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则不竞,何惮于病”,八字箴言道理浅显,春秋多少国却因此衰亡!

欲云谈史论今 2021-05-13 10:59:40

公元前655年,齐桓公在卫国首止(河南睢县东南)召集诸侯会盟。

前一年,齐桓公率领诸侯大军杀入楚国,迫使楚国低头认错、重新对周王室进贡,可谓是春秋以来楚国所遭遇到最大的一次挫折。齐桓公携胜楚之余威,再度集合诸侯进行会盟,天下还有谁敢不服!

因此,这年夏天,宋国、陈国、卫国、郑国、许国、曹国等等诸侯国都准时到达首止,连周惠王都派出太子姬郑参与此次盛会。

然而,就在这次表面团结、和谐、胜利的大会期间,一丝不和谐音调却悄悄地从某个阴暗角落响了起来。引发这丝不和谐音调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恰恰就是齐桓公自己。

自从伐楚回来后,齐桓公明显膨胀起来了,不光是想当天下诸侯的“霸主”,连周王室的家事也想管了。

公元前676年,周惠王继位,娶陈女为王后。如今二十一年过去,周惠王与王后琴瑟和鸣,陆续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姬郑与次子姬带。按宗法制,姬郑是继承王位的第一候选人,理所应当成为太子。然而,人心难测。自从姬带出生后,周惠王与王后明显更偏爱小儿子,慢慢地就有废嫡立庶的想法。

齐桓公号称“霸主”,以维护周礼为己任,当然不能坐视周王室公然违背周礼。于是,在首止之会上,齐桓公特地向周惠王请求让太子姬郑参会,“谋宁周也”。(《左传·僖公五年》)

齐桓公称霸,居然还“霸”到了天子家!

这让周惠王无比愠怒:立哪个儿子为太子,原本就是天子家事,姜小白凭什么来管!然而,愠怒归愠怒,齐国实力却远超周王室。十多年前,为惩戒助姬颓叛乱的卫国,周惠王也不得不求助于齐桓公。更何况,齐桓公是以维护周礼的名头拥戴姬郑,周惠王虽然恼怒,却也无话可说!

难道就这么看着齐桓公横行霸道?

既然无法公开与齐桓公作对,周惠王只能私底下给齐桓公小鞋穿了。

就在首止之会进行期间,周惠王派周公私下找到郑文公,对他说:“我协助郑国去交好楚国,再与晋国联合,合力来对抗齐国,这样天下人才可安宁!”齐桓公之“霸道”,果然是太霸道了——连周王室都忍受不了,甚至不惜联合“蛮人”楚国来与齐国对抗!

郑文公一听这话,顿时心花怒放——妈妈的,老子早就不想跟着齐桓公干了!

还在去年伐楚退军时,陈国人担心诸侯大军过境花费过于巨大,就与郑国商议,引导齐桓公改道向东,沿海边威慑东夷人后绕道回齐国。如此一来,陈、郑两国就不需要负担庞大的军费开支了。

不知底细的齐桓公果然上当,便率领诸侯大军一路向东进发,结果没想到征途上山林众多,水网密织,一路上诸侯大军不是困于山林就是陷入沼泽,举步维艰。

这时,郑文公的宠臣申侯为讨好齐桓公,居然把事前陈、郑两国合谋欺骗齐桓公之事和盘托出,让齐桓公改道从陈国和郑国之间回师。

齐桓公得知陈国和郑国居然如此算计自己,大怒。立刻命令诸侯大军改道陈、郑之间归国,并且将首恶陈国大夫辕涛涂给抓了起来。为惩罚陈国,在当年齐桓公还两次带兵讨伐陈国。虽然郑国大夫申侯主动告发,但是郑文公参与策划此事,也是从犯。为警告郑国,齐桓公不经郑文公同意,直接就把郑国土地虎牢(河南荥阳)赏赐给了申侯!

在“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中,当年郑庄公连亲弟弟姬段都不敢给的“岩邑”虎牢,因为齐桓公一句话,就被交给了“跳槽”到郑国的外姓大臣申侯手中!郑文公内心有多恨齐桓公,可想而知!

所以,见周惠王居然也想联合郑国、楚国、晋国一起与齐桓公对抗,郑文公欣喜若狂,马上就决定要逃会。郑国大夫孔叔见势不妙,赶紧前来阻止:“作为一国之主,行事不能过于草率,草率就一定会失去亲近之人;亲近之人一失,祸乱即将到来。国家陷入祸乱再去求盟友,将会损失更多——您一定会后悔!”

