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先进入蒸汽时代,英国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政治上,17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首先确立,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18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和丰富的资源。经济上,随着国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了增加商品产量,必须改进生产技术。
17--18 世纪英国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通过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获取了大量财富。15 世纪以来的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使资本主义形式的农场和牧场得以出现,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手工工场的雇佣劳动力。同时,英国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航运对工业革命起了重要作用。
在科技发展方面,18 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瓦特改良了纽科门的蒸汽机,使得蒸汽机的效率大大提高,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纺织机械的发明和改进,如珍妮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也为工业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随着蒸汽机在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等工业部门的广泛应用,1840 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结束。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城市形成,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二、电气时代的来临(一)科技突破的推动19 世纪,电磁学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人类从蒸汽时代走向电气时代提供了关键动力。法拉第在 1831 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成为可能,这一重大发现为电气时代奠定了坚实基础。电能大规模生产正是由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正如有试题答案分析中提到:“法拉第在 1831 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使电能大规模生产和利用成为可能。” 自此,人类开始探索和利用电力这一强大的能源形式。
(二)社会需求的促进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经济危机促使人们在生产力领域进行科技革命,因为在经济困境下,人们迫切需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摆脱危机。社会实践的需要成为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以对抗性的矛盾形式表现出来,迫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出调整或变革,科技革命就是在生产力领域的一场变革。19 世纪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电磁学领域众多科学家的成果为电气时代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工业革命推进,社会生产力提高,传统蒸汽动力有局限,而电力易于传输、分配灵活,需求迫切。在发电技术方面,1866 年西门子制成自激式直流发电机,后交流发电机发展起来,交流电因可通过变压器改变电压、减少电能损耗而利于远距离传输;输电技术发展,1891 年德国第一条三相交流高压输电线路运行,输电距离达 175 千米。工业中电动机广泛取代蒸汽动力,提高生产效率、改变工厂布局,如纺织厂、机械厂。电灯发明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促进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电报、电话等通信工具改变通信方式。电气时代加速城市化进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电车等扩大城市范围。家庭电器普及,生活更舒适便捷,电影等娱乐形式发展。电气工业兴起,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传统工业也升级,自动化程度提高。
三、时代跨越的意义在蒸汽时代,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已经使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提升,但电气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电力作为一种更加高效、便捷的能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工业生产中,电动机取代了蒸汽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新的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的出现,也加速了信息和物资的流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据统计,在电气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大幅增长,生产效率平均提高了数倍甚至数十倍。
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蒸汽时代的工厂主要依靠蒸汽机提供动力,工厂布局相对集中。而电气时代,工厂设备小型化、精细化,生产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这使得工业生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工业中心,而是逐渐向更广泛的地区扩散。同时,随着电气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社会分工更加细化,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中产阶级逐渐壮大,社会结构更加多元化。
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的跨越,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社会结构,重塑了世界格局,还为人类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