇室血统最近,年龄较长,是合适的皇位继承人。而梁冀却另有打算,准备拥立蠡吾侯刘志。因为在质帝死前,梁刘两家已议亲,刘志欲娶梁冀的妹妹梁女莹为妻,若立刘志为帝,梁冀便成了国舅,权力自然仍在自己手中。

在议论时,多数大臣不同意梁冀的意见,会议只好不欢而散。当晚,中常侍宦官曹腾来到梁冀家,对他说:“将军几代都是皇亲国戚,又亲自操纵朝廷大权,宾客布满天下,难免有些过错。清河王严厉明察,假如他当真立为皇帝,恐怕将军不久就会大祸临头。只有拥立蠡吾侯刘志,才能长保富贵。”梁冀深以为然。

第二天,重新召开会议讨论。梁冀先发制人,气势汹汹,态度强硬,言辞激烈。胡广、赵戒以下的文武百官,都吓得战战兢兢,一致表示唯大将军之命是从。唯独李固和杜乔仍坚持原来的主张。梁冀厉声喝令散会,李固拉着梁冀还要讲清道理,梁冀根本不听。李固又去拜见梁太后,太后不但不听,反而听从梁冀之言,罢免了李固的官爵。随后,梁太后派梁冀持符节,用封王皇子所乘的青盖车,迎接刘志进入南宫,立为皇帝,即桓帝。刘志这年15岁,梁太后三度临朝听政。

梁太后执政期间,采取兼用外戚与宦官的策略,重用拥护她的官僚集团,同时大力表扬儒学,以此来获取大官僚地主的支持。然而,梁太后虽有挽救局势之心,却因不忍惩办兄长梁冀的贪赃枉法行为,使得她一道道旨在救亡图存的诏令如同废纸一般。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面对如此局势,梁太后试图通过一系列诏令措施来挽救局面,保护刘汉王朝和她家族的利益,如要求守土之官恤民爱民、三公九卿上书言朝政得失、赐天下父老及鳏寡孤独粟帛、遣使赈济荆扬二州灾区、大将军及公卿举贤良方正并策问朝政得失、郡国囚徒减死罪一等、修建皇陵的刑徒减刑6个月等。但这些诏令皆被以梁冀为首的贪官污吏破坏,满朝大臣虽对梁冀的恶行怒不敢言,却对这位临朝听政的太后越来越失望。

和平元年(公元150年)春,梁太后重病缠身,无奈之下归政于桓帝。这位自17岁就母仪天下,即便临朝执政也有志于国的梁太后,终因兄长的贪残权欲,在汉朝江山危在旦夕之际,束手无策。同年,45岁的梁太后病故,离开了人世。公元159年(延熹二年),桓帝依靠宦官的力量发动政变,诛灭了梁氏外戚。梁氏家族虽曾显赫一时,前后有七人封侯爵,三人立为皇后,六人晋为贵人,二人任大将军,但因其滥用权力、贪污暴虐,最终走向覆灭。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