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飞
7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提出了促进消费的20条措施。
其中文件开篇就是两大大宗消费,汽车与房子。
其中关于汽车的表述的第一句话就是:
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因地制宜优化汽车限购措施。
意思很明确,鼓励汽车限购城市放松限购。
文件下发后,广州、深圳率先应答。
8月1日,南方日报披露:
广东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将重点抓好大宗消费、文旅消费、销售龙头和县域消费。目前,广东正推动放宽广州、深圳“限牌”;支持广州、深圳等汽车大市实施购车补贴、以旧换新,扩大新能源车销量。
也就是说,广州、深圳的汽车限购松绑政策,可能很快就会下发。其限购城市,也应该不用等太久。
目前汽车限购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杭州、海南等。此前限购的贵阳,早在29年就取消了限购。
限购的目的,主要是治理大城市的拥堵问题。方式,主要是通过限牌。也即想在这些城市买车,上牌照必须摇号或者竞拍。参加摇号,需要社保年限要求,以深圳来说,需要连续缴纳两年社保才可以参与摇号,并且名下没有在深圳登记过的汽车。
除了限购之外,很多城市也限行。
北京最严格。北京早已实行限购限行限外限号措施,外地车辆来北京需要进京证,市内车辆,分单双号限行,购车需要摇号,就连新能源汽车也同样需要摇号。
有人说,想要在北京摇中一个车牌号,和买彩票中500万的概率几乎一样小。
深圳方面,外地车周一至周五上班高峰期(早上7点到9点)、晚高峰(下午5点半到晚上7点半)不能上路。
广州限行主要集中在市区,外围区不限行。
为了推动消费,29年全国多个汽车限购城市都有所松绑。
29年,广州市提出在29年、20年增加10万个中小客车增量指标额度。
深圳市提出自29年6月起,在原定每年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配置额度为8万个的调控目标基础上,29年至20年每年增加投放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4万个(个人指标占88%,企业指标占12%)。
20年,贵阳、天津、上海、北京、佛山、南昌等一大批热点城市,为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均出台了鼓励汽车消费等措施,有的放松限购,有的发放汽车补贴。
23年,在看似宏观大环境改善下,原本大家都以为的经济稳步复苏并没有如约而至,取而代之的是不确定性依旧。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上半年的经济进行了归纳和定性: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简单理解就是,在内需不足、企业经营困难、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四大阻力之下,接下来我们的复苏不是康庄大道,而是羊肠小道。
这些困扰,都表现在了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数据上。
比如我们的出口,以美元计,6月出口同比下降12.4%,降幅较5月扩大4.9个百分点,降至20年3月以来最低。进出口总值4月份以来已经三连降。
比如我们的投资,今年以来也是一路下降,前六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已经降至3.8%。
来源:国家统计局
投资从环比来看,2月份与4月份更是出现了负增长。
消费增速来看,虽然环比和同比都在增长,但环比增速2月份之后一直低于0.5%。同时,同比增速在4月份见顶之后,一路下降,6月份社消同比增速只有3.1%。
来源:国家统计局
面对此情此景,7月份顶层设计的一大堆促消费、促民营经济、促工业发展、促进房地产发展的文件砸了下来。
广州、深圳再次表态放松汽车限购,就是基于这样的大背景。毕竟汽车消费是大头。商务部数据显示,21年汽车类商品零售总额4.4万亿,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
但是,汽车限购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大城市的拥堵,现在放松限购,拥堵问题该如何解决?
要知道:
第一,全球最拥堵的30个城市中,中国内地占了10个,除了北京外,还有天津、广州、成都、上海、石家庄、福州、沈阳、杭州。
第二,公开数据显示,22年年末全国有84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同比增加5个城市,39个城市超200万辆,21个城市超300万辆,其中北京、成都、重庆、上海超过500万辆,苏州、郑州、西安、武汉超过400万辆,深圳、东莞、天津、杭州、青岛、广州、佛山、宁波、石家庄、临沂、长沙、济南、南京等13个城市超过300万辆。
数据:公安部、各城市统计局
每年的五一长假、国庆黄金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个区域,无论是高速路还是市区内交通,都堵成狗了。
汽车越来越多,我们的人口又扎堆在大城市,车多人多,焉能不拥堵。
汽车限购就是为了解决拥堵,但如今为了刺激消费和经济,又放松限购。会不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0年,北京在解决拥堵问题上,探讨过拥堵费。当时北京市交通委表示,对于拥堵费和郊区牌照等其他政策建议,市有关部门将结合落实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研究论证。
当然,这个探讨目前已经不了了之。
但是,纵观世界和中国,征收拥堵费是惯用的方式方法。
目前,全球开征拥堵费的国家有七八个,包括新加坡、英国、瑞典、美国、意大利、韩国、挪威。
新加坡规定,高峰时期的拥堵费,一次3新元,大概15元人民币。
伦敦的拥堵费更高,最初是5英镑,后来涨至11.5英镑,也即人民币90元左右。
效果也是非常显著,新加坡高峰时期的车流量减少了45%,伦敦在收费时间段车流量减少了18%。
国内方面,上海早在20年就提出过要征收拥堵费,北京20年也提出过一回,其他如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也都在多年前提出过,但都只是设想。
北京也在20年提出过探讨。
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城市正式实行。但是,每轮经济低迷的时候,都利用刺激汽车消费这个工具,我们的城市汽车饱和度已经远远超标。
大城市拥堵难题想要解决,拥堵费可能会是官方的一个考虑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