当下齐桓公的“霸道”才是让郑文公最后悔之事,孔叔之谏,他当然就听不进去。然而,郑文公虽然准备逃会,却也不敢大张旗鼓。万一齐桓公发挥“霸威”,在首止当地就能把郑文公给办了!所以,郑文公不顾一切地丢下郑国军队,一个人就私自逃回了郑国!

郑文公私自逃会,这让霸主齐桓公很生气。

公元前654年夏,齐桓公马上率领齐、宋、鲁、陈、卫、曹等等多国大军,围攻郑国新密。新密,就是当年郐国所在地。郑国东迁,所灭的第一个国家就是郐国,先期郑国都城也定于此。直到新郑营建起来后,郑国才迁都。郑文公从首止逃回后,怕齐桓公讨伐,不断地加固新密防务,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

就在郑国危难之际,周王室的连楚抗齐策略也生效了。为救郑国,这年秋楚成王率大军围攻许国。为救许国,诸侯大军被迫放弃攻打新密,前往许国解围。

郑文公终于松了一口气,心中暗暗庆幸不已。

可还没等他轻松多久,公元前653年春,齐桓公又带领大军杀上门来了!得罪了天下霸主,就是得罪了阎王,看郑国还能嚣张到几时!

郑文公逃会之时,可曾想到这么严重的后果?

此时,羸弱的周王室肯定是指望不上了,晋国又远在黄河北岸,楚国虽近,但也不可能年年为了郑国出兵——天下还有谁能帮郑国对抗“霸道”的齐桓公?

大夫孔叔看出了郑文公的尴尬,再次劝谏他:“谚语有言:‘心则不竞,何惮于病?’既然不能逞强,又不能示弱,这就是灭亡的根源。国家现在处于危亡之中,请您向齐国屈服以救郑国。”

“心则不竞,何惮于病”,这短短的八个字,也许很多人都不解其义。翻译成现代人的话语,就是“心脏都不能正常工作了,还去担心什么癣疥之疮呢?”引申而言,就是“内在无法强大,还担心什么外在屈辱呢?”

郑国虽然曾经是江湖小霸,但风光已是过去时。如今江湖上的霸主是齐桓公,既然郑国自身实力已无法与齐国对抗,为何还要与霸主齐桓公好勇斗狠呢?弱郑与强齐斗狠的结果,就只有灭亡!

郑文公心知如此,但是面子上仍然过不去:“我知道齐国为什么而来,且稍等会。”孔叔急得脸红耳赤:“如今国家正朝不保夕,凭什么来等?”

最终,在齐桓公压迫下,郑文公不得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公元前653年夏,郑文公杀死申侯作替罪羊,向齐桓公赔罪;这年7月,郑国派出太子华参与宁母(鲁地,山东鱼台县境内)之盟;这年冬,因为齐桓公不肯参与郑太子华策划的叛乱,郑文公为感激齐桓公,正式向齐桓公请求结盟。

郑国的天大危机,终于就此解除。

这就是“心则不竞,何惮于病”所留给人们的警示。

道理虽然简单,可春秋时代有多少国君就是因为不理解这八个字的深刻内涵,而导致了国家的衰亡。

息国本身弱小,却因辱妻之恨,联合楚国暗算盟友蔡国,不想反倒被楚国灭国,妻子息妫也被楚文王抢走;宋襄公不顾宋国国力强行称霸,在盂地(河南睢县东南)盟会时被楚成王俘获,后来因不堪羞辱而在泓水与楚国开战,结果兵败如山倒,宋襄公本人也身受重伤;夔国国君自恃为楚人所弃,不再祭祀楚人祖先,结果国家被楚成王所灭;蔡穆侯自恃血脉高贵,在齐桓公将蔡姬送回后,忍受不了屈辱,断然将女儿改嫁他人,结果引来齐桓公率兵围攻,蔡国举国溃败……。

常言道:“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人生在世,很多人都为了一口气而活着,受不得一点委屈。然而,人们往往忘记了,在反击羞辱自己的敌人之时,自身内在实力是否足够?息国国君、宋襄公、夔国国君、蔡穆侯这些凡夫俗子,就因无法理解“心则不竞,何惮于病”的深刻内涵,不能忍受一时屈辱而贸然反击,结果要么是国家被灭,要么是军队大败、国家遭受重大损失而衰败,这样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所以,周文王能忍受商纣王多年欺辱,后来周武王才能夺取天下;韩信能忍当众胯下之辱,才能成就以后的纵横天下;勾践能忍吴王夫差的仆从之辱,日后才能一举灭吴,称霸天下……。“心则不竞”之时,就必须忍一时之“病”,才能保存实力,以图未来东山再起。

如此看来,“心则不竞,何惮于病”,确可作为人处世的一大箴言。
0 阅读:15

欲云谈史论今

简介:专注两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