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八路军三位副师长,有两位授元帅,为何另一位连大将都不是?

红尘梦初醒 2025-03-16 20:09:51

1937年8月,国共开始合作抗日,红军主力部队也随之改编成了八路军。因为老蒋只给了三个师的编制,因此干部基本上都是降职任用,能当上副师长的,资历和能力都不容小觑,后来的成就也都很高。比如八路军115师副师长聂荣臻、129师副师长徐向前,1955年都被授予了开国元帅军衔。但令人不解的是,同样是副师长,120师的萧克最后连大将都没有,是当了个上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萧克,1907年出生,湖南嘉禾县人。他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1927年入党,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和长征。从这里来看,萧克算是个资深的老革命了,党龄甚至比有的元帅大将还要高。

除此之外,萧克带兵打仗也不含糊。他曾活捉国军旅长侯鹏飞,荣获二等红星奖章。长征前夕,萧克奉命率红六军团先遣西征,指挥部队冲破敌人重重阻拦,最终与贺老总的红二军团胜利会合。由此可见,萧克的军事指挥能力并不差。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萧克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同样是方面军副总指挥的王树声,建国后也是大将军衔。

抗战爆发后,萧克担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与贺老总一起挥师东渡黄河,创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后来,萧克又历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晋察冀军区副司令,指挥部队反击敌人的“十路围攻”,协助聂帅发展和壮大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萧克先是参与创办了华北军政大学,后调任四野兼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参与指挥部队南下,横渡长江,进军中南。1955年授衔时,萧克担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负责全军的教育与训练。按理来说,以他各方面的条件,授 不了元帅,当个大将应该不成问题。但到了最后,萧克只得了个上将,而这也是有原因的。

虽说萧克资历、战功和职务都是极佳的,但他却有一样不足,那就是政治表现。众所周知,授衔是综合各方面因素来考虑的,萧克在很多历史重大关头,都没有表现得很好,特别是应对张的分裂主义不积极。但话又说回来了,萧克本人对于军衔的高低并不在意,毕竟他还是开国第一上将。晚年的萧克热衷于写书,还得过“茅盾文学奖”,可谓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全才,令人敬佩不已。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