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陆海空三军首次授衔仪式。
时任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部部长、掌管全军军衔评定工作的罗荣桓,将拟好的名单拿给毛主席过目,毛主席仔细审阅,放下名单若有所思,问罗荣桓:“吕俊生在这份名单里面吗?”
吕俊生
身高九尺(大概是2米3),力大如虎,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悍勇,这是曾经形容吕布的;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里,也有这样一员虎将,跟他不相上下,身高1米92,力大无穷、忠心赤胆,绰号“军中吕布”,此人就是曾荣立8次一等功的吕俊生。
1907年,吕俊生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县(今邢台市)前青峪村,幼时家中贫寒,十多岁就跟着一位老师傅学钉鞋。后来又被人雇去当长工、收卖羊皮。
1937年,抗日救国的八路军东进太行山,在附近收羊皮的吕俊生,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激动,因为他早就听说这是一支“给劳苦大众做主,为人民服务”的队伍;而且当时日本侵略者犯我疆土、欺我百姓,但凡是个热血男儿,都想要参军入伍、保家卫国。
于是,吕俊生找到八路军加入了队伍,被编入129师东进纵队2团4连(当时刘伯承任129师师长),开始了他抗日救国的传奇之路。
走南闯北的吕俊生除了锻炼出一身好力气,还学会了一身好武艺,加上性格豪爽、为人仗义,很快就赢得了八路军战士们的喜爱;入伍后的他变化很大,从前是“天不管、地不管”独来独往的人,当了八路军后严格遵守纪律,每次跟日本鬼子作战,吕俊生总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他的个头在白刃战中尤其占优势,而且他臂力过人,扔手榴弹时扔得很远,距离是普通战士的2倍,让其他战士钦佩不已的同时也望尘莫及。
1938年7月,吕俊生所在的129师东进纵队2团4连在山东夏津县与日军发生了遭遇战,吕俊生和战友们英勇作战,打退了日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这场战斗打得十分激烈,眼看子弹就要打光了,而敌人也愈发逼近阵地了。
危急时刻,4连连长振臂一呼“杀呀”,率领战士们冲出战壕,与冲上来的日军展开了白刃战;吕俊生高喊道:“同志们,发扬红军光荣传统,跟敌人拼了!”吕俊生只顾忘我杀敌,却忽略了自身安全,一阵子他身上就被敌人刺中了三刀,饶是如此,他仍然坚持拼杀;
身边的战士们被他不惧牺牲的精神所鼓舞,最终将这股日军打得狼狈而逃。战斗结束后,我方打扫战场,统计出吕俊生在此次战斗中共刺死了27个日本鬼子;如此了不起的战绩令吕俊生“一战成名”,被上级授予“一等战斗功臣”称号,名扬整个东进纵队。
不久,在一次伏击战中,由于敌人数量太多,我军寡不敌众、伤亡很大,形势十分危急,为了牵制敌人掩护战友转移,吕俊生毫不犹豫孤身冲入敌群,一把大刀上下挥舞、虎虎生风,接连砍死17个日伪军,成功拖住了敌人的前进步伐,为部队转移伤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事后,他英勇的事迹被战友们广为传颂,他也因此又获一等功;由于他跟三国猛将吕布同姓,八路军的战友们便用“军中吕布”这个绰号来称呼他,时间久了,一些刚入伍的小战士只知道八路军中有个“军中吕布”,却不知道“军中吕布”的真名是吕俊生。
在攻打双庙的战斗中,敌人构筑了非常坚固的防御阵地和暗堡,构成了密集的火力网,企图阻拦我军前进的步伐;为打开前进道路,我军先头部队的一个团迅速组织了突击队,由吕俊生所在的六连担任突击任务。
战斗打响后,吕俊生带领突击队的成员,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边打边冲,眼看着一个又一个战友倒下了,可突击队还是没能冲破敌人的火力网,同志们心中都很焦虑,而且留给突击队的时间也不多了。吕俊生见状,一把抢过其他队员手中的手榴弹,如离弦之箭一般冲了出去,其他同志立刻端起机枪掩护他。
