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清黑白灰的画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魅力吸引了无数目光。相较于他的彩色画作,这组作品凝聚着一股内在的力量,让人在欣赏之余,忍不住回味、琢磨。从绘画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王守清的这组画作布局大胆,黑、白、灰三种色彩配合巧妙,浓淡有序,笔法自由而泼辣,时而展现出磅礴的大气。
王守清《意念书写I》
即便与勃拉克、苏拉吉等艺术大师的作品相比,王守清的画作也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在林鸣岗看来,勃拉克和苏拉吉的作品虽然名气惊人,但缺乏才气和功底,文化底蕴和人文思想更是荡然无存。没有深厚思想和生活容量的艺术是不会有永久生命力的。而王守清的作品则不同,它们蕴含着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王守清《潜意识 冬黑》
除了艺术上的造诣,王守清还有一个令人敬佩的特点,那就是他的无私奉献精神。他的画室不仅是他个人创作的天地,更成为了许多艺术家作品的“栖身之所”。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很多画家没有工作室,画完作品后又无处存放。而王守清的画室却像一个小博物馆一样,收藏了许多艺术家的作品。
王守清工作室
更令人感动的是,王守清曾经多次在画室遭遇水灾时,亲自张罗画作,一张张抹干污水,重新摆好。他为了艺术付出了大量的劳力和心力,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甚至公开表示,如果有钱,要为香港艺术家捐献工作室。这种无私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让人深感敬佩。
王守清《工业区下午茶》
有的人搞“艺术” 是为了名,为了利,为了迎合他人。而王守清不属于这种人。对他来说艺术和生活应该都是快乐的兄弟。他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生活和生命的境界,一种求真、求美、求善得更高境界。
他的画室虽然立在一片高楼林立、人口稠密的工业区里,却像是一小片栖息、喘气、构思、眠想的小绿洲。在香港这块繁华而喧嚣的地方,它显得太不和谐、太孤寂了。然而,这正是王守清所追求的——在一片喧嚣中寻找一片心灵的宁静和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