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传播对于全面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意义非凡。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的《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中指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2023年达到29.70%。尽管已有一定的进步,但与全面健康目标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健康传播在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方面有重要作用。
同时,健康传播是践行、落实“公民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的关键。从接受理念到主动行动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健康传播的助力,理念可能仅仅停留在人们的脑海中,无法化为保护健康的具体实践。
此外,我国每年在疾病预防、诊疗、康复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如果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得以提高,且每个人都能切实担起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并积极采取行动,那么健康传播就能以“小”的投入换来“大”的收益。
Q2:健康传播理念及技术的革新,在疾病管理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对于提高患者依从性或医患沟通效率方面有哪些积极影响?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升级迭代,我们已经从“以疾病诊疗为中心”向“以大健康为中心”转变,中医的“上医治未病”也有相似理念,都使关注点从疾病产生后的应对,前置到对抽烟、喝酒、脂肪肝等发病前危险因素的干预。
目前,传统媒体传播渐渐演变为融媒体传播,医学人工智能也在为健康传播助力。以慢病管理为例,APP、小程序、可穿戴设备等的发展,让慢病管理的各个环节可及性增强,信息反馈更及时,效果也更显著,极大地方便了医生和患者对病情的了解和评估。
而健康知识的传播能够让患者对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使他们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进而促使其行动发生改变。在提高医患沟通效率上,良好的健康传播理念和技术让沟通更加便利、科学,均质性更好,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就像为医患之间搭建了一座高效沟通的桥梁。
Q3:结合我国现阶段人口结构及发展趋势,健康传播对于(基层)卫生机构有何影响?是否可以帮助缩小城乡医疗的差距?
现阶段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高度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城市,诊疗水平存在均质性差异。通过融媒体和人工智能等便捷传播方式,能够有效缩小城乡医疗差距,解决医疗均质性问题。比如张旭院士及其团队的远程5G泌尿外科手术,让偏远地区的患者也能享受到顶尖医疗专家资源,国家医学中心和医疗联合体建设也有着同样的作用。
如今全民都能较好地使用融媒体,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如何甄别平台内容,确保民众获得的是最优质的信息,这是当前需要面对的挑战。
Q4:未来健康传播的趋势是什么?在现在的基础上还会出现哪些改变?
传统媒体传播的优势不复存在,不可否认的是融媒体传播方式已经成为主流且将持续发展,人们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会呈爆炸式增长,然而这也引发了如何甄别知识科学性和准确性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主要有两个突出的改变方向:一是人们的健康理念会发生较大变化;二是医学人工智能和智能体的涌现,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健康传播的模式、方法和效果。这些趋势和改变将重塑健康传播的格局,对人们获取健康知识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会带来新的挑战。
Q5:CHTV在健康传播中具备哪些独特优势?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办的电视媒体平台,CHTV有着很好的公信力,同时具备电视大屏、客户端、融媒体账号,实现了屏-端-号的综合传播优势,这种多维度的传播途径就像一张巨大的网络,可以覆盖更广泛的受众。除此之外,CHTV实现了从内容生产、发布到传播的综合能力,内容形式包括电视节目、短视频、图文等多种类型,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求。
尤其需要特别介绍的是,CHTV在人工智能用于医学知识传播方面进行了很多深度和有益的探索,通过语言大模型+专业编辑三审三校的有机结合,将最新文献等医疗内容有效利用,实现了医学AI在健康传播中的良好应用。
CHTV在内容生产、发布、传播的科学性方面也做了诸多创新性探索。一方面设有健康传播指数研究院,基于公开数据和模型对健康传播本身进行科学研究;另一方面,紧跟时代发展成立CHTV新媒体传播委员会,有力促进了健康传播工作,为健康传播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
最后,王应泉总编辑对“2024健康中国传播大会”寄予殷切期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健康传播,有你,也有我!”
专家简历
王应泉 资深医学编审
现任国家卫⽣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 医学论坛⽹(CMT) 总编辑
曾任职:⼈⺠卫⽣出版社辞书编译室主任、电⼦⾳像部主任、编审;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副社⻓、副总编辑、编审;中国健康传媒集团 董事、副总经理、编审;百科名医⽹ 联合创始⼈、总编辑、编审;字节跳动⼩荷医疗 内容总负责⼈、编审;阿⾥健康医学知识图谱团队负责⼈、编审。
在40年的职业⽣涯中,对传统医学出版、杂志出版、电⼦⾳像、数字出版、互联⽹医疗、医学术语集/知识图谱、医疗AI、医疗⼤模型等均有深⼊理论研究和丰富实践经验。
来源:CHTV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