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宝宝在六个月以后,就会显得越来越难带,动不动就哭,让妈妈们感觉疲惫不堪。
其实宝宝的哭闹,并不是宝宝故意为难妈妈,而是他们从六个月以后,获得了一项新的技能,就是用哭来获取关注和安抚。这个技能的出现,也正是宝宝智力发展的信号之一,以哭泣获取关注是宝宝故意行为的最初标志。
5个月前的宝宝宠不坏
5个月以前宝宝的哭闹,大都是基于宝宝的基本需求而哭闹,比如:饿了、尿了、困了或者生病了,因此,早期阶段的孩子,是宠不坏的。
孩子的需求得到及时的满足,他会从中获得愉悦感。宝宝从无数次被安抚的感受中,获得安全感,并与长期照顾者建立依恋关系。
6个月宝宝获得新技能:哭泣的第二个用处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宝宝经历过无数次“哭泣-被安抚”的过程,他们不懂得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朦朦胧胧中,他们把哭泣和安抚联系在了一起。
随着宝宝智力的发育,大约在6个月后,宝宝探索到哭泣的第二个用处,就是可以把父母召唤到自己身边,求抱抱安抚。
“可怕的2岁”缘于6个月时的哭泣
6-7个月的宝宝,为了想让父母抱起来,而频繁哭泣。这样的行为,会让父母非常烦恼,感觉到宝宝越来越难相处。
当宝宝使用哭泣,有效的控制父母,并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时,宝宝在父母一次次的满足中强化。
到孩子2岁的时候,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就表现得更加强烈。那个让父母头疼的“可怕的2岁”,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过度任性,自私的的行为,这些都源于6个月后,宝宝把哭泣作为工具,频繁使用后的结果。
不会哭的“乖”孩子,不是我们想要的
也许爸妈们会冒出一个想法:那我是不是应该在宝宝6个月后忽略孩子的哭声,或者延迟满足孩子呢?
还是请父母们放弃这个想法,不要跳这个坑。
我们宁愿要一个,为了获取父母关注,而频繁哭泣的孩子;也不要一个,由于哭泣被忽略,而不怎么哭的孩子。我们要始终坚信一个信念:无论哪种教育方式,首先都要建立在亲密的亲子关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