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线,决不能像骑自行车走下坡路

映像书画 2024-12-31 16:35:30

文|李可染

笔墨是一个很複杂的问题,不可能在这样简短的谈话里作深入、详细的阐述。这里略略谈谈个人的一点意见。

黄宾虹同我讲过他自己学书的故事:他说,他小时候有一个书法家看望他父亲,他父亲不在家,他就要求书家给讲讲书法要点。那个书法家叫他写个字看看,黄宾虹就写了一个“大”字。书法家当时把纸反过来看了看说:“你没有写‘大’字,只是点了五个点”。因为这个‘大’字只有起笔、落笔处透过了纸,其他笔划都浮在纸上,书法家说这就是最大的毛病。

黄宾虹遗墨 唐云题

由此可见,写字画线最根本的一条是力量基本要匀,不能忽轻忽重。古人名之曰“平”,这是笔法的基本规律。“如锥画沙”就是对“平”字最好的形容。你用铁锥在沙盘上画线,既不可能沉下去,也不可能浮起来,必然力量平匀。力量平匀是笔法的基础,就是说线条到任何地方都是有力的。用古人的话说“细如丝发全身力到”。我们首先瞭解“平”的道理,然后才能在“平”的基础上求变化,这就是笔法中的提、顿、轻、重、疾、徐等等变化,用笔的变化是无穷的,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要力量基本平匀,所用力量不能悬殊太大。黄宾虹说幼时学书法,开头写“大”字只有五个“点”,就是起落笔太重、行笔太轻,力量悬殊;形成线条的空虚。书家把这叫做“系马桩”。象两根木桩中间拴一条绳子,两头实、中间虚。“系马桩”是笔法的大忌。

黄宾虹作品

唐人画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是说作画先立意的重要,也包括用笔的要求。可以意到笔不到,决不可笔到意不到,行笔要高度控制,控制到每一点,所谓“积点成线”,这才能有意识地支使线条反映出细致、微妙的内容。画线决不能象骑自行车走下坡路似的直冲下去,也不能象溜冰似的滑了过去,这种用笔看似痛快实则流滑无力。发孤用笔,要处处收得住,意到笔随。古人叫“留”,又曰“如屋漏痕”。这是笔法中极重要的一点,达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要下很大功夫。

黄宾虹作品

我在齐白石家十年,主要在于学习他笔墨上的功夫。他画大写意画,不知者以为他信笔挥洒,实则他行笔很慢。他画枝干、荷梗起笔无顿痕,行笔沉涩、力透纸背,收笔截然而止、毫无疙瘩,笔法中叫“硬断”,力平而留,到处可收。齐师笔法达到高峰。在他的画上常常题著:“白石老人一挥”,我在他身边,见他作画写字,严肃认真、沉着缓慢,在我心里时时冒出一句潜词:“我看老师作画从来就没有‘挥’过。”

齐白石 冠上加冠

黄宾虹论画、论笔墨,以我浅见所知是古今少有的。黄老作画,笔在纸上磨擦有声,远听如闻刮须,我戏问黄师,他就行笔最忌轻浮顺划,笔重遇到纸的阻力则沙沙作响,古已有之,所以唐人有句诗“笔落春蚕食叶声”。黄老师笔力雄强,笔重“如高山坠石”,笔墨功力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齐白石 蛙声十里出山泉

前人曾把绘画各种线描归纳成“十八描”。以我看只有两种基本描法:一是铁线描,就是“如锥画沙”,力量平匀、无提顿轻重等变化的描法,东晋顾恺之基本上就是用的这种描法。唐代吴道子就惯用这种描法。力平匀是基础,变化则无穷尽。“十八描”难以概括,看来很多,实际少了。

齐白石 菊花

0 阅读:15

映像书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