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与李商隐的诗

渊海探心 2024-01-10 21:29:40

很久没看电视剧了,

但王家卫导演的片子,

还是要看的,

因为我一直觉得,

他的片子很有韵味,非常像我喜欢的诗人李商隐的作品。

有人会说,一个是电影,一个是诗,

不同的艺术形式,

怎么好对比?

但不论是什么艺术形式,

只要是表达情绪情感的,

都有其共通的地方,

毕竟,无论是古还是今,

无论是中还是外,

人们在红尘海中行走所带起的涟漪,

其中的不得已,

在时间之箭的方向上、只能向前,无法回头的宿命感,

其中的各种悲欣交集,

在底层情感中,都是互联互通的。

人同此心,心同此情,

正是因为人人此心相通、相连,

才有了尘世的诸种相。

但为什么单独拎出一个李商隐的诗来对比王家卫的电影呢?

因为他俩表达情感的方式,

看待尘世的视角,

多有重合的部分。

一般人觉得他俩的作品,

都有隔着一层纱似的朦胧美,

但这仅仅是其中表达方式的共同点。

作为一个修行人,

一般不太执着于心,

但小时候看李商隐的诗,长大了看王家卫的电影,

同样的感受是,

他们的作品里,总有一种遗憾美。

这种遗憾,是把重重的情感、沉重的生活,

化成为淡淡的忧伤。

忧伤里,包藏这尘世的一切美好和苦难。

这种忧伤,是一种深深的孤独,

漫漫人生路,多半只能踽踽前行。

其余的人、事、物,都是过客。

也正因为修行,

才能深深感受到其中的清冷孤寂。

繁花里,“男女之事,源自天时地利,

差一分一厘,就是空门。”

世事更替,恰到好处,才有:

“人间桑海朝朝变,莫遣佳期更后期。”

繁花里,“总有一些人,一段时间,一些事,

被我们深深记住,一生难忘。”

人的一生,是记忆的叠加,才有: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繁花里,“时间才是最好的解药,因为时间能冲淡一切,

磨平一切,改变一切。”

正因为时间可以渐渐磨平尘世坎坷,

所以回归天地长河,将过去抛入记忆,才有: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繁花里,“人生如梦,梦里不分西东”,

“繁华落尽,皆是过眼云烟。”

是梦中梦、身外身,才有: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繁花里,“当时我看不清楚她的样子,十年之后,

我还是没有看清她的样子,但我看清了我自己。”

十年之后,还可以江湖夜雨,共对彼此吗?才有: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繁花里,“年纪越长,越觉孤独,是正常的,独立出生,独立去死。人和人,无法相通,人间的佳恶情态,已经不值一笑,人生是一次荒凉的旅行。”

正是这种孤独荒凉,才有: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

好的艺术家,都可以剥离生活中厚重的表层,

揭开其中的性情内核,

然后将其打磨的光洁晶莹,

这些晶莹剔透的片段,

无非是面对儿女情长、功名利禄、朋友知音、庙堂江湖时的各种心境。

尘俗的人们,已经没有了诗意,

无法在疲惫的生活中激活麻木的心灵。

王导的片,小李的诗,

很好的捕捉到了这些生命际遇所带来的深邃叹息,

他们用神仙般的光影词句,

拈出其中意象,

传递着沉浮世事中:

片刻的欢欣、

深深的无奈、

错乱的纠缠、

遗憾的错过,

最终,只剩一个人,缓缓独行,

生命的旅程,最终还是这么的冷清。

这一点孤清,是生也是死的归宿。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