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在中南海的生活

费晨曦 2025-02-12 15:42:50

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后住进中南海,搞了一套奇奇怪怪的规矩,又是定时吃饭又是轮流陪睡,看着挺威风其实挺可笑的,说白了就是个土财主当上了皇帝,还是改不了那股子乡下味儿。

袁世凯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洗漱,半小时后就坐在居仁堂楼上吃早饭,一大海碗鸡丝汤面,这可不是普通的碗,比常人用的大多了,他那胃口是真不小,几口就能把一大碗面条吃个精光,吃相也不讲究,常常把汤汁溅到胡子和衣服上,看着就像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哪有半点大总统的样子。吃完早饭他就开始忙公务,一直忙到十一点半才吃午饭,这午饭可有讲究了,菜式从来不变,摆放位置也是一成不变,最爱的清蒸鸭子必须放在桌子正中间,韭黄肉丝放东边,红烧肉放西边,主食也带着浓浓的河南味,除了馒头和米饭,还要有九种稀饭,什么大米稀饭小米玉米掺杂的稀饭,还有河南特色的绿豆糊糊,这些东西摆了一桌子,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

每到星期日晚上,那可是袁家人的重头戏,全家聚在一起吃饭,这顿饭比平时可丰盛多了,除了大厨房做的菜,姨太太们也会带自己拿手的菜来,大家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袁世凯这时候倒是放松了不少,跟家人有说有笑的,还逗逗孩子们玩,看着倒像个慈祥的老爷爷,不过这热闹劲儿也就持续到九点,到点了袁世凯就得上床睡觉,雷打不动的,这规矩可是一点都不能变。这顿饭虽然热闹,但也暴露出袁家内部的一些问题,姨太太们之间的关系可不太和睦,大家都想在袁世凯面前表现,争宠争得厉害,有时候还会为了一道菜的味道吵起来,袁世凯倒是乐得看她们争风吃醋,觉得自己威风得很。

袁世凯每天午饭后都要睡上一个小时,这习惯倒是挺像个老干部的,睡醒了再工作到下午五点,之后就要出去散步了,这散步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出去的,要提前一个小时就开始清场,有人吹着哨子到处通知,让人们都回避,免得有人不惊驾这阵仗搞得跟古代皇帝出巡似的,也不知道他是真怕被人看到还是故意摆谱给人看。散步的时候,他会带着姨太太们和年纪小的孩子一起,在中南海里转悠,看着倒是挺温馨的一家人,但是这种清场的做法,却把他跟普通百姓隔离开来,显得高高在上,不接地气。这种做法可能会让他越来越脱离实际,对国家的治理产生不好的影响。

袁世凯对姨太太们的管理也是有一套,搞了个轮流值宿的制度,轮到谁就得把东西搬到他卧室里去,虽说有九个姨太太,但实际上只有四个跟他住在一起,每人轮一个星期,这制度看着挺公平,其实也有猫腻,因为不管谁值宿,第二天早上都得是五姨太来伺候,这五姨太是袁世凯的得力管家,只有她才能把袁世凯的生活安排得妥妥当当的,所以自然是最受宠的。不过这五姨太也不是省油的灯,等袁世凯一死,她第一个就把值钱的东西卷走跑了,这下可真是应了那句话,伴君如伴虎,谁知道这些姨太太们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表面上看着恩爱,背地里却在盘算着怎么捞好处。

袁世凯给姨太太们定了不少规矩,新来的得听老的的,礼节啊起居啊说话啊都得老的教,新的不能有半点不服,这规矩看着是为了维持秩序,其实是给了老姨太太欺负新姨太太的机会。就有一次,大姨太把三姨太绑在桌子腿上打,打得三姨太左腿都残了,袁世凯知道了也不管,就当没看见,这种做法可真是不像话,自己的老婆被打成那样也不管,还算什么一家之主。这种放任家庭暴力的行为,反映出袁世凯对女性的不尊重,也暴露了他专制的本质,在他眼里,姨太太们可能就是他的私有财产,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说起袁世凯的生活习惯,那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他不爱洗澡,一年就洗一次,还是过年的时候洗,平时就用湿毛巾擦擦身子就完事了,这习惯搁现在可真是不敢想象。更奇怪的是,他不喜欢用抽水马桶,非得用木头的马桶,有人问他为啥不用洋马桶,他还说那个味儿不好,这理由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些习惯反映出袁世凯虽然当上了大总统,但骨子里还是个传统的乡绅,对新事物有抵触情绪,这种思想可能会影响他的决策,让他在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

