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笫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晋京展的作品中,来自江西赣州的画家蒋洪亮,以自己故乡客家常见的动物、植物为主题创作的《南国逸趣》在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获评晋京优秀作品,也是本次展览中以生活中常见事物为题材唯一获奖的工笔画作品。
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获奖作品《南国逸趣》
画家简介
蒋洪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西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轻工业联合会员、赣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赣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赣州市政协委员、非遗客家瓷画传承人。毕业于赣南师范大学,结业于清华美院,国画作品三次获中美协主办展览最高奖,7次入选,《南国逸趣》获笫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晋京展优秀作品奖。现受聘于江西环境工程学院、赣州高等师专、景德镇学院、赣南师范大学科院美术教师及客座教授。书画、瓷画作品及评论文章散见于《中国书画报》《美术报》《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当代书画》等刊物。2021年获评“章贡之星”人才,2022年获评江西人社副高职称(二级美术师),2023年获评赣州市人社蒋洪亮瓷画大师工作室。
热爱生活观察生活
一腔情怀倾注笔墨丹青
纵观蒋洪亮的绘画作品你会发现,他的一些精品作品中往往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
他画马尾松,笔锋流畅,用墨精准,墨色变化多姿多彩,笔墨气息酣畅淋漓。尤其是他笔下的雪松,尽显南方马尾松在风雪中的变化多姿,刚毅不屈的情态;他画的棕树,细致入微,纤毫毕现,在2米多长的画面上,你可以看到棕树叶子边缘卷曲的细节,也可以发现叶子尖上的枯黄变幻的层次感。可谓巧思精工,精雕细琢。
这些细致入微的画作,得益于他日常对身边事物的仔细观察,得益于他对家乡,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只有热爱才能静心去观察,去感受,去体会,去表达。他的棕树系列作品,以庄子的“游心于淡”构建意象,墨色酣畅淋漓,线条集结散落,物象错落有致,在挥毫泼墨中超脱豪迈,在起承转合处尽兴发挥,体现了中国诗情对人与自然的现代写照。
热爱家乡熟悉家乡
一缕乡愁幻化经典作品
当问及他绘画的题材为什么会选择棕树,蒋洪亮的思绪似乎回到了童年。他说棕树是他从小到大最熟悉的植物,给他的童年带来太多的趣事。
他说孩童时期记忆最深的就是棕包米,棕包米是棕树未开放的花苞,因花苞外层包皮类似笋壳,里面未开放的小花蕾如同米粒一样密集、整齐、紧实的结在一起,故称棕包米。棕包米是一道时令蔬菜,可炒、可汤、可凉拌,加之剥棕时已经接近年关,农村大多进入了杀年猪季节,平时再省吃俭用的家庭,也会在炒棕苞时放上些小肉片,孩子们便碗筷响个不停吃到肚儿圆。就这样,棕树伴随了他整个童年,也是他最熟悉的植物。
正是因为有来自童年的这种美好记忆,才让他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更加记忆深刻,更加热爱与熟悉,所以体现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就更加的顺理成章。正因为他对家乡的这份熟悉和热爱,才让他的创作有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也正是因为他对这些事物的无限熟悉,才让他在创作时能够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1992年开始,蒋洪亮以自己家乡的客家文化、建筑和山水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30多年来,他跑遍整个赣州取材,通过绘制及设计,让文化与生活融合,即满足了生活需要又传播了本地文化。他说,艺术应该和生活紧密结合才更有意义。
热爱美好成就美好
一纸云烟绘出时代新貌
综观世界的美术发展史,表现崇高的内容和创造完美的艺术形式是画家一以贯之的追求。好的作品应该能抚慰人们心灵,提高人们的精神修养。
“美术作品就应该表达美好的事物,从历史上看,那些能够传世的作品,一定是美好的,让人赏心悦目的”,蒋洪亮一直这样认为。在他的笔下,传统的中国画题材是风度翩翩、温文尔雅、挺拔坚韧、坚贞不屈;而现代风格的作品,是清风明月、花石相宜、政通人和。
从他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生活中的小美好,也可以看到时代发展的大潮流;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是积极健康,美好且充满生机的。
本报记者采访蒋洪亮
热爱社会服务社会
一份责任弘扬传统文化
艺术之路不仅是美的传承,更是爱的传递。蒋洪亮作为赣州市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呼吁社会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在现代文明构建中提升审美情趣。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普通百姓写字、作画,把艺术之美与文化之爱带到群众身边。
蒋洪亮这些年来共计主办了60多场非遗体验传习活动,其中接待了数十次来赣对外交流的外国贵宾、外国留学生,既推广了赣州及章贡文化,也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蔣洪亮陶瓷作品
蒋洪亮精通于花鸟、人物、山水、融会贯通于瓷画、瓷器,他驾驭任何画种和尺幅都能游刃有余。他的作品不能单纯以工笔和写意界定,有的兼工带写,有的写中兼工,有的单纯工笔或没骨,有的纵情写意。在漫长的年月里,他犹如奔流不息的赣江,不停地拓宽自己的艺术边界,向着更辽阔的艺术蓝海奔流不息。
来源:江西商报(文、图/记者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