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那张“老脸”,快被俄乌两国给抽“烂”了。
上台前,特朗普夸下海口“24小时结束俄乌冲突”,3个月过去两国越打越激烈,他只能尴尬地说:“当时,我只是讽刺。”
本想在白宫给泽连斯基个“下马威”,不料对方选择了“硬刚”。
辛辛苦苦主导“俄乌暂时停火谈判”,可俄、乌领导人谁也不给面子,让特朗普“非常愤怒”“恼火”,威胁普京要对俄罗斯加征“二级关税”,担心得罪普京,还得用:“我跟普京关系很好”来找补。

在俄罗斯那儿丢了份,转头又对乌克兰撒气:“泽连斯基会有麻烦,是大麻烦!”
特朗普调停归调停,俄、乌两国“各忙各的”。
普京宣布要跟乌克兰打到底,已经做好了“百年战争”的准备。
种种迹象表明,俄乌冲突正朝着世人不敢想象的方向发展--常态化、核武器、削弱美国的霸权统治。

“除了我,没人能阻止普京,我跟普京总统的关系非常要好”2月28日,特朗普在华盛顿会见泽连斯基时,当着全世界的面信誓旦旦保证:“不要担心俄罗斯不会履行承诺,因为普京尊重我,我本身就是最大的承诺。”
短短一句话,将特朗普的傲慢、自大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残酷的现实,重重地甩了他一记“耳光”。
3月中旬,自诩“和平使者”的特朗普提出了“俄乌停火协议”,白宫将其称为“迈向和平的第一步”。

协议的核心,是俄乌双方在30天内暂时停止攻击对方能源基础设施,包括发电厂和电网。
在特朗普的预想中,这项“协议”一旦达成,接下来就推动俄乌海上、天空停火,最终推动陆上停火,完全终结俄乌冲突。
不过,俄罗斯只是“部分接受”,要求更换“乌克兰领导层(泽连斯基必须下台)”,把乌克兰交给联合国、欧洲、美国、俄罗斯的伙伴等组成的“临时托管机构”治理。
“当普京开始质疑泽连斯基的可信度时,我非常愤怒及恼火,因为这不是往正确方向发展”特朗普在接受NBC采访时说道:“乌克兰如果换了领导层,意味着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达成任何协议。”

特朗普还威胁:“如果普京一错再错,我将考虑对俄罗斯的石油和其它产品加征‘二级关税’。”
美国早已跟俄罗斯没有了任何经贸往来,所以不能再直接制裁俄罗斯。
而“二级关税”,针对的就是仍然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其输往美国的商品,关税最高可达50%。
当然,特朗普也不敢彻底得罪俄罗斯,他说了些软话,给自己找补道:“我跟俄总统关系非常要好,如果他做正确的事,我的愤怒很快就会消散”。

不过,在普京那里,特朗普的面子还不如一块“鞋垫子”。
4月1日,克里姆林宫象征性的回应道:“俄罗斯继续与美国合作,但没有具体的细节可透露”。
话虽如此,但俄罗斯没有停止对乌克兰的攻击。
停火谈判还在继续,俄乌的交火却愈演愈烈。
显然,双方都想多取得一些胜利,让自己在谈判桌上多一些筹码。

俄罗斯不给“面子”,特朗普又在乌克兰身上找补。
特朗普知道乌克兰需要美国,态度强硬的多,一副趁火打劫的架势:“美乌已经就稀土问题达成协议,现在泽连斯基想重新谈判协议,让乌克兰成为北约成员国。”
特朗普警告:“乌克兰永远不会成为北约成员国,他明白这一点。如果他想重新谈判协议,他将有大麻烦。”
现在,特朗普主持的停火谈判,已经基本陷入僵局。

俄罗斯要求泽连斯基下台,更换领导层后把乌克兰交给国际机构“托管”;特朗普“不敢”直接答应,只能想方设法的斡旋,并向乌克兰施压。
现在的特朗普,把世界各国得罪个遍,哪头都不讨好。
特朗普想缓和对俄关系,但他摇摆不定,朝令夕改,被俄怒批“缺乏连贯战略”“不值得信赖”。
对俄友好,导致美乌关系恶化,更与盟友离心离德。

“北约”分崩离析,英国、德国、法国准备“单干”。
至于美国国内,只有28%的民众认可特朗普的俄乌政策。
《纽约时报》讽刺其“从救世主沦为小丑,这是美国的耻辱,也是对盟友的背叛”,而CNN则用“承诺的碎片与破碎的脸面”总结其外交败局。
谁也没想到,一场俄乌冲突下来,美国居然从“世界警察”沦为了“国际笑话”。