袁世凯还有个怪癖,就是喜欢缠足的女人,除了三个朝鲜籍的姨太太是天足,其他的妻妾都是小脚,那三个朝鲜姨太太为了讨他欢心,还学着京剧里的花旦武踩寸子,装出缠足的样子来,结果后来都不会正常走路了。这种对缠足的偏好,反映出袁世凯思想的落后和对女性的物化,他可能把缠足看作是女性美的象征,却忽视了这种习俗对女性身心的伤害。这种思想如果影响到他的政策制定,可能会阻碍社会进步和女性解放。

袁世凯虽然当上了大总统,但那股子乡下人的习气是改不了了,他吃东西的速度特别快,一大碗面条几口就能吃完,常常把汤汁溅到胡子和衣服上,看着就跟个没见过世面的土财主似的。更让人受不了的是,他从来不用手绢,鼻涕往衣袖上一擦就完事了,这习惯搁现在,别说是大总统了,就是普通人也不能接受啊。这些细节虽然看着不起眼,但其实反映出袁世凯虽然位高权重,但内在的修养和素质并没有随之提高,这可能会影响他在处理国家大事时的判断和决策。

A: 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后住进中南海,搞了一套奇奇怪怪的规矩,又是定时吃饭又是轮流陪睡,看着挺威风其实挺可笑的,说白了就是个土财主当上了皇帝,还是改不了那股子乡下味儿。

袁世凯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洗漱,半小时后就坐在居仁堂楼上吃早饭,一大海碗鸡丝汤面,这可不是普通的碗,比常人用的大多了,他那胃口是真不小,几口就能把一大碗面条吃个精光,吃相也不讲究,常常把汤汁溅到胡子和衣服上,看着就像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哪有半点大总统的样子。吃完早饭他就开始忙公务,一直忙到十一点半才吃午饭,这午饭可有讲究了,菜式从来不变,摆放位置也是一成不变,最爱的清蒸鸭子必须放在桌子正中间,韭黄肉丝放东边,红烧肉放西边,主食也带着浓浓的河南味,除了馒头和米饭,还要有九种稀饭,什么大米稀饭小米玉米掺杂的稀饭,还有河南特色的绿豆糊糊,这些东西摆了一桌子,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

袁世凯这种固定的饮食习惯,其实反映了他保守的性格,可能在处理国家大事时也是这样,死板僵化,缺乏创新精神。他对食物摆放位置的讲究,也暴露了他对细节的控制欲,这种性格可能会让他在治国时过分关注小事,而忽视了大局。

他那惊人的饭量,倒是让人想起了古代的帝王,似乎在用这种方式来彰显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但这种铺张浪费的行为,在当时国家还很贫穷的情况下,显得格外刺眼。

袁世凯对河南口味的偏爱,也说明他始终没有摆脱地方观念,这可能会影响他在处理全国事务时的公正性。他每天按时吃饭的习惯,倒是显示出他对时间的重视,这一点在处理国事时可能会有好处。

不过,他那粗鲁的吃相,却暴露了他内在的粗俗本质,这与他大总统的身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可能会影响他在外交场合的表现,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总的来说,袁世凯的饮食习惯,折射出了他复杂的性格特点,既有严谨守时的一面,又有粗俗固执的一面。这种矛盾的性格,可能会在他的执政生涯中不断显现,影响他的决策和行为。

每到星期日晚上,那可是袁家人的重头戏,全家聚在一起吃饭,这顿饭比平时可丰盛多了,除了大厨房做的菜,姨太太们也会带自己拿手的菜来,大家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袁世凯这时候倒是放松了不少,跟家人有说有笑的,还逗逗孩子们玩,看着倒像个慈祥的老爷爷,不过这热闹劲儿也就持续到九点,到点了袁世凯就得上床睡觉,雷打不动的,这规矩可是一点都不能变。这顿饭虽然热闹,但也暴露出袁家内部的一些问题,姨太太们之间的关系可不太和睦,大家都想在袁世凯面前表现,争宠争得厉害,有时候还会为了一道菜的味道吵起来,袁世凯倒是乐得看她们争风吃醋,觉得自己威风得很。

这种家庭聚餐的习惯,其实反映了袁世凯对家族凝聚力的重视,可能他觉得只有家族团结,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但是,这种封建式的家族观念,在当时已经开始推行现代化改革的背景下,显得格外落后。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