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一老太太想去香港定居,未能成行,许世友:我可以帮帮她

春风十里桃花笑颜开 2024-12-11 10:57:11

许世友将军那可是有着60年的戎马生涯,立下了好多战功。在战场上,他打仗特别勇猛,敌人一听到他的名字都吓得不行。在生活里呢,他爱护士兵,特别重情义,是个特别有人情味的人。

1957 年 11 月,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在办公室里学习上级文件呢。这时候,桌子上那部黑色电话突然响个不停,他不慌不忙地拿起电话说:“喂!我是许世友。”

电话是上海市公安局局长黄赤波打过来的,他跟首长说:“司令员,烈士郭由鹏的妻子我们找到了,但是他们的女儿……”

许世友将军问:“他们的闺女咋回事儿?”

黄赤波说:“她把孩子给人了,咱现在还没找着孩子呢。……司令员,您放宽心,我们会接着使劲找孩子的。”

许世友将军说:“辛苦各位啦!哎哟,这女的就是头发长,眼光短浅呐!”

许世友将军放下电话后,就开始陷入了思索当中,他感觉好像听到了那激励人向前冲的冲锋号声在耳边响着,好像看到了好多革命烈士勇敢地向前冲锋的样子出现在眼前。

【烈士遗言】

1948年秋天,在济南这儿。济南处在津浦铁路和胶济铁路的交叉那儿,是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相互联络的重要战略地方。

为了把这一战略要地守住,让华东和华北解放军没法联系上,蒋介石专门派了很能干的王耀武,让他当第二绥靖区司令官,还兼任山东省主席。

王耀武可是黄埔军校出来的高材生,那是抗日的名将啊,在国民党的高级将领里面,那绝对是相当出色的。粟裕挺欣赏王耀武的军事才能,还讲过:“王耀武在蒋军里算是指挥挺有本事的人。”

为了能守住济南,王耀武费了不少心思,弄了三道防线。他把内城当作最关键的防线,外城和商埠当作第二道防线,周围的城镇以及制高点当作第一道防线。

这三道防线啊,那可都是工事特别坚固,有好多碉堡呢。内城的城墙有 12 米高,火力点设置了上中下三层。而且城墙上还有凸出的地方,能从侧面射击。

毛泽东看完济南战役方案的电报,瞧见下面落款处没许世友的签名,觉得挺奇怪,还专门问许世友咋没在这呢?

原来呀,兖州战役打完后,许世友的腿伤又犯了,就到胶东的蓬莱县艾山汤那儿去治疗了。

毛泽东亲自指定,让许世友负责指挥攻打济南。许世友拿到电报后,兴奋得一瘸一拐地在屋里走来走去。

名将碰名将,这场仗肯定激烈得很呐!

许世友通过望远镜看着那激烈的战斗情形,心里头忍着巨大的痛苦和悲愤,接着指挥作战。

咱军队很快就把敌人的前两道防线给拿下了。接着,面对敌人的内城防线,一场在白天展开的登城战斗开始啦。

解放军的官兵们那可是相当英勇!他们顶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一个接一个地往前冲。他们跨过了敌人的护城河,好不容易把云梯给架到了城墙上,然后鼓足了劲儿奋勇地登上了城头。

连长要是没了,就排长来指挥;排长要是没了,就班长来指挥。咱和敌人打得那叫一个激烈,都厮杀在一块儿了。

咱解放军经过整整 8 天 8 夜的拼死战斗,总算把 11 万的敌守军给消灭了,还把王耀武给活捉了。不过这场仗打得那叫一个惨烈,特别艰难,咱解放军这边损失也很大,有两万官兵受伤或者没了,还有 5000 多名战士牺牲了。

有个战士叫郭由鹏,在登城的肉搏战斗里,他干掉了5个敌人。可他自己呢,身上中了两弹,左臂还被砍断了,整个人都快不行了。被放在担架上的他,嘴里一直小声念叨着:“许司令,许司令……”

