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置实验。(provide)预习环节,我借助微课给学生布置实验任务。微课的内容从学校食堂切入,让学生自主预习教材内容、自己尝试设计一个实验,直观地呈现这些数据。最后,我再借助微课展示一些数据统计的案例。通过课前实验,学生获得动手的机会,也初步积累了实验经验,为课堂实验教学进行了较好的铺垫。2、改良实验。(observation)课堂教学之前,我借助班级网络平台,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实验成果投放到网络平台上。根据三种成果形式创设教学情境,观察比较统计表、象形图和条形统计图哪一种实验成果更加显著。这个环节借助学生课前实验,将学生自主实验成果作为情境素材,让学生目光聚焦条形统计图,为课堂实验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创造了条件。3、细化实验。(understand)借助多媒体放大展示教材提供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构成,借助多媒体将教材提供的图片与学生课前制作的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内化知识。根据微课提供的数据,以“学生喜爱的水果统计图”为题目,学生制作一份条形统计图。最后,让学生围绕自主制作的条形统计图进行解说。在此过程中,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等得到了较好的发展。4、拓展实验。(transfer)借助一段三维动画演示立体的条形统计图,帮助学生建立起直观的认知。在学生观察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根据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制作一个立体的折线统计图模型。最后,我为学生创造了展示的机会,组织学生开展“最佳模型”评比活动,以准确性和美观性为两个基本评价标准进行评价。5、课后自主实验。“条形统计图”一课,我邀请学生参与填写并制作一份电子调查问卷“了解四年级学生所喜欢的运动项目”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一份条形统计图,并对学校体育课运动项目的开设提一份合理的建议,让体育课开设的运动项目更符合学生的“胃口”。如此设计,让实验教学直指学生数学素养发展,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实验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对数学实验进行优化,并不断优化数学实验开展的技术环境,努力拓展数学实验教学空间,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支持数学实验。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