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刚刚开始建设的天大卫津路校区来说,这一批生力军的加入无疑是非常幸运的。
他们对校园整体规划尺度的把控,对标志性建筑(比如第九教学楼)亲自操刀主持设计,以及在之后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建筑系的历代英才对校园建筑的贡献倾尽全力,杰作频出。
卫津路校区的中轴线非常有特色,进门之后依次是小广场-树林-北洋广场-北洋纪念亭-喷泉水系-求实亭-湖-桥-湖-建筑学院楼,在市区寸土寸金的校园中有如此开阔的空间体验,直让人想到纽约曼哈顿的中央公园。校园内的每一幢建筑基本都是天大人自己设计,比如中轴线上的北洋纪念亭、求实亭、建筑系馆和旁边的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均出自彭一刚大师之手。
周恺大师主持设计了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青年湖畔的大学生活动中心由张华大师设计,第25教学楼由张繁维设计,以及独具匠心的东校门等等。卫津路校区在这几十年发展变迁过程中,天大建筑人一直不断地为校园的建筑增补把关,每一处细节的点缀,背后都有建筑人的精心考量。
同时,他们坚守着校园规划最宜人的尺度,即便在新校区没有建成的用地紧张时代,天大也向学生保证,绝不会动填湖造地。
武大:?
感觉普普通通啊,是不是我审美观有问题
只能说你这吹得作为一个天大人都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