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难?古人智慧破解,苏轼教你如何用度牒换房!

梧桐说历史 2025-01-03 10:27:10

房价,这事儿从古至今都是热门话题,你信不信古人也有买房难的问题?在古代中国,首都的房价与普通人的购买能力是一个复杂且多样化的主题。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社会阶层,都影响着房价和购房的可行性。

以清朝为例,普通人的年收入可以购买一套房子。例如,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天津丁予范在刘家胡同二道街买了一块地,盖了一处四合院,这四合院占地近一亩,盖了10间房,总共花费了180两银子。按照当时的米价和银子的价值换算,这相当于现在大约10万元人民币左右。

在更广泛的背景下,中国古代的房价因朝代、地区和经济状况而异。例如,在西周时期,房地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矩伯用两块玉、一件鹿皮披肩、一条围裙换来了1300多亩地。在汉代,普通打工仔一年的收入约为2500钱,而在西汉的居延县,房子价值10000钱或3000钱,意味着即使年薪只有2500钱的工薪阶层,在汉朝用不了几年就能买一套房子。

在唐朝,唐玄宗时期,一座拥有39间房屋、占地2.9亩的大别墅拍卖成交价为138贯,相当于现在的27.6万人民币。然而,随着唐朝的衰落,房价也开始上涨。宋朝的房价则相对较高。在北宋前期,汴京一户普通人家的房子叫价1300贯,到了北宋末期,房价狂涨到数十万贯,以购买力折算成人民币,至少是5000万RMB。

明清时期,房价相对稳定。例如,在明朝万历年间,北京城里的一个太监卖自己1000平米的房子卖了1300两银子,当时一个普通工人一年赚8两银子,买个80平米的经济适用房只需要十年左右。

古代人在首都买房的可行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经济状况、政策、以及社会阶层。虽然有些时期普通人可以通过几年的努力就能买得起房子,但也有时期房价极高,普通人难以负担。古代人在首都买房的难易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政策导向。例如,在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一般朝廷官员都没有自己的房子;唐朝时,皇帝会给官员分土地,但一旦官员退休,在职时的俸禄一律停发,这地也得还给皇帝。因此,在皇上临时给的地上盖房子、到最后又给别人住的那种傻事,当然没人肯干。

在宋朝那个时代,度牒不仅仅是僧人的出家证明,它还成了一种奇特的“硬通货”,直接和房价挂钩。政府为了控制人口和规范出家,搞了个度牒制度,这玩意儿能让持有者免税,享受特权,自然在市场上就值钱了。度牒数量有限,需求却大,价格自然飙升,市场价能飙到170贯。这时候,咱们的大文豪苏轼,脑筋一转,看到了商机。他申请了200道度牒,本来是用来修办公用房的资金,但他没直接用,而是拿去市场上卖了。这度牒太抢手,大家争着买,要么为了逃税,要么当投资。苏轼这一手,不仅解决了修缮资金的问题,还让自己成了古代的“炒房高手”,真是智慧与财富的完美结合。

古代买房难易程度各异,从清朝的平民可负担到宋朝的高不可攀,展现了不同时代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政策。苏轼的度牒妙用,更是展示了古人应对房价挑战的智慧。买房难不难,取决于时代背景和个人能力,这一现象古今相通,历久弥新。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