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全球多地频发的反常和极端气候事件,已让各国意识到全球变暖所能产生的巨大影响。
作为全球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和重要支撑,航空运输业历来是碳排放“大户”。数据显示,2019年航空业的总碳排放量已经占到全球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量的10%,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约2%。从2013年到2019年,全球民航运输业碳排放量已经超过国际民航组织预测数值的70%。航空业减碳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凸显出来。
那么,未来航空业将如何应对这一趋势?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中国区副总裁 于占福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航空运输过程中碳排放的产生,更多与飞行器的硬件尤其是发动机的构造与技术路线高度相关。“航空运输企业可以从运营的经济性角度实现一定的燃料节约和减排,但是航空运输碳排放的显著减少必须向上游环节也即飞机发动机和飞机整体的设计制造去寻求根本答案。”他说道,“这是一个上下游高度联动的议题。”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上,GE全球副总裁、GE中国总裁向伟明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在航空领域,保障安全性、高效性是首要任务,“我们认为未来航空需要更智能,而且效率更高,尤其是进一步提升燃油效率、降低碳排放。”
向伟明介绍道,GE的LEAP系列发动机是目前窄体机最先进、最新型的发动机。中国商飞的C919、波音的B737MAX,还有空客的A320neo都采用了LEAP系列的发动机。“相较于前一代窄体机的飞机发动机,LEAP发动机实现燃油效率15%的提升,同时降低15%的碳排放。”此外,向伟明还介绍道,在今年6月,GE与赛峰集团推出了一项突破性的飞机发动机技术验证项目RISE(Revolutionary Innovation for Sustainable Engines),旨在为实现可持续发动机而推出的革命性创新。
GE的飞机发动机技术验证项目RISE(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摄)
具体而言,RISE项目首先要验证飞机发动机的开式风扇构架。“在未来航空动力方面,实现效率突破的关键之一是更大尺寸的风扇。”向伟明说道,同时,还要验证发动机的混合动力技术、陶瓷基复合材料等。“在飞机发动机热端部件使用陶瓷基复合材料可以进一步降低发动机的重量,提高效率,减少油耗和碳排放,降低维护成本。”他说。
至于目前各方关注的生物燃料或者氢能源作为飞机发动机的燃料,向伟明认为,RISE项目在未来投入使用后,有望实现百分之百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油及氢能源。他说,该项目可能会在21世纪20年代中期进行验证机的地面和飞行测试,3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
GE是进博会的“老朋友”。此次GE以“驱动可持续高效未来”为主题,在装备展区以及医疗通过卫生防疫专区参展。
其中,GE以“未来航空,精准医疗,能源转型”为布展理念,带来“三款首展”行业解决方案包括:融合行业领先能源解决方案以及本地的供应链,在中国特色的城市群实现定制化电力解决方案的GE能源转型沙盘;GE为重塑未来航空而打造的革命性创新技术RISE技术验证项目;深度集成智能AI技术,提升诊疗效率和精准性的妇产超声诊断系统Voluson SWIFT。
目前GE已签约确认参展第五届进博会。在本届进博会上,GE也在首日于航空、医疗、能源领域有所收获。
通过此前参展,GE推进了多项关键项目的合作和落地。比如去年展会期间,GE与东方航空签下了进博会首单,涵盖发动机包修与备发采购,为国内航司实现疫情下的平稳运营提供有力支持;同届,GE与哈电就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东莞宁洲电厂“煤改气”项目达成合作协议,将于明年以三台GE迄今最高效的HA级燃机,为国内的最大燃气电厂供能;在第二届展会上,GE与天津港保税区达成协议,首次在美国以外落户全球最先进SIGNA Architect 3.0T高端磁共振生产线,以此推动中国精准医疗发展和产业链升级。
去年12月,GE还与海南省就未来五年内加强双方在航空、医疗、能源和数字化领域的互利合作关系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进一步参与区域的高质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