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州城北,原206国道,泗许高速宿州北出口向北500米,原206国道唐河桥东侧,毗邻京沪铁路,有一座古石拱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八墩九孔,桥约长73米,桥宽近6米,青石板横铺筑,是古代驿道上的主要桥梁。九孔桥是目前宿州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古桥。
它横跨唐河,自古就是古驿道上的重要桥梁,也是南北交通必经之路。
桥的西侧,每个拱洞之间都有一块形似箭头的“分水尖”,它可以在洪水来临时,减轻桥身的压力。在中间的两块“分水”上方,各有一个龙头,它有着“龙戏水”的寓意。原有九个龙头,现仅存两个。
九个桥孔如九轮沉月,将流水裁成细碎的银缎。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古桥上,时光仿佛被脚步叩醒。
这里能听见两种时光在耳畔交汇,一半是车马铃铛的余响,一半是京沪列车的长鸣。
九孔桥的存在,它是宿州古老文化的见证,也是宿州市的地标性建筑,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
关于九孔桥有很多传说,相传清乾隆时期,宿州知州向皇上申报了一个建桥计划,设计一百单九孔,为保驿道畅通,皇上准奏,但知州偷工减料,只建了一座九孔桥。为掩人耳目,堵同伙之口,他巧施诡计,在桥头立一石碑,仍曰“一百(碑)单九孔”。乾隆南巡路经此桥,州官唯恐真相败露,忙去徐州接驾,奏曰:“真龙不能入宿地,为保圣安,需绕行为吉。”偏偏乾隆不信此言,州官为防事发被诛,遂弃官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