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读书人的追求——死当谥文正

骆氏春秋 2023-05-03 23:59:18

中国古时候,当一个有名望的官员死的时候,要“盖棺论定”,对他的一生进行总结评价。谥号,是这种总结评价的简洁概括。文官一般第一个字用“文”,武官则用“武”。

对于文官来说,最高等级的谥号是“文正”,然后依次是文贞、文成、文忠等,后面还有文定、文襄等。

中国历史上一些得到谥号的名人:

1、文正:范仲淹,司马光,方孝孺,曾国藩……

2、文贞:魏征,杨士奇,徐阶,李光地,张玉书……

3、文成:张良,刘伯温,王阳明,阿桂……

4、文忠:欧阳修,苏轼,杨廷和,张居正,索尼,李鸿章……

其他的还有:

文定:曾巩,苏辙,杨溥,李春芳,申时行,徐光启……

文襄:杨一清,高珙,福康安,张之洞,左宗棠……

比较特殊的,还有只有单独一个“文”字的,有:韩愈,白居易,王安石,朱熹(朱熹之后就没有这种情况了。)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32人获得“文正”谥号,大多数是死后给的,但也有一些是死了很多年后追认的,有补偿的意思。

《尧山堂外纪》卷八十七:李西涯与杨邃庵素相善,初刘瑾欲害杨,西涯力救乃免。及西涯病剧,杨慰之曰:“国朝以来,文臣未有谥‘文正’者,公如不讳,请以谥公”。西涯倚榻顿首,遂卒。有无名子改宋人讥京堂诗云:“文正从来谥范王,如今文正却难当。大家吹上梧桐树,自有傍人说短长。”

明朝内阁首辅大臣李东阳在即将去世之际,得知自己死后将得到“文正”谥号,原来只能“躺平”的他,竟然起身,叩头下拜。有人写诗讽刺他,意思是说,只有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文正”,你虽然也是“文正”,但其实差得很远。

“淡泊名利”,说来容易,真正要做到却很难。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