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的曲折变化最富戏剧性,而引领着整个战役发展的,则是毛主席

陈冠任 2024-07-11 14:57:46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最大的战役,歼敌55万余人(为三大战役之首),历时两个多月,其战争样式也是最复杂的。这一战役的胜利,完全是毛主席军事才华的杰作。

为什么说这一战役最为复杂呢?

这一战役的发起,首先是为了华东野战军歼灭敌黄百韬第7集团,11月6日战役打响后,战役便越打越大,敌黄维率12万人来援。在黄百韬被歼前,中原野战军又成功包围黄维第12兵团。歼灭了黄百韬而黄维兵团未全歼前,敌杜聿明集团又从徐州出援,结果,刚刚歼灭黄百韬兵团的华东野战军又成功包围杜聿明集团。

华野于12月4日对杜聿明集团完成包围。然后,华野先歼灭敌孙元良兵团,然后将杜聿明总部和邱清泉,李弥两兵团合围于永城东北之陈官庄地区,使得几十万敌兵困在东西约十公里,南北约五公里的地带,始终无法突围。

这一战役,在毛主席的远距离指挥下,一环紧扣一环,环环相扣,几乎天衣无缝。

而在围歼各部敌集团时,毛泽东指挥两大野战军采取蚕食打法。中间,又发起平津战役,为了配合平津战役,12月6日,中野对包围的黄维12万大军发起总攻。15日结束战斗。之后华野对杜聿明集团停止攻击20天,围而不打,对敌人予以困饿。

毛主席的战法真是敌人无法捉摸。

1949年1月6日,毛泽东一声令下,华野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最后总攻,经四昼夜激战,至1月10 日,将杜集团全部歼灭。

在整个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歼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打守敌,一是打援敌。

作为战争的指挥者之一刘伯承事后说:

“淮海大战的那几个月里,我军进攻的重点,无论是放在打守敌上或打援敌上,或者在援敌变为守敌,而适机转移重点的时候,都必须同时对守援两敌作战,而且是对大援敌作战。”

而在打守敌和打援敌上,毛主席又表现出高超的驾驭超级战争的艺术。

在淮海战役中,蒋军的由守变援,由援变守的变化,最富于戏剧性。敌黄维由策应变为赴援,由赴援变为被围待援,由待援而变为固守。杜聿明更是这样。他本来想攻击, 却变为待援,待援不成变为固守,固守不成变为撤逃,撤逃中又变为赴援,赴援不成变为死守。等到他跟黄维一样死守时, 蒋介石已无兵可援。毛主席战法的变化,完全引领着整个战役,掌握着主动权,置敌于死地。

为此,蒋军一些将领不得不说:“死守就是守死。”

国共中原逐鹿之争,以毛泽东高超的军事策略和杰出的指挥能力而宣告胜利结束。这样的大战,之复杂,无与伦比,而毛泽东的高明,也是无与伦比的。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一书记述了毛泽东杰出的军事能力,讲述了他为什么能成为人民军队的领袖的历史过程及其奥秘。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经名列中国政治军事畅销书榜第九名(如图)。

0 阅读:42

陈冠任

简介:中国近现代史学者,作家,自媒体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