许世友听到消息赶紧跑过来,凑到伤员郭由鹏跟前说:“我是许世友,我到了。你有啥事,尽管跟我说。”

“我女儿在上海,还不到一岁呢。我都没见过她,也不晓得她啥模样。我老婆来信讲,女儿有先天性心脏病……”话还没说完,战士郭由鹏就永远地走了。

许世友心里特别难过,说道:“你放宽心,我肯定会把你女儿找着的。”

也许许世友将军咋都没想到,这一找啊,居然花了整整10年的时间。

【线索断了】

许世友将军始终没忘烈士的话,也没忘了自己的承诺。

1949 年 5 月,上海解放啦。当时华东军区副司令是许世友将军,他马上就去找上海市公安局局长扬帆,想让扬帆帮着找找烈士的老婆和女儿。

扬帆接到任务后,心里琢磨着这事儿咋整呢?许世友将军给的信息不多,扬帆就晓得烈士的名字,还知道烈士家在上海,别的啥都没了。那他就得找个合适的人来把这任务给完成喽。

扬帆把这难搞的任务交给了钱运石,这人可是个“老公安”了。钱运石干这行都二十多年了,早年间还在英租界巡捕房干过,经验那是相当丰富。而且他是本地人,当地的各个地方他都门儿清。

钱运石先给郭由鹏原来的部队发了封电报,想把烈士的遗物拿回来,特别是家里给他写的那封信。只要找到这封信,就能知道他家的住址了。

钱运石挺失望的,因为郭由鹏的遗物找不着了。当初郭由鹏牺牲后,许世友让医院把烈士的东西整理好。但这战地医院是临时搭建的,济南战役打完,医院的医生被分到了全国各地的新战场,这下可好,烈士的遗物就没了下落。

钱运石就指望着当地民政部门了。郭由鹏没了以后,他妻子跟他断了联系,估计她去民政部门打听过,想知道自己老公是不是还活着呢。

希望又落空了,民政部门那儿根本没他老婆来询问情况的一点儿记录。钱运石满心失落,走在道上,顺便买了份报纸,没啥兴致地瞅着。

钱运石从战友郭由鹏那儿知道了些情况。郭由鹏是浙江宁波人,父母早没了,是他伯父把他养大的。郭由鹏13岁就去了上海,在一家米行当学徒。

他和郭由鹏处得不错,郭由鹏跟他讲过,自己老婆给他写了封信,说女儿出生了,可这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就因为操心女儿的病,有阵子郭由鹏心情挺不好的。他那些战友只晓得郭由鹏的老婆在上海榆林区一纱厂干活,但是不知道她叫啥名。

第二天,钱运石去了榆林区,把当地所有的纱厂都走了个遍,可就是没找到那个抚养着先天性心脏病女孩的母亲。

线索没了,那烈士的老婆孩子到底在啥地方啊?

【妻子已重新组建了家庭】

1957 年的时候,黄赤波当上了上海市公安局局长。在解放初期,黄赤波在苏南干过活儿,许世友跟他挺熟的。

许世友给黄赤波打了通电话,想让他帮着再找找那对母女。

黄赤波可是个老革命,二话没说就应下了。他去找了钱运石,打听了一番具体状况。那为啥不去烈士的家乡浙江宁波找找看呢?

