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他司汀是一种用于治疗脑供血不足、眩晕、偏头痛的常用药,其可以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内耳、大脑等头面部供血,从而有效改善缺血引起的眩晕、耳鸣和听力下降等多种症状,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动用导致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多种不良反应,特别是其对于使用周期和适用人群具有选择性,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0多岁的赵先生是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平时经常外出社交,大酒大肉更是家常便饭,因此很早就患上了慢性胃炎,家中常备有奥美拉唑、达喜等药物,不舒服就吃一点,一直没去医院。2个多月前赵先生在一次起床时发现自己突然出现头晕目眩,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感,平卧休息一会儿又缓解,但是一起身又发作了,无奈只能呼叫120送到附近医院。
医院对赵先生进行了全面检查,最后诊断为良性位置性眩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石症,并且将其收治入院,在给予改善循环、手法复位等对症处理后,赵先生的症状有所好转,但是还是有轻微的头晕、头昏,医生于是在其出院时开具了一种叫倍他司汀的药物,嘱咐其出院服用一段时间后停药。赵先生回家后服用了一段时间,头晕头昏都有所好转,他害怕再发,于是自己到药店购买药物自行服用,就这样连续服用了2个多月,某一天赵先生突然发现自己胃部疼痛的厉害,并且伴有恶心呕吐,于是连忙来到医院,医生诊断为急性胃溃疡,并进行了对症处理,再得知其还在服用倍他司汀后嘱咐其立刻停掉,并且解释道倍他司汀对于胃肠道具有刺激性,特别是既往有胃溃疡、慢性胃炎的患者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这类患者不能长期服用。赵先生在听从医生的建议后停用了倍他司汀。
一、耳石症的发病机制和发病特点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系统疾病,其典型症状为短暂的旋转感,多在头部快速变换位置时出现,如躺下、起身或转头,眩晕持续时间一般为数秒至数分钟,很少超过一分钟,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头重脚轻或平衡障碍,但无持续性听力下降或耳鸣。
耳石症的发病机制与内耳的耳石膜和半规管系统密切相关,主要的发病机制包括以下2种。
1、耳石脱落学说
耳石症的核心病变是耳石从椭圆囊的耳石膜脱落,进入半规管。正常情况下,耳石膜固定于椭圆囊内,主要由碳酸钙晶体组成,用于感知头部的线性加速度,当耳石脱落并进入半规管后,因重力作用,脱落的耳石在内淋巴液中移动,刺激半规管感受器,引发错误的信号传递,导致眩晕和其他前庭症状。
2、 浮石学说
根据浮石学说,耳石脱落后会悬浮在半规管内淋巴液中,当头位变化时,耳石在内淋巴液中移动,导致异常的内淋巴液动力学变化,从而引发前庭系统的异常信号传递,出现眩晕症状。
耳石症是一种常见但容易被误诊的疾病,其发病与耳石的脱落密切相,症状与头位变化密切相关,虽耳石症是自限性疾病,但反复发作可能显著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及时发现、及时干预是治疗本病的重要原则。
二、倍他司汀的药理学作用机制和特点倍他司汀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组胺类似物,临床常用于治疗头面部供血不足所导致的眩晕、耳鸣和听力下降等症状,药理学研究表倍他司汀可以改善内耳和大脑的血液循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前庭系统的功能恢复,被广泛用于治疗脑供血不足、耳石症、梅尼埃等多种疾病。
倍他司汀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内耳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和供血调节上,具体的药理学机制如下。
1、激活H1组胺受体
倍他司汀是一种H1组胺受体激动剂,作用于内耳毛细血管平滑肌,通过激活H1受体,倍他司汀能够扩张迷路血管、增加内耳血流量,改善了内耳微循环,促进内淋巴液的代谢和吸收,从而缓解由内淋巴水肿引起的内耳压力升高、眩晕、失衡等多种临床症状。
2、拮抗H3组胺受体
H3受体是一种自体受体,其激活会抑制组胺释放,倍他司汀也是一种弱效的H3受体拮抗剂。通过拮抗H3受体,促进组胺在内耳和中枢神经系统的释放。进一步改善内耳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循环增强脑干前庭核的神经传递,有助于恢复中枢前庭系统的平衡。
3、减轻血管痉挛
倍他司汀可以通过激活组胺H1受体,从而减轻中枢神经系统、内耳系统等系统中血管的痉挛状态,舒张局部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强大脑和内耳的血液供应,从而有效改善多种因缺血而导致的疾病,如脑动脉供血不足、前庭性眩晕等。
4、对前庭补偿的促进作用
