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浪姐》让大家重新看到我。” 李晟在节目中的感慨,道破了娱乐圈的残酷真相 —— 当流量退潮,综艺舞台正成为 “沉寂艺人” 重启事业的黄金通道。
从李晟借情怀杀逆袭,到王心凌、张含韵等艺人重塑标签,这些案例揭示:在速朽的娱乐圈,努力与情怀的双重加持,足以点燃破圈之火。
李晟:一场被 “镜头减法” 催化的怀旧狂欢
《浪姐 6》初舞台上,李晟以一曲《当》斩获 125 万票断层第一。
这个曾因《新还珠格格》被贴上 “赵薇模仿者” 标签的演员,意外借剧集重播与综艺舞台的联动翻红。
节目组刻意压缩的镜头时长,反而激发了观众的 “逆反心理”:网友自发剪辑的二创视频播放量超正片 3 倍,00 后粉丝用投票补上了 “迟到的爱”,将 “童年记忆” 转化为真金白银的流量。
正如粉丝调侃:“当年欠小燕子的票,今天还给李晟。”
王心凌:甜妹的国民记忆保卫战
2022 年《浪姐 3》的 1 分 30 秒,成为王心凌的 “翻红开关”。
当《爱你》的旋律响起,不仅让节目收视率飙升,更创下 QQ 音乐飙升榜前十占九席、微博热搜单日六条的奇迹。
被低估的 “王心凌男孩” 群体集体出动,用数据证明:只要情怀够真,“甜妹” 永远有市场。
这场复古风暴甚至带动她早年专辑销量暴涨,让行业重新审视 “怀旧偶像” 的商业价值。
实力派的综艺跳板:从舞台到人生的逆袭公式
张含韵:初舞台排名倒数,却凭《大碗宽面》的戏腔惊掉观众下巴。如今她已是央视认可的演员,主演《爱很美味》时的细腻演技,让 “酸酸甜甜” 彻底成为过去式;
万茜:靠《浪姐》“人淡如菊” 人设破圈后,转头与刘德华合作《万里归途》,用沙尘满面的外交官角色,撕下 “综艺咖” 标签;
陈昊宇:以《野子》初舞台封神,与陈丽君组成 “双陈 CP” 横扫公演舞台,从 “查无此人” 到总冠军,她的字典里写满 “舞台即正义”。
男星与中生代:综艺里的第二曲线
贾乃亮:曾经的 “透明人” 靠《爸爸回来了》中与甜馨的逗比互动翻红,如今已是综艺感担当,甚至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担任观察员;
苏醒 & 陈楚生:《快乐再出发》里的 “0713 男团” 用兄弟互怼和即兴创作圈粉,陈楚生重唱《有没有人曾告诉你》时,弹幕刷满 “爷青回”;
钟丽缇:年近 50 在《如果爱》中与张伦硕的跨龄恋,让她从 “性感女神” 转型为 “勇敢追爱” 的独立女性代表,节目里的求婚名场面至今被热议。
行业反思:翻红的本质是 “真诚的重逢”
这些案例的底层逻辑,是艺人与观众的 “双向救赎”:观众在综艺里寻找青春回忆,艺人则用舞台证明 “我仍值得被爱”。正如李晟所言:“情怀不是消费符码,是我这么多年没放弃演戏的证明。”
当王心凌在舞台上跳完《爱你》后眼含热泪,当张含韵用戏腔唱出 “花开堪折直须折”,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场表演,更是一段 “不被时光辜负” 的人生叙事。
在这个流量易逝的时代,综艺舞台为 “过气者” 留了一扇窗 —— 窗内是日夜打磨的实力,窗外是永不褪色的情怀。
只要敢在舞台上撕开标签、重塑自我,每个 “沉寂者” 都有可能迎来属于自己的 “第二春”。
毕竟,观众从不吝啬为 “真诚的努力” 鼓掌,而综艺的魅力,正在于让 “重新开始” 永远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