黄赤波安排了三个能干的人,动身前往浙江宁波天封塔旁边那地儿。这三人找到了烈士的伯父。赶巧了,他伯父那儿还留着解放前郭由鹏的信呢。信是从上海榆林区龙江路寄来的。郭由鹏的妻子叫秦玉兰。

三个人赶忙回到上海,挨家挨户地对龙江路的住户进行走访调查。还好没白忙活,这三人最后找到了郭由鹏的老婆。

不过呢,她又成了个家,还生了个儿子。这时候,三个人问她女儿咋样了,秦玉兰哇的一下就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女儿给人了。”那三个人听到这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说啥好了。

原来呀,女儿一出生就被查出来有先天性心脏病。给女儿治病,把家里本来就没多少的积蓄全给花光了。因为要照顾女儿,自己旷工,结果被工厂给开除了。

丈夫好几年都联系不上,一点消息也没有。秦玉兰觉得自己的丈夫可能是不在了。

她的邻居是个姓姜的老太太,她俩老一块儿上山烧香拜佛,慢慢就熟络了。这姜老太太瞧着她一个女人家过日子挺艰难的,就劝她再找个男人嫁喽。

秦玉兰考虑了一阵子,最后同意了。老太太帮她找了个小学老师当对象,这还算可以。可男方对她带着孩子这事不太乐意,挺有意见。

听了老太太的一番劝说,秦玉兰最后决定把孩子给别人了。

工作人员问秦玉兰把孩子给了啥人,还问她记不记得领养孩子的人住哪儿。秦玉兰一个劲儿地摇头。临了,秦玉兰给他们送了张她女儿的照片。

【终于找到了】

三个人回去后,就把情况跟局长黄赤波说了。黄赤波挺无奈,摇摇头后,拿起电话给许世友将军打了过去,这样开头的那一幕就出现了。

1959 年,许世友到上海开会。这一回,他又把黄赤波找来,想让黄赤波派人再去找找东西。

许世友将军整整十年都没把这事放下,这把黄赤波感动得不行。黄赤波一咬牙,决定再派人手,去找烈士的女儿。

黄赤波跟之前那三个警员商量了整整一个下午,想办法找个突破的口子。这时候,有个警员猛地提出来:“那女孩有先天性心脏病,她肯定得去医院检查啊,咱为啥不从医院这儿开始查呢?”

哎呀,这话一下就把大家点醒了,都觉得就该从这个点开始干。

奇迹还真就发生啦!这三个人费了好大的劲儿,总算在一家医院的登记本里,发现了一个各方面情况都特别符合的女孩。

带女孩来看病的那个老太,曾经跟医生讲过,这女孩是她领养的孙女。

当女孩来就诊的时候,警员把秦玉兰给找来进行辨认。只见秦玉兰在离得不远的地方,情绪激动地喊着:“就是她们,这就是我那让人怜惜的女儿啊。”

三位警员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啊,可算是把她给找到了。

黄赤波马上就给许世友将军打电话。许世友将军把工作安排妥当后,很快从南京赶到了上海。

许世友见到了老太太和她的孙女娟姐,讲道:“您做了件对革命有功劳的事儿,我得谢谢您老。”

许世友跟老太太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通,老太太这才明白是咋回事,原先紧绷着的心也总算放松了。

这位姓张的老太太,以前是个资本家的小老婆,后来被人给挤兑走,离开了那个资本家。但那资本家倒也没亏待她,给了她挺多生活费,另外还分了她两处房子。

许世友问娟娟,想不想跟奶奶去南京过日子。娟娟不同意,许世友也就没再强求了。

要走的时候,许世友将军给了娟娟好多礼物,并且承诺会常常到上海去看她。

两个月后的某一天,娟娟在路边让一辆自行车给撞了。伤倒是不重,但是娟娟受了惊,结果心脏病犯了,人就没了。

第二年,许世友又到了上海,等他想要见娟娟的时候,才晓得这事儿。许世友将军气得不行,大声说道:“你们咋不早点跟我说呢,为啥不把她送到更好的医院去?……”

许世友将军询问张老太太的状况。有人跟他讲,张老太太收到亲戚的电报,叫她去香港住。可因为一些情况有了变化,现在她走不了,有关部门没同意她去。

许世友将军表示:“要是她非得去,我能帮她一把。孩子没了,可她的养育恩情不能忘了。……”

几个月的时间过去啦,张老太太从上海走了。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