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头这小玩意儿,不知从何时起成了和Hi-Fi并列的新晋“发烧玩具”,成为数码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而且这玩意儿门槛还低,不像Hi-Fi耳机那样动辄成千上万,充电头几乎人人都能入坑,一并成了不少中年男人的快乐源泉。
我虽然才二十出头,但似乎也提前步入了这种“中年男的快乐”。
不过,甭管你是“发烧友”还是普通用户,选购充电头总还是要买适合自己的,区别在于发烧友会屯上一堆罢了。
酷态科前身ZMI紫米也是小米生态链中口碑最好的品牌之一了。话说之前不是入了个酷态科15号140W的四口充电头嘛,也跟大家分享过,出门带设备多的时候确实香,但有时候没那么多需求时,多少还是有点大有点重。
所以这次一并入手双口6号卡片和三口但体积小了一圈的10号,正好放在一起给大家测一波,算是做个选购指南。
在包装设计上,相比我之前入手的产品有所调整,灰色整体+白色字体+蓝色强调的配色,和产品本身更加呼应了。
正面的主视觉外观也从具体图改为了线条勾勒。
还记得氮化镓技术刚用到充电头上时,小米前脚把充电头大小缩了一圈,刷新了大家对充电器大小的认知;
绿厂反手直接从厚度上入手,做了个超薄的饼干充电头——也就是这种卡片造型,狠狠刷了一波存在。
结果后来不知是产品缺陷还是专利原因,饼干充电器很快停售了,以至于想买买不到。
好在,酷态科6号65W电能卡片不仅也做了这种形态的产品,更是延续了酷态科一贯的超高性价比,把动辄三四百元的卡片式充电器,价格打骨折到了百元。
酷态科6号的包装盒内只有一个充电头本体,考虑到大多用户应该也都不缺双C线,包装盒也能做更小,问题不大:
三四百元的氮化镓卡片没有线,我会怒骂奸商;只要一百块的话,那我只能说真环保!
酷态科6号方正当中又不失圆润,整体深灰。
正面下方凹凸线条环机身正反面,其中左下角一个大大的“6”标志便是产品型号,上方横向小字“65W GaN Ultra Slim Charger”即65W氮化镓超博充电器,和对角线上蓝色的CUKTECH logo呼应。
如果你对这个大小没有概念,和你平时见到的大多非氮化镓65W充电头相比,其仅有它们的一半多一点点,这个正面还没一张银行卡身份证大。
重量也仅有非氮化镓65W充电头的70%左右。
正如其名“卡片”和强调的“超薄”,最上方的6号在厚度上相比大多充电头更是直接几乎对半砍了——也包括下方自家的10号和15号。
因此,两个USB Type-C接口也被放在了下侧面对称放置,左侧接口蓝色表示支持快充,右边则是黑色。
背面上方三个认证标志被插脚隔开,对称排布。中间的二维码记录SN序列号,下方则有产品的详细参数和SN序列号。
6号充电头插头处可折叠,折起来甚至比一些TWS耳机盒还要小,大概是“旺旺仙贝”那么大——只不过有点方正。
这种形态不仅方便出门揣兜里随身携带,还有个隐藏优势很多人不知道。
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过那种用久了插孔松动的插座。
尤其是出门手机没电时,好不容易找到个有插座的快餐店咖啡馆,充电器插进去一松手就又掉出来了……
此外,如果插座处正好有沙发等较大的障碍物挡着,常见的充电头根本没法用。
像6号这种卡片式充电器,由于本身体积小巧,甚至比一些插头还薄,可以从容应对。而且插进墙上的插座后,重心不会往外跑,从而很好的避免了尴尬。
如果只是重量和体积优势,不少的二三十瓦的“小布丁”“小方块”也能做到,但如此体积下还能跑到65W就罕见了。
左侧快充口连接14英寸MacBook Pro可以触发65W PD充电。
Redmi K70 Pro也可以触发65W快充。
荣耀100也可以触发50W的超级快充。
接下来,对快充协议兼容性进行测试:
lUSB Type-C 1口(左)最高输出功率65W。
支持最高65W的PD2.0、最高55W的PD 3.0 PPS、苹果2.4A、BC1.2DCP、5V/9V/12V的QuickCharge 3、QuickCharge 4+、最高25W的三星AFC、最高24W的华为FCP快充协议。小米设备最高20V 3.25A的65W档位,同时向下兼容多个档位。
lType-C 2口(右)最高输出功率则为22.5W。
支持最高20W的PD2.0、PD 3.0、苹果2.4A、BC1.2DCP、5V/9V/12V的QuickCharge 3、最高25W的三星AFC、最高24W的华为FCP快充协议。这次也新增支持了22.5W(10V 2.2A)的华为SCP。
在同时连接两台设备充电时,依然可以实现最高45W + 20W即满血65W输出。
此外,酷态科6号也通过自研的ADC 2.0快充协议和自适应动态功率分配,实现了绝大多数情况下新设备在接入或拔出时,另一个设备不断电。
10号:同样的大小一个能顶仨vivo 120W单口充电器售价189元,OPPO 120W双口充电器为249元,华为100W双口但只能二选一用的充电器为229元,苹果的96W USB-C单口充电器更是要584元……
即使是性价比著称的小米,其120W USB-C单口充电器也要179元。
而和小米“藕断丝连”的酷态科,则直接反手来了一把Redmi背刺小米的戏码——三口我只要一百元出头。
如果你加了十几二十元,购买了套装版,还会多一根USB Type-C to Type-C线。
乍一听,20块钱买根双C线也不便宜,但如果这根线单买要三十多元,约1.5m,兼容PD 3.0,还是USB 4.0 Gen3标准,6A 50V规格,功率能干到240W呢?