倍他司汀能够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前庭损伤的补偿能力,其通过拮抗内耳中的H3受体,从而改善神经元可塑性和信号传递效率,促进了患者对前庭系统异常的适应过程,减轻耳鸣、眩晕等多种临床症状。
倍他司汀口服后在胃肠道中快速吸收,1小时即可发挥明显药效,并且饮食不会明显药物疗效,因此可以饭后服用;倍他司汀其消除半衰期通常为3-4小时,其在体内的清除较快,每日需要服用3次才能维持药物浓度;最后,倍他司汀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代谢产物主要通过尿液排泄,因此长期服用对于肝肾功能具有一定影响。
三、临床上倍他司汀可治疗这4种疾病倍他司汀临床上可以治疗头面部供血不足导致的多种疾病,特别是以内耳循环障碍为主要致病机制的疾病,如梅尼埃病、前庭性眩晕、耳石症等,其可以有效改善循环,减轻头晕、耳鸣、平衡功能障碍等多种症状,但是不同疾病所需要的剂量和疗程不同,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用。
1、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是一种由内耳内淋巴水肿引起的前庭和听觉系统的慢性疾病,典型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眩晕、耳鸣、耳塞感以及听力下降。倍他司汀是临床上治疗梅尼埃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临床研究表明其可以扩张内耳血管,增加血液流量,改善内耳的微循环,减轻内淋巴液的积聚,从而有效减轻梅尼埃患者的失衡、眩晕、耳鸣和听力丧失等多种症状。
2、前庭性眩晕
前庭性眩晕是一种由前庭神经和内耳平衡系统的异常引起的症状,常见的病因包括前庭神经炎、前庭功能障碍等,临床多表现为头晕、恶心、失衡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临床研究表明倍他司汀能够显著减轻眩晕、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发作频率和强度,对于前庭神经炎、内耳性眩晕等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称耳,通常由内耳中耳石脱落并进入半规管,引起平衡异常。典型症状是体位改变时出现剧烈的眩晕,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倍他司汀常作为辅助治疗药物用于缓解耳石症患者的眩晕症状,尤其在眩晕频繁发生时。临床研究表明倍他司汀可以作为手法复位后的辅助治疗药物,可以帮助减少眩晕的发生频率,缓解患者的不适。
4、脑动脉供血不足
脑动脉供血不足是指脑部某些区域由于血管狭窄、阻塞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血液供应不足,临床多表现为头晕、头痛、认知障碍、视力模糊、运动障碍等。临床研究表明倍他司汀可以明显扩张血管,改善脑供血,从而有效改善大脑供血不足而导致的多种临床症状。
四、科学服用倍他司汀注意这4点虽然倍他司汀的安全性较好,但是由于其对于多种的H受体都有作用,因此如果使用不当也容易对多个系统、器官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科学服用倍他司汀非常关键。
1、注意倍他司汀的使用剂量和方法
倍他司汀的常规服用方法为每次6-12mg,每日3次;其次,由于倍他司汀对于胃肠道有刺激性,并且饮食不会对倍他司汀的吸收造成影响,因此建议饭后口服以减轻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
2、注意倍他司汀的不良反应
倍他司汀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胃痛、胃部灼热、反酸、食欲减退等;其次,中枢系统不良反应也较为常见,如头痛、头晕、乏力等,但多为一过性;第三,极少数患者会出现低血压反应,如头晕、乏力、心慌等;第四,对于有哮喘史的患者,倍他司汀可能引发支气管痉挛或加重哮喘症状;最后,极少数患者对于倍他司汀的药物成分过敏,如皮疹、瘙痒、水肿等。
3、注意特殊人群用药
对孕妇及可能妊娠的妇女禁用,无安全性评估;未成年人禁用,无相关数据;老年人应该从低剂量服用,并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有消化道溃疡史者或活动期消化道溃疡的患者禁用,可能诱发溃疡发作;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慎用,可能诱发哮喘发作;肾上腺髓质瘤患者慎用,可能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过度而使血压上升。
4、注意联合用药
对于耳石症患者而言,倍他司汀仅仅只能作为辅助用药,其主要手段依然是耳石手法复位,倍他司汀主要是针对复位前后的眩晕、头昏等症状,无法根本解决耳石脱落的问题,因此一定要注意与耳石复位联合使用。
五、总结倍他司汀作为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耳石症、前庭性眩晕等疾病的常用药,其可以有效改善头面部供血,缓解头晕、头昏等症状,但是其服用剂量和方法较为特殊,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用;其次,倍他司汀不适合用于有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患者,容易诱发相应疾病和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