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风云再起,100辆导弹发射车悄然驶向台湾,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棋局,美军自以为找到了一个"妙计"—— 让鱼叉导弹系统成为台军的“救命稻草”。
美台签署的鱼叉导弹协议,原本计划在 2026年开始交付,然而时间被压缩了整整两年,首批导弹竟在 9月便抵达台岛。外界看似一片欢腾,台·独分子们兴奋不已,他们似乎看到了“以武拒统”的希望。赖清德们口口声声要凭这些导弹防住解·放军。然而,真相却像蒙上了一层虚假的面纱,背后的阴影依然深重。鱼叉导弹,作为美军的"明星产品",其性能确实出众—— 射程远,覆盖台海;打击精准,威力不容小觑。台岛上的一些人因此自信心爆棚,仿佛这些导弹一到,便能逆转局势,守住台岛。然而,他们真的明白这些武器的真正用途吗?鱼叉导弹,只是 亚音速导弹。换句话说,它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当今的 超音速和高超音速导弹。它的使命,本质上是为了先行摧毁敌方的雷达,为后续打击铺路。可是,台军能否拥有这样的能力?显然不能。连电子战的基本手段都无法掌握的台军,如何破坏解·放军的雷达系统?毫无可能。没有电子战的掩护,鱼叉导弹只能成为解·放军的“靶子”,轻松识别,精准拦截。这批鱼叉导弹的抵达,看似让台岛的防御体系添了几分力量,实则只是徒增台·独分子的幻想。更何况, 6个为这些导弹准备的基地尚未动工,即便导弹到了,部署也遥遥无期。岛内自研的“雄风”导弹,性能与鱼叉差距不大,然而其产能不足,无法满足台军的“急需”。于是,美军的高价武器成为了台当局的救命稻草, 但代价却是数倍的价格。这种“武装台岛”的梦,最终不过是一场没有结局的虚幻。无论是100辆发射车,还是400枚导弹,它们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解·放军有能力,随时包围台岛。这些昂贵的武器,无法改变台军的劣势,也无法逆转历史的潮流。岛内的士官们心知肚明,台·独幻想终究只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