要知道,前两年我入的“珠海小厂”差不多规格的线,它现在还卖一百多呢;
而酷态科这边加20就买了……反正你去搜下,二三十元,你只能买到真·小厂们的线。
我觉得只要你不是手头有一堆这种高规格的线用不完,直接上套装版更值。
扯远了,继续来看10号充电头。
其一包手帕纸巾大小,和大多90W以下的手机原装快充头差不多大小重量,却实现了3口120W——一个顶仨用了。
同样,10号也延续了酷态科的家族设计语言,整体深灰磨砂与上半部分黑色横向线条纹路碰撞,并用标志性的酷态科蓝将二者分割。
凹入正面的分割线下方、位于中间位置则对称放置了蓝色CUKTECH logo和GaN 120W Power Adaptor即120W氮化镓电源适配器的产品名称。
甚至抛开这个深灰外观变化,10号(上)整体设计简直就是缩小一圈的酷态科15号(下)。
和上方的15号一样,位于下方的10号两个USB Type-C和一个USB Type-A接口也位于顶部。
从底部参数来看,酷态科10号的定位用手机圈的话说,是用标准手机原装充电器的大小和价格,满足了大家的Pro需求:带一个头就够用的2C1A接口、大多设备够吃满的120W功率。
10号的插脚同样可折叠,甚至凹槽比15号更紧密一些。
SN序列号和二维码、认证标则横向放在插脚之间。
来看下兼容情况,Type-C 1/2口连接14英寸Macbook Pro可触发100W PD快充。
连接小米Redmi K70 Pro直接就是满血120W开整。
荣耀100也能直接拉满100W,可开启极速充电。
上点压力,我直接将支持后置Type-C口PD供电的零刻SER8迷你主机连上,开始拉爆功率进行双烤性能测试,看看会不会“拉闸”崩掉。
结果这都开机几分钟,达到了100W以上峰值,由酷态科10号Type-C口PD供电的零刻SER8依然在稳定运行。
l酷态科10号USB Type-C 1/2口不分快充和普通,在我国200V~240V电压输入下,最高输出功率均为120W。
实测支持最高100W的PD2.0、最高100W的PD 3.0 PPS、苹果2.4A、BC1.2DCP、5V/9V/12V的QuickCharge 3、QuickCharge 5+。
lType-A口最高输出功率则为33W。
支持苹果2.4A、BC1.2DCP、5V/9V/12V的QuickCharge 3、最高25W的三星AFC、最高24W的华为FCP快充协议,并支持UFCS融合快充协议。这次同样新增支持了20W(10V 2A)的华为SCP。
在Type-C 1口和Type-C 2口同时连接两台设备充电时,可以实现最高67W + 33W总100W输出,如果任一Type-C换成A口则为67W + 22.5W;
如果三个接口同时连接,也可以达到最高45W + 33W + 18W总96W功率。
同样,酷态科10号也有自研的ADC 2.0快充协议和自适应动态功率分配,绝大多数情况下新设备在接入或拔出时,都可以实现另一个设备不断电。
15号:多设备党插电脑不降速关于15号,此前我入手时也做了详细的测试,支持的协议和120W的10号几乎一致,单独给100W以上的PD设备供电也没一点问题。
因此在这里我不过多赘述,但有一点,我上次没有聊到:
10号足够,那为什么还要15号?
前面我对比10号时,把15号定位成充电头中的Ultra。
大家都知道,手机中的Ultra机型在某方面会做到极致,当然代价是比标准版和Pro更厚重的机身。
15号也是这样:相比10号多出了一个接口、更进一步的140W功率、当然也比10号略大一圈。
这多出来的一圈,140W给单个设备充电的需求也就剩高性能笔记本了。
毕竟我14寸Macbook Pro在65W已经可以边用边慢充,100W完全足够;
而现在绝大多数手机平板设备,基本就是120W到头了。
因此,15号更大的意义在于满足三台以上手机平板的快充需求,或是边快充笔记本边快充其他设备。
省流总结综上,我把酷态科6号、10号、15号充电器全部拿出来讲了、测了一遍。
我要买酷态科的充电头吗?首先是酷态科这个品牌所有产品适用范围:
l二三四十元左右的入门款(本文没有出现):
够苹果用户平替原装用,也够其他任意品牌快充需求不强的用户用,再或是买来作为临时使用、扔公司用的。
l往上走更高价位产品:
对于苹果用户依然闭眼买,但是速度没区别了;
小米全家桶用户、小米设备越多的用户,越能闭眼冲;
多品牌同时用的用户,看清楚兼容协议再说,但大多数情况下,酷态科是综合了兼容性和性价比的最优解;
单华为/OPPO/vivo品牌生态用户,可能需要再对比考虑一下该品牌自家产品,或许更合适,但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没得挑。
文中酷态科充电头怎么选?l6号好说,双Type-C无A口,主打轻薄便捷,也没办法奢求全能:
随身带着放兜里告别电量焦虑,短期出行轻装上阵,随时随地都能单独给一个设备快充回血,给轻薄本供电也没问题。两个设备同时充,也能有个可以接受的速度。
适合设备不多、没有极致快充需求和Type-A接口需求的朋友入手,也可以作为设备原装充电头的补充。
l而10号和15号的选择,会让一些朋友有点纠结,毕竟大小和价格没差太多,有没有必要直接拉满?
对大多数朋友来说,如果你也就是最多同时充两个手机平板,外加一个耳机手表之类的智能硬件,完全没必要上15号,10号完全可以取代出门带的所有原装头了。
但如果你是经常带着笔记本电脑出差、三四天以上的出行,又有安卓苹果工作生活分开共计两个以上的手机平板,那15号则取代的是那个更大更笨重、只能充电脑的笔记本充电器,顺便也省下了两三个小的手机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