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航站在教室外的走廊边,低着头,用指甲轻轻划过校服袖口的破洞。
你很难想象,这个简单的动作其实是他无声的呐喊。
他的妈妈,陈姐,直到班主任来电说他卷入一场“推下楼梯”事件时,才意识到儿子一直在承受校园欺凌。
小航承认,他常常在厕所里被同学欺负,但他却从来不敢说:怕妈妈失望,也怕那些同学会报复。
这或许是很多家长从未想象过的情景:孩子遭遇霸凌却选择沉默。
于是,家长们纷纷想了解,究竟如何让孩子愿意分享他们内心的秘密?
如何帮助他们突破沉默?
孩子沉默背后的深层恐惧在咨询室工作多年,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孩子。
他们不是生来就喜欢隐藏,一切皆因心底深埋的恐惧。
心理学家指出,这种恐惧往往比拳头更伤人。
因为孩子不确定,一旦说出,父母会不会给予理解或支持,还是让情况变得更糟。
像小雨,她的作业本上被同学涂满了讽刺的画,却还用修正液小心翼翼地覆盖,直到妈妈发现她总做噩梦。
这样的例子,让人意识到孩子的沉默背后,是多大的恐惧和无奈。
建立沟通的安全空间要让孩子打开心扉,首先得建立一个让他们觉得安全的沟通环境。
简单的“有人欺负你吗?
”可能让孩子关上心门,因为这听起来更像一种审问。
相反,试着在饭后随意地问问:“今天学校里有啥让你高兴的事或者不高兴的事吗?
”这不仅能让孩子放松警惕,还能慢慢引导他们透露实情。
一次,邻居刘女士发现儿子小明总在傍晚时发呆,于是用了这样的提问方式。
没想到,小明突然哭诉,原来体育课总有人故意踢他的球,任他如何努力也接不住。
这个提问技巧看来简单,却能创造出一个倾诉的契机。
用开放式提问挖掘细节在面对孩子问题时,开放式提问会是一把钥匙。
让孩子描述身体感觉,或者用动画人物作比喻,都能帮助他们绕开心理防线。
例如,让孩子说出身体的反应,比如“心跳加快”或者“手脚发凉”,能帮助他们更具体地讲述事件的发生。
某个男孩将那些欺负他的同学比作《疯狂动物城》里的角色,这竟给了他的父母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孩子所受的压力。
有时,问孩子当时的环境、周围的人和事,都能让他们理清一片模糊的记忆,不知不觉间,他们就敞开了心扉。
重建孩子自信与力量当孩子感到孤立无援时,他们需要重建自信。
有时候,只需要简单地问:“如果有魔法能改变一件事,你会选什么?
”这个提问不仅能引导孩子积极思考,还让他们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更强大的自我。
就如小杰,他希望有一个警报器,只要有人扯他衣服就会响。
这个小小的愿望便是孩子寻找力量的开始。
更重要的是,从孩子的回答中,家长能找到如何在现实中给孩子支持的方法,比如联系老师、体育教练等。
当一名小男孩因口吃受到嘲笑后,他通过这些提问发现自己能“听出谁在说真话”,这个崭新的认知让他不再自卑,反而多了一种特殊的自信。
这种内心的成长,胜过任何外在的“保护”。
结尾:成为孩子的避风港孩子的心房,就像是一扇需要特别钥匙才能打开的大门。
这些提问技巧,是帮助每一位父母去寻找并使用这把钥匙的指南。
小航事件提醒我们,孩子身上可能发生的事远比我们能看到的复杂。
我们能做的,是给予他们一个更安全、开放的环境,这样当他们选择开口时,我们就在身边。
请记住,面对任何一位沉默的孩子,只要真心聆听,并用适当的提问方式,让他们感受到安全,他们就有可能从阴影中走出,拥有一个更加光明和自信的未来。
家,不应该只是一个物理空间,而是一个能让孩子卸下所有防备的温暖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