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期,为什么其他人奈何不了只带了三千士兵进京的董卓?

耿娟聊历史 2023-05-22 08:59:27

在东汉末期,何进曾向其何太后游说,要铲除张让和其他的太监,而何太后则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反对何进的提议。何进在袁绍的劝告下,召集当地势力的董卓入京,威胁何太后,让她答应杀太监。董卓当时正在凉州,得到了回京的旨意,犹豫再三,最终还是选择了孤注一掷,率军回京救驾。

董卓麾下的兵马,足有上万之众,但大多数都要驻扎在这里,而且,长途跋涉,必须要有足够的兵力,才能让他的兵马更快一些。董卓若率兵过多,必遭人猜忌,必会在到达洛阳之前,被沿路的诸侯剿灭。所以,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只取了3000人回京。可是,董卓回京的时候,仅仅是带来了3000名的精锐,就没有人能拿他怎么样,这是为何呢?

第一,董卓带着3000人的军队,屡次进城,给人一种无穷无尽的错觉。东汉帝国再衰败,好歹也是拥有数十万大军,再加上京城的驻军、御林军,那可都是数万之众,董卓初入洛阳之时,不过三四千人而已。洛阳的官员一旦知道了董卓的身份,就会不怕董卓了,到时候,他们就会团结在一起,共同对付董卓。董卓用自己的3000名精锐士兵,数次入京,以震慑群臣。

他每天晚上都会派大军悄悄出城,翌日清晨才会光明正大地入洛阳,制造出一种西凉大军众多(起码有几万人)的错觉。在此期间,董卓在朝中文武将面前夸耀自己的兵马有多么强大,而那些足不出户的权贵又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一个个胆战心惊,不愿意与董卓为敌。

第二,董卓利用这次机会,将何进和何苗两人的兵马全部收编起来。起初,何进和何苗两个人互相争斗,都在这一次的骚动中死去,使得他们的部下(比如张辽和吴匡)都没有了主心骨。董卓就是借着这个机会,将他收入麾下,让他的势力变得更加强大。

何进和何苗两人的部队本来就是中坚力量,被董卓招揽之后,又派遣自己的亲信大将担任主帅,逐渐掌控了这支部队,并迅速成为了董卓的私兵。

要想掌控一支大军,并不难,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这些人都收服,让他们对董卓忠心耿耿。而那些普通的士兵们,则根本没有任何的私心,统帅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哪怕前方是一片刀山火海。

第三点,董卓不仅吸收了中央的精锐,而且还吸收了丁原的精锐。受何进召兵之人,除董卓外,并州之地也有丁原。丁原擅长弓箭,麾下的兵马并不比董卓差,所以他有了和董卓一较高下的能力。例如,张辽和张杨都是丁原麾下将领,因英勇善战而被举荐至洛阳为官。

丁原得何进之命,率军入洛阳,受封为护国公,同京城守军统领,与何进商议铲除太监之策。谁知那太监抢先下手,把何进诱进宫内杀害了。袁绍等人遂率兵,攻入皇宫,斩杀太监众多,何进复仇。这个时候,宦官派与外戚派正斗得不可开交,双方都是元气大伤。

丁原顿时手足无措,原本他是被何进邀请到洛阳来的,如今何进一死,他便有些不知所措了。这时,董卓率3000人攻入洛阳,企图牵制住皇上,独霸天下。董卓野心勃勃,而丁原又欲独霸朝,因此二人反目成仇。董卓的大军可以震慑京城中的权贵,却震慑不了身经百战的丁原,两个人针锋相对,谁也没有占到便宜。

董卓知道自己打不过丁原,便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向丁原最信赖的人吕布行贿。董卓答应吕布,只要他杀了丁原,就给他一个封号,让他做自己的干儿子。吕布听得心动,便将丁原斩于剑下,斩下他的头颅,送到董卓面前。

结尾部分:董卓胆识过人,一开始带着三千精锐士兵出入洛阳,制造了一个虚假的幻觉,让人以为他已经带着数万士兵进城了,然后他又笼络了一批没有主心骨的军队,甚至还笼络了吕布,除去了最有可能和他一较高下的人,终于在洛阳建立了自己的地位,掌握了朝政,并且策划了废除皇上的计划。

24 阅读:14958
评论列表
  • 2023-06-28 07:29

    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足迹的人都是精英,只不过是"正”“反”而已。

  • 2023-07-16 17:28

    瓦格纳好好学

  • 2023-07-23 08:00

    董卓开局拿到了领导北军的圣旨,蒙混过关拿到了北军的军权

  • 2023-07-23 19:33

    董卓是凉州军阀,一方诸侯,带兵进京,东汉宦官为患,外戚干政,结果大将军何进被杀,袁绍等人又杀尽宦官,此时皇帝年幼,群龙无首,朝廷已经失去了对地方实际控制,但皇帝名义上还是天下之主,只能号令群雄,不能直接控制了,朝廷有没有已经无所谓了。用一句话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

  • 2023-06-28 10:19

    MSN头目

  • 2023-07-25 12:40

    董卓错在废长立幼 犯了当时的大忌 要不然不会被群雄讨伐

  • 2023-07-14 20:55

    都是万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