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改变一个人,不是给他上课,而是让他上当

小梦菌 2024-08-19 11:13:12

特级教师蒋军曾分享过自己的教学经验。

刚参加工作时,每次上课,他都会把易错点一个个列出来,然后一遍又一遍地敲黑板告诫学生。

可他发现,尽管自己千叮咛万嘱咐,还是有很多学生在考试中犯错。

为此,他开始转变教学思路,自编试题,将易错点融入其中。

这些精巧的题目,让学生们纷纷上当,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也正因为有了出错的经验,后来在大考中,他带的学生也能辨别出易错点,考出不错的成绩。

最后蒋军语重心长道:想要牢记易错点,老师上课讲一百遍,不如学生考试上一次当。

其实成年人的世界也是如此。

很多时候,再正确的道理,再耐心的解释,都无法改变一个人。

人总要走一些弯路,栽一些跟头。

只有等自己上了当,吃了亏,人才能幡然醒悟,彻底改变自己。

1

上了生活的当

才领悟读书是最好的投资

前段时间,看到一位外卖小哥的自述视频。

因为上学时总听人宣扬“读书无用论”,于是他早早想着赚钱,初中毕业就开始外出打工。

这些年他上过流水线,下过工地,摆过地摊。

可无论哪份工作,哪怕他干到精疲力竭,也只能领取一份普普通通的薪水。

如今送外卖也是风里来,雨里去,吃尽了苦头。

最后,他感慨道:要是当年好好念书,也不必活得这么狼狈。

生活中,不少人都有着外卖小哥的同样的悔悟。

少时懵懂,总以为早几年工作赚钱,比埋头读书来得有用。

待到年岁渐长,被生活的鞭子抽得遍体鳞伤,方懂得读书才是最好的出路。

在央视纪录片中看过深圳厂妹孙玲的故事。

她曾经不喜欢上学,刚满18岁,就来到深圳的电子厂做流水线。

不承想流水线工作12小时轮班倒,工作强度非常大,累死累活一个月才拿三四千的工资。

饱尝生活的艰辛后,她这才后悔莫及。

于是,她狠下心来,省吃俭用报了一个编程课。

她每天一下班就去学编程,不管刮风下雨,从不缺席课程。

一年后,她顺利摆脱了厂妹的身份,应聘上了程序员。

后来她又通过自考拿到了成人本科学历,接着出国读研。

最终她以博士学历走进了谷歌办公室,年入百万。

《警世贤文》说得好,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一个人读书时偷懒,换来的只会是一生卑微和底层。

所以别等到被生活狠狠教训,才知道读书的意义。

请相信,你储藏在大脑中的知识,就是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

现在多吃读书的苦,以后才会少吃生活的苦。

2

上了消费的当

才懂得存钱就是在存底气

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人都没有存钱意识。

兜里稍有钱财,他们就总是无止境地买买买:

各种不常用的家用小工具,路边摊不实用的精美摆件,网上劣质的生活用品……

看似单次消费不高,他们却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月光族。

作家张羽有个律师朋友,打过不少商业官司,收入不菲。

闲暇时,他就喜欢世界各地旅游,住星级酒店,享受最好的服务。

平日里出手也阔绰,经常请人在高端场所吃喝玩乐。

以至于他工作了十来年,手头基本没什么积蓄。

张羽也曾提醒他:你年纪也不小了,上有老下有小,手里攒点应急钱吧。

朋友却不以为然,反而劝导他:钱不是省出来的,是赚出来的。

不料前两年,他父亲突发脑溢血躺进了ICU。

一天好几万的治疗费用,没几天就掏空了他的钱包。

看着空空如也的银行卡余额,他只得拉下脸面四处借钱。

直到吃了闭门羹,遭到很多白眼,他才对当初的豪奢消费追悔莫及。

想起作家萨迪的一句话: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渡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在你收入稳定的时候,管住自己的钱包,少剁手,多储蓄。

别等到意外降临,吃了上顿没下顿,这才明白存钱的重要性。

所谓,汤若无盐不如水,人若无钱不如鬼。

相比于你阔绰消费时的豪气,银行卡里的余额,才是你体面生活的根本与底气。

学会把钱花在刀刃上,你才不会被消费陷阱吞噬。

3

上了人脉的当

才明白没有实力,认识谁都没用

很认可商业顾问刘润说的一句话:

