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1年,完颜亮率领的60万金军气势汹汹地南下,目标明确地指向了南宋的心脏。这个庞大的军队出现在南宋版图上,几乎将整个国家的命运再次推向了风口浪尖,而赵构也在这一次的进攻中,彻底失去了继续执政的决心和信心。
回顾赵构的一生,他的登基之路实属一场缘分的不期而遇。1127年,金军猝然南下,在攻打京城开封时,他幸得宗泽阻拦,得以躲避了金军的锋芒。当时,宋徽宗和众多皇子被俘,唯独赵构幸免于难。同年四月,赵构在应天府登基,宣告南宋的建立。
然而,这位幸运的皇子从一登基就面临着金人的追击和内部的不断挤压。边境上的战争频繁打响,金军对南方的进攻如影随形。赵构由于多次组织抵抗无果,心理压力与日俱增,为求自保甚至曾一度逃到海上避难。幸而有岳飞、韩世忠等将领的支撑,南宋才得以稳定下来。然而,这种局势下他对南宋能否击败金人并没有信心,更倾向部下及求和派提出的议和策略。
在经历多年抗战与议和拉锯后,赵构对金国提出了和平条件,但多次求和未果。1138年,金国内部权力变动,主和派上台,赵构终于迎来了议和的契机,向金国卑词求和。尽管如此,赵构的懦弱早已暴露无遗,他对北方失去信心,甚至向岳飞、韩世忠等名将施压,最终导致岳飞的冤死。
这一系列事件后的1129年,赵构得到了一个儿子,名为赵旉,这位降生的皇子承载了赵构的无限希望。可惜的是,这个彼此期待的生命仅仅活了两年便去世,这对赵构而言是沉重的打击。其后的岁月里,他努力尝试重新拥有继承人,但他的努力再无结果。从1132年开始,他不得不从宗室挑选养子,最后选定赵伯琮和赵伯玖两人。
时间不断流逝,赵构逐渐意识到自己再无可能有亲生子嗣。1160年,他立赵伯琮为皇子,更名赵玮,并封为建王。这象征着他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赵匡胤一脉的后裔,而非他的直系后代。
正当赵构感到无奈之际,南宋再遭劫难。1161年,战事再起,这次的对手是金国新权者完颜亮。完颜亮的咄咄逼人与扩张野心显示出金宋关系的破裂。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攻击,赵构陷入极度恐慌,他甚至萌生了逃离的意愿。宰相和大臣们纷纷劝阻赵构逃跑,并提醒他必须要以身作则,安抚士气。幸运的是,由于金国内发起兵变,完颜亮遇害,南宋暂时度过危机。
尽管如此,赵构的心态已经彻底崩溃,他上演了一场禅位大戏。1162年,他正式传位给赵玮,把自己的称号改作太上皇,并搬至德寿宫。从此,赵构隐退后生活平稳,终于有机会安享晚年。
虽然赵构在他的统治期间极力维护和平,但这份和平是浸透着屈辱和妥协的。他永远无法摆脱对金国的忌惮,缺乏对北伐的决心,也无法给南宋带来统一的希望。他的软弱和政治方向的失误令他最终失去臣民的信任和支持,因此在历史的舞台上,他的禅位既是无奈也是必然。
赵构的八十年人生,处处体现他在困境中求生的挣扎与软弱。他试图在大势之下保持南宋的稳定,但却因过度求和和懦弱的决策,失去了历史的主动权,最终在无法面对的屈辱中选择了以退为进,为太祖后裔的继承人铺平了道路。
在他隐退后,南宋依然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但赵构作为一位被历史有意忽视的皇帝,却始终难逃历史的苛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