吕俊生一边利用尘烟、石块等作掩护,一边快速接近敌方阵地,偶尔扔出去几枚手榴弹,压制一下敌人的火力。很快他就靠近了敌人的暗堡,将手中剩余的手榴弹全部塞了进去,只听“轰隆”一声,暗堡被炸得四分五裂,我军前进的道路被打开了,吕俊生又立新功。
八路军战士们都喜欢叫他“老蒙古”,意思是他像蒙古人那样有着非常彪悍的作战风格;而且他体力极佳、擅长夜战,曾率领所属连队的战士们多次夜袭日伪军,均取得了胜利。即使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吕俊生的枪法依旧精准,百步穿杨、一枪致命,能给予敌人大量杀伤,所以战友们又给他起了个“猫头鹰”的外号,足见其骁勇。此后,吕俊生因战功卓著被提拔为排长;
1938年12月,组织上安排他到一二九师随营学校受训,结业后他被调至华北军区青年总队通讯连任连长。其间,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率领麾下指战员多次参加战斗,且都获取了胜利,一人杀死、杀伤日伪军60多名,荣立大功两次、一等功两次,被誉为全军“常胜猛士”。
1940年,吕俊生率部参加百团大战,在攻打高邑时,他率连队接连突破了敌人的外围工事,为后方部队打开了通路;战斗中,他曾匍匐爬行到敌人的碉堡枪眼下,徒手抓住敌人的机枪枪管,竟凭一己之力把敌人的机枪从枪眼里生生拽了出来。在阎家庄战斗中,吕俊生率连队英勇杀敌,取得击毙敌军108人,而己方只有1人受轻伤的骄人战绩;战斗结束后,上级为此授予他“英雄连长”的称号,他所在的六连也被命名为“英雄连队”。
1942年,吕俊生任新四旅七团训练队队长,一次执行任务时意外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在险恶的环境中,他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与敌周旋20多天,顺利完成了任务。
有一次,他外出侦察敌情,却被伪军围困在村中,为了保护群众们的安全,他孤身一人冲出村子,引开了敌人,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了战友和群众的安全。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战士,吕俊生经历了太多战斗,但他从不畏惧困难、从不担心挫折、从不害怕牺牲,总是乐观地去面对一切、积极地去解决问题,舍生忘死、不计得失,在八路军中历任队长、连长、副营长等职。在军队中流行这样一句俗语:“三等功站着领,二等功躺着领,一等功家属领。”说明在部队中立功、获取功勋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然而吕俊生的战斗生涯中却荣立了8次一等功,可见他是多么英勇、了不起的军人呐!
1950年,吕俊生出席全国群英会,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当时中共中央军委出版过一本《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纪念刊》,列出了全国350位战斗英雄,其中华北军区排名第一位的就是吕俊生。他作为英雄模范的代表,还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毛主席亲切地握着他的手说:“我知道你,你很厉害!”
正是因为吕俊生在毛主席的脑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才会在1955年的全军授衔仪式前问起他的情况。然而吕俊生因多年战斗,身上积累了许多伤病,又不想给组织上添麻烦,便在战争结束后回到了家乡,过着简朴、平淡而幸福的日子,还积极参加到农村建设中,故而没有出席全军授衔仪式。
当毛主席询问吕俊生在不在授衔名单上时,负责全军军衔评定工作的罗荣桓歉然地摇摇头,说他只拿了元帅和将军的名单,吕俊生作为正营级干部,应当被授予中校军衔,而拟定好的校级军官有3万多人,名单太长,他并未拿过来。
接着毛主席让罗荣桓确定一下吕俊生被授予了什么军衔,罗荣桓立刻给自己的秘书打去了电话,确认了吕俊生的确是中校军衔。
在漫长、艰难的革命旅途中,有无数个像吕俊生这样的中华儿女,为了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来源:巡史天下)
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