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争取中国谅解,欧盟访华提愿望清单,雷蒙多对华态度冷淡

霞霞译文 2023-12-05 23:34:06

中国与立陶宛似乎走向了和解?最新的消息透露,中国已经取消了对立陶宛的贸易限制措施。德国媒体的报道指出,在双方持续的磋商后,中国与立陶宛的关系已经接近和解的阶段。这其中变化最为显著的是立陶宛总统瑙塞达的态度转变,他在国内多次呼吁重视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同时,立陶宛政府还中止了与台湾民进党当局的非法联系,拒绝与台外事部门负责人吴钊燮见面。此外,立陶宛还积极参加上海进博会,其经济部官员更是表示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有法媒称,立陶宛和中国正在就关系正常化进行谈判。可以初步确认,在当前国际形势不断演变的背景下,立陶宛通过自身努力赢得了中国的谅解。这一事件不仅是个别国家之间的小插曲,还牵涉到中欧峰会这一大事件。中欧峰会计划于12月7日在北京召开,届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将率团访华。然而,在他们抵达之前,欧盟已经提前公布了自己的愿望清单,表达了希望与中国建立“更加平衡更加互惠”的贸易关系,并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在地缘政治方面,欧盟还希望就俄乌冲突和中东局势等国际议题进行磋商。

有趣的是,欧盟提前表态,表示支持在多边国际秩序中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并将仔细回顾欧盟过去在“去风险”和实现“经济安全”方面的做法。这种耍官腔的做法显然有其深层次的考量。在中欧峰会之前,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12月2日发表声明表示,中国是美国面临的“最大威胁”而不是“朋友”。雷蒙多表示将继续敦促美国议会、硅谷和盟友继续阻止中国在半导体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然而,中国并不是容易被威胁和胁迫的国家,这种言论不太可能使中国屈服,更不会让拜登政府获得他们期望的结果。

让我们分开看这三个事件。首先是立陶宛,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中国的原谅。有些人可能对此感到不满,认为立陶宛之前在涉及到中国利益的问题上表现过于嚣张。然而,正是因为立陶宛在过去跳得最高,所以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原谅,有助于更好地分化和削弱欧盟内一些反华势力的运作。眼下,欧盟内部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根据中美旧金山会晤的结果,拜登政府留有回旋余地,如果未来需要调整对华政策,那些一直在公开反华的国家就可能成为笑话。二是欧盟在失去了俄罗斯的廉价能源供应后,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几乎丧失殆尽。这使得立陶宛低头成为必然的选择。

其次,中欧峰会前欧盟提出的愿望清单。冯德莱恩此前访华并未得到高规格接待,原因在于她个人的表现。这次来华的欧盟代表团在中方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因为冯德莱恩此行可能更多是为了追问问题而非合作。特别是在电动车产业领域,欧盟试图推动对中国生产的电动车进行贸易调查,以限制中国在欧盟市场的表现。然而,欧盟面临产业发展滞后、产品竞争力下滑等问题,出于自尊心理的驱使,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态度。这使得中欧峰会的谈判可能会相当复杂。

最后是雷蒙多女士的表态。她对中国的威胁和遏制言辞一再发酵,但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并未被击垮。即便在2024年,中国将推出多款采用自主研发芯片的旗舰手机,显示了中国在半导体技术上的持续进步。雷蒙多的言论或许反映了一些美国官员的偏见和不愿意接受事实的态度,但这并不会改变中国在技术领域取得成功的事实。中国将继续坚定地发展自主创新,不受外部压力左右。

综合来看,这三个事件反映了当前国际格局中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愿意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但同时也要保持警惕,维护国家利益。而对于欧盟和美国等国家而言,需要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并在相互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而不是采取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在全球化的时代,合作共赢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0 阅读:4

霞霞译文

简介:感谢你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