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不可忽视的诗人,张继十首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拿手好戏

浩邈评文化 2025-01-20 03:12:27

在群星璀璨的唐朝诗坛,张继宛如一颗独特而幽微的星子。他以独有的笔触,在文学的苍穹勾勒出令人难忘的景致,于当时文坛稳稳占据一席之地。其诗作数量不算浩繁,却仿若涓涓细流,沁润着后世读者的心田,拓展了大唐诗歌的情感与意象边界,为盛唐诗风多元发展添砖加瓦。今天,我们来欣赏他笔下十首诗,体会其诗歌的独特之处,相信你会喜欢。

据记载,张继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湖北襄阳是他的桑梓之地。那是大唐烈火烹油、繁花似锦的盛世开篇,文化昌盛,诗韵悠扬,科举为士子铺就青云路,四方书馆学府林立,诗风如春风拂遍街巷。年少张继或受这烈烈文风熏染,拜入名师门下,有揣测其师乃当时名儒,在格律音韵、典故辞藻上悉心雕琢这璞玉,助他初窥诗歌堂奥,于地方诗会崭露头角,才情渐显。

有趣传闻为其生平添几分烟火色。一说张继赶考途中,夜宿破庙,与云游僧谈禅论诗,僧者几句机锋妙语,点化他对尘世幽微洞察,此后诗风多了分空灵禅意;又闻他泛舟江上,闻渔人号子,观粼粼波光,沉醉忘我,不慎跌入水中,狼狈爬起时却灵感迸发,吟出绝句,诙谐间尽显诗痴本色。

他的出身非簪缨世家,却也是书香门第,父母长辈重文崇教,涵养他自幼的诗心。张继入仕,官途崎岖,仅任过洪州盐铁判官这类九品微职,在官场边缘徘徊,政绩难书宏章,却在钱粮琐事、市井烟火里,咂摸民生百态,官场同僚忆他清廉耿介,不谙钻营,才情胜于权谋,致仕途阻滞,可也正是这蹭蹬际遇,酿就诗歌的醇厚。半生辗转,从荆楚水乡到江南烟柳,漂泊羁旅成生活主调。

他的性情温润豁达,挚友不多却皆知心交底。与刘长卿酬唱往来,共叹仕途坎坷、人生无常;受孟浩然田园逸风润泽,于山水寄情处更添悠然。一生诗作传世约四十余首,量少而质精。其诗学尊崇“诗缘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拿手好戏,以细腻笔触捕捉刹那情思,再凝练成永恒诗章。

从诗歌分类来看,张继的诗大致可分为羁旅思乡诗,借古抒怀诗,自然风光诗等。羁旅思乡诗仿若寒夜孤灯,摇曳出无尽愁绪,散发着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用词质朴却精准,恰似画师细腻勾勒,“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简单物象堆叠,便烘染出枫桥夜泊时的清冷秋夜,游子孤寂跃然眼前。

其写作特点在于善融实景与心境,月色、乌啼、霜露皆为愁绪“代言人”,自然之景无缝嵌入思乡情茧,毫无雕琢痕迹。思想内涵深邃,藏着大唐士子漂泊无依的彷徨,科举求仕、行商羁旅,那是时代洪流下个体命运的漂泊之歌,于辗转间对故园眷恋深沉,读来令人感同身受,仿若置身霜夜孤舟。

借古抒怀诗则如历史洪钟,訇然回响岁月沧桑。艺术魅力尽显雄浑悲壮,像《郢州西楼吟》,借郢都古迹倾吐黍离之悲,残垣断壁间,王朝兴衰如走马灯闪现。写作上,他擅长以史事为骨、今情为翼,穿梭往昔今朝,赋予陈迹新魂。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楼的传说与当下登临者怅惘勾连,时空交错,虚实相生。

这类诗思想深邃复杂,既有对盛世倾颓的喟叹,折射安史之乱后山河破碎、繁华落幕;又含个体壮志难酬之愤懑,借古人酒杯,浇自家块垒,仿若能瞧见他徘徊古迹,凭吊往昔风华,喟叹命运拨弄,在历史辙痕里寻慰藉、诉不甘,为唐诗的怀古篇章添一抹凝重墨色,令后世品咂再三,沉浸于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浩渺情思。

总之,唐朝诗人张继是一位不可忽视的诗人,今天我们来欣赏他笔下十首诗,体会其诗歌的独特感,相信你会喜欢。

0 阅读:2

浩邈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