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现11亿!广东老板全身而退,把烂摊子丢给了湖北政府

跳跳虎爱吃跳跳糖 2025-03-21 17:06:41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都说商界充满着尔虞我诈,事实的确如此,广东老板刘年新创办的洪涛公司曾经风光无限,可如今却经营不善,在内外环境变化中走向衰败。

然而,刘年新竟然在这里面偷偷摸摸的套现了11亿资,最终还“全身而退”,把公司烂摊子丢给了湖北政府。

那么,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么样不为人知的细节细节呢?

洪涛公司的辉煌起步

洪涛公司最初可不是个普通的小作坊,而是一家在广东创立的实力企业,早在十几年前,刘年新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看准了市场缺口,创办了洪涛公司。

当时,正值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各地基建和房地产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洪涛公司主攻建筑材料和装饰工程,两手抓两手都硬。

公司不仅在广东扎根,还积极布局华南各省,很快便凭借质量过硬、服务到位赢得了市场,订单不断。

许多业内人士都曾评价:“洪涛公司的业务真是一飞冲天,赚得盆满钵满,老板刘年新也算是当时的传奇人物。”

当时北京奥运会举办的地方,也就是鸟巢的,洪涛公司也是参与了的,不仅如此,像中央电视台大楼的建立。

也和洪涛公司有关系,可以说,国内很多知名的建筑物都和洪涛公司挂钩,当时洪涛的名气实在是响当当,不然也就不会有后来湖北政府“陷入”刘年新的圈套一事了。

可惜,天下没有永远的顺风顺水,进入新世纪后,市场竞争的各个对手越来越多,洪涛公司也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于是公司内部管理开始松懈,扩张速度远远超过了公司的实际承受能力,有人说,洪涛公司一开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刘年新的人脉和敢于冒险的胆识。

但是这个企业规模扩大的太快了,而且管理层内部矛盾越来越明显,这就导致决策失误频出,项目投资的回报也开始捉襟见肘。

而且近些年房地产行业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很多建筑公司都被迫关门,在这种情况之下,三年的疫情彻底击垮了洪涛公司。

面对手机没钱的情况,洪涛公司只能够贷款做项目,但是工程款并不是那么好拿的,经常性的延误是很常见的事情。

再加上材料成本上涨、工程延期等问题,公司的现金流开始紧张起来,当初那个风光无限的“洪涛王国”,渐渐露出了颓势。

原本风光无限的工程项目,俨然已经成为了没人要的皮球,被踢来踢去,合作伙伴也陆续退出,外界开始质疑公司的财务到底干不干净。

有人甚至在茶余饭后调侃道:“洪涛公司就像是当年的神话,一夜之间从天上掉到地上,回头看那些订单和项目,真是惨不忍睹。”

刘年新的隐秘操作

就在洪涛公司陷入困境、各方救火忙得不可开交之时,刘年新却在悄无声息中筹划着一场惊天操作,那就是套现11亿。

其实,这是刘年新利用了公司内部管理混乱,资金监管不严的漏洞,设计了一套“隐蔽提取资金”的复杂方案。

他搞虚构项目、捏造合同可谓是有一套,把部分资金打上“应收账款”或“预付款”的幌子,再利用关联企业进行循环交易,将实际资金流转路径弄得扑朔迷离。

他把本来该投入工程的资金,通过一系列看似合法的手续,转移到了自己控制的地下账户里,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利用了自己名下的另一家公司当挡箭牌,因为刘年新还控制着一家叫做日月投资的公司。

而这个公司在洪涛公司里的投资占比可不少,达到了百分之二十四以上,眼看洪涛公司已经成为了夕阳红。

刘年新就开始利用日月投资公司减持股份,不知不觉就套现了巨额财产,有人说,这操作就像是“调包戏法”,先把真钞换成假票,再把假票兜售出去,最后悄悄把钱收走。

据内部人士透露,这整套操作几乎天衣无缝,资金往来数字复杂,监管部门一时难以查明真相,当外界终于发现洪涛公司问题重重时,刘年新早已安排好退路,他迅速变卖个人部分资产,悄悄撤出公司管理层,不留痕迹地消失在公众视线中。

有人形容他说:“这家伙就像是‘隐形人’,在大家都忙着抢救公司时,他早就打包走人了。”结果,留下来的洪涛公司,账面上负债累累、项目烂尾、管理混乱,根本无法自救,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局,湖北政府不得不接手这家陷入绝境的企业,承担起重整和赔付责任。

政府官员无奈地表示:“我们本来是希望通过引入这个项目,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没想到最后成了个烂摊子。”

消息一出,各大财经媒体纷纷跟进报道,网友们在论坛、社交平台上议论纷纷:“刘年新这人真狠,把好不容易拼起来的事业,一下子抽走11亿现金,自己却全身而退,真是把风险全甩给政府!”

而且企业内部混乱的账目和不清的资金流向,给整顿工作增添了不少难度,政府相关负责人透露:“我们接手后,第一件事就是梳理企业的财务状况,可发现问题多得让人头疼。

原来这套账目根本没有经过严格审计,很多数据存在虚报和瞒报现象,整顿起来难度非常大,这也难怪湖北政府对刘年新恨之入骨。

结语

洪涛公司从曾经的辉煌到如今的烂摊子,不仅是一个企业兴衰的缩影,唯有诚信经营、科学管理,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而那些只想着短期套现、逃避责任的人,最终只会把沉重的负担留给别人,让公共部门和社会为此买单。

文章信源:

原文刊登于澎湃新闻---2024.06.21:《洪涛股份何以走到锁定面值退市?自称散尽家财的董事长没套现过一分钱?》

原文刊登于界面新闻---2024.06.17:《洪涛股份:公司控制权拟发生变更,实控人将变更为湖北国资委》

原文刊登于第一财经---2024.06.18:《ST洪涛“恶意退市”风波始末,董事长发公开信称“面临倾家荡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