“24小时速通基辅,绍伊古一战封神”“泽连斯基就是个‘小丑’,不敢直视‘大帝’的眼睛”2022年俄乌冲突伊始,这样的言论,在互联网上铺天盖地。
然而,谁也没想到,小小的乌克兰面对强大的俄罗斯,居然坚持了3年,还让俄罗斯不得已从朝鲜购买武器(谷山大炮),花重金(2000美元每人)聘请雇佣兵,甚至卢布疯狂贬值,险些崩盘。
时至今日,乌克兰虽然失去了美国的绝对军事支持,可依然没有罢休的迹象,还在跟俄军作战。
从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普京已经三次扩大军队规模。

2025年初,普京表示俄罗斯应将军队总人数增加到近239万人,现役军人增加到150万。。
4月1日,普京刚刚下令,从全国征召16万名18至30岁的男性。
要知道,这是自2011年以来俄罗斯最高人数的一次征兵。
俄罗斯国防部称,扩大征兵规模,不止是为了应对来自乌克兰的威胁,也为了防范“北约的持续扩张”。
俄乌冲突爆发后,“北约”已经接纳了芬兰和瑞典为成员。

俄乌冲突是因为乌克兰想加入北约,而芬兰已经加入了北约。
芬兰与俄罗斯有着长达1343公里的漫长的边界,芬兰总理佩特里·奥尔波宣布,芬兰将与其他邻近俄罗斯的国家一起退出禁止反步兵地雷的《渥太华公约》。
除芬兰外,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也做出了类似的决定。
可见,俄罗斯西边的“邻居们”都不安分。
俄罗斯需要“打服”乌克兰“以儆效尤”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普京在“闭门会议”中谈到俄乌冲突时,明确表态:“愿意打一场百年战争。”
普京已经下定决心,只要乌克兰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就不惜代价,继续打下去。
如果欧洲国家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支持,而俄罗斯陷入了战争泥潭,不排除动用核武的可能。

2024年9月25日,普京曾安理会说过:“如果遭到常规武器袭击,俄罗斯可能会使用核武器。”
而且,如果无核国家在核大国的支持下侵犯俄罗斯,将视同直接对俄发起攻击。
乌克兰虽然早已销毁了核武器,但大力支持它的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都是核武大国。
若是俄罗斯“急眼”,有可能向乌克兰甚至是西欧“扔”核弹。

2022年俄罗斯发起“对乌特别军事行动”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场“闪电战”。
后来,乌克兰在西方的支持下越战越勇,大家又觉得俄乌双方最后打到“打不动”了,就会偃旗息鼓。
可谁也没想到,现在这场冲突可能会变成“百年战争”甚至是“核大战”。
更令人意外的是,随着俄乌冲突的发展,美国将不再是横行霸道的“世界警察”。
美国之所以能当“大哥”,得益于“小弟们”的支持。

可如今特朗普对乌克兰的“背叛”,让盟友们有种“兔死狐悲”之感。
特朗普先是绕开乌克兰和欧洲盟友,跟俄罗斯“单聊”,又公开批评泽连斯基,还在联合国大会上,跟所有帮着乌克兰的欧洲盟友“唱反调”。
为了向乌克兰施压,特朗普在3月初暂停了“军事支持”,让俄军得以大规模反扑。
美乌闹翻后,欧洲盟友显然没有跟上他的步调。
英、法等国组建欧洲“自愿联盟”,旨在保障乌克兰安全,可能会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

英国斥资16亿英镑,给乌克兰购买防空导弹;法国向乌克兰追加20欧元援助,提供反坦克导弹、防空导弹、坦克、无人机及武器弹药等;德国甩开“包袱”,投入1000亿欧元,准备扩军备战。
就连一向被视为“美国鹰犬”的澳大利亚,都发声跟美国叫板:“我们跟乌克兰站在一起。”
当彼此不再承认美国的“大哥”地位后,盟友们开始抱团取暖。
举几个例子:3月加拿大与澳大利亚达成42亿美元军事协议;葡萄牙和其他北约国家正重新考虑购入F-35的计划;欧盟与印度开启自由贸易谈判;法国、波兰、澳大利亚、韩国等,准备研究核武。

“对许多与美国结盟的国家来说,美国不再值得信任。《纽约时报》沉重的写道:‘美国优先’的代价,是丧失全球盟友。”
俄乌冲突的结局远超各方预期,其连锁效应犹如正在重塑世界的“地缘黑洞”。
美国霸权解体,冷战后树立起的国际秩序,将彻底崩塌,全世界都在“去美国化”。
俄乌冲突的长期化,也标志着联合国调解机制彻底失效,并降低了“核门槛”,提高了核大战的几率。
这场冲突验证了修昔底德陷阱的现代变体—当守成霸权(美国)无法容忍新兴力量重构秩序时,代理人战争便成为“慢性自杀式”霸权维持工具,最终拖垮所有参与者。

参考文献:
美媒:英国为乌克兰订购5000多枚防空导弹 新华网
美媒批特朗普关税政策:要是再发生911,谁还同情美国人? 观察者网
特朗普威胁俄罗斯有没有用?“到头来还要看中印” 观察者网
克宫回应:俄美合作仍在继续 普京愿与特朗普接触 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