人脉,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认可你。

年轻时总以为,多个朋友多条路,圈子大了好走路。

于是我们死命地混圈子攒人脉,乐此不疲地参加聚会酒席,希望别人能帮扶自己一把。

等到真正需要人帮忙的时候,才发现实力和人脉不匹配,费尽心思也是徒劳。

博主@何钢是单位的办公室主任,他就讲过一位下属的故事。

这位下属刚进办公室工作,就有意识地拓宽人脉。

一下班,他就花尽心思去组织各种饭局,想要借此认识其他部门的同事、领导。

何钢见他整天不务正事,就有意点拨他,要多多打磨自己的文字功底。

谁料下属完全听不进去,反而还私下对写材料的同事嗤之以鼻:写材料能有什么用?这个圈子拼的是关系。

就这样,下属每天都花费大量时间,游走在各部门之间搞关系。

因为为人热心,不少领导也愿意给他留微信。

他看着通讯录上越来越多厉害的人,一度感到自己拥有雄厚的人脉。

直到一年,部门有一个晋升名额。

他觉得自己认识的组织部门领导,就自信满满地向对方提出推荐自己的请求,结果迟迟不见对方回复。

一个多月后,单位公示了晋升名单:是平日里只知埋头写材料的同事。

理由是同事的写作能力非常强,是单位重点培养的笔杆子。

而下属这才明白,所谓人脉,都不过是逢场作戏。

他与同事之间的差距,正是在于核心写作能力。

这大概就是当代人人际交往最真实的写照:你没有实力,认识谁都没用。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以互惠为原则。

你只有拥有足够多的价值,才能与人达成资源互换,形成互帮互助的局面。

所以从现在起,舍掉混圈子的观念,别再上了人脉的当。

与其花时间经营无效社交,不如沉下心来,提升自我。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当你足够优秀,人脉自会主动结交你。

4

上了情商的当

才醒悟人品,是一个人最大的能力

俞敏洪讲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能说会道,特别会来事儿,并不是情商高。

八面玲珑、会来事儿、精通各种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术,这只是术的层面。

而道的层面,是人品、德行、将心比心,这才是一个人值得信任的关键。

在博主装修工老张的视频中,见过一位19岁的师傅小李。

小李刚工作时,因为能说会道,嘴巴很甜,在一众工友中很受待见。

每次干活,工友们见他年纪小,也都比较照顾他。

他却沾沾自喜,觉得这是自己高情商,会来事,换来的福利。

在装修时,碰见业主监工,别的师傅都老老实实做工。

小李却主动与业主攀谈:“您家户型真不错,房子地段真好……”

几句话下来,小李很快就跟业主熟络起来,甚至还加上对方的联系方式。

老张见此情况,就私下提醒他:会说话是好事,但不要跟业主过度来往,这是包工头的事。

小李却不以为然,反而认为老张太木讷,为人不懂变通。

他跟业主聊天时,变着法子邀功不说,还吐槽包工头抽成太多。

不少业主看他遭受不公平的待遇,都会私下给点小费。

谁曾想有一次在装修队结尾款时,有业主点破了此事。

小李的小人行径迅速在行业内流传开来,最后再没有装修队敢用他。

生活中很多人以为高情商就是:处事圆滑,左右逢源,能说会道。

却不知道人与人相处到最后,是心与心的交流。

就像作家水木然说的,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人品决定一切的时代。

所以千万别上了情商的当,再高明的话术,再圆滑的处世,也敌不过端正的人品。

做人实诚,做事靠谱,才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最大的能力。

作家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里写道:

这世界没有任何一句话,可以让你醍醐灌顶。真正叫你灌顶的,只能是一段经历。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了。

人总是要走一些弯路,吃一点苦头,才能真正顿悟和成长。

当你经历人生跌宕,尝遍世情冷暖,自然而然就能改变观念,精进自己。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1 阅读:4

小梦菌

简介:你要活成一束光,谁靠近你就是在接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