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中国企业超270台主机被投病毒,大量机密被美国窃取

遗忘角落的绘影师 2024-12-29 10:09:17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据《央视新闻》12月23日报道,境外间谍已经将“黑手”伸向了社交媒体评论区,尤其是那些涉及政治、军事、科技等敏感话题的内容。

更令人震惊的是,前几日《央视新闻》还曝光了两起境外间谍针对我国大型科技企业的网络攻击事件,导致大量先进材料商业机密被窃取。

那么,这些境外间谍都是来自哪方势力呢?他们又是怎么“神不知鬼不觉”的,把我国的商业机密给窃取的呢?

2024年12月18日,央视新闻曝光了两起性质极其恶劣的窃密案件。

第一起案件发生在2023年5月,一家专注于智慧能源和数字信息领域的中国大型高科技企业,疑似遭遇了美国情报机构的入侵。

据报道,美国情报机构利用微软公司电子邮件的漏洞,成功控制了该公司及其下属企业的30余台设备,窃取了大量机密信息。

这些设备就像是公司的神经中枢,掌控着重要的数据和技术,被控制意味着公司的核心机密可能已经落入他人之手。

第二起案件是2024年8月,中国一家先进材料设计研究单位遭遇了网络攻击。

这家研究单位的工作涉及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等尖端领域,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重要行业。

这些主机中储存着大量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都是中国斥巨资研发的先进材料科研成果。

而美国想要窃取这些成功,以得到不劳而获的结果。

不过这两起案件只是冰山一角,美国甚至制造和渲染所谓的"中国网络威胁论"。

在2023年初,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等情报机构联手,开始了一项代号为"伏特台风"的秘密行动。

行动的第一步是虚构一起针对关岛美军基地的网络攻击事件,并获取其机密文件。

为了让这个虚假事件看起来真实可信,他们找到了微软公司的高管,要求他们炮制一份看似专业的技术分析报告,并在其中插入一些中文与其他文字,误导溯源分析、嫁祸他国。

微软的技术团队日夜加班,终于在五月初完成了这份报告,报告一经发布,立即在网络安全圈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到了2023年6月份,当时一个名叫"伏特台风"神秘的黑客组织突然出现,开始对美国国会议员进行网络恐吓。

随后美国方面通过编造表示,他们通过技术锁定了这个组织的总部是在中国。

第一份报告于2024年4月15日发布,揭示了"伏特台风"是由微软公司,根据其黑客组织命名规则命名而来的国际勒索软件组织。

第二份和第三份报告分别于7月8日和10月14日发布,指出美方提供的证据自相矛盾,缺乏事实依据。

这些报告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国家开始质疑美国的说法,要求美方给出更多解释。

面对中方的质疑和证据,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主流媒体和微软公司选择了集体沉默。

只有一些前任和现任美国情报官员仍在继续炒作"伏特台风"的威胁,但他们对中方公布的证据避而不谈。

除了渗透、抹黑的手段以外,社交媒体也成为新的间谍活动平台。

最近,有网友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一些热门话题下,总有一些“小白”网友频繁提问。

问题看似无害,可他们提出的问题都是围绕着国内涉军以及涉及高科技等技术的提问,一些相关方面的大佬还会热心解惑,导致秘密数据的泄露。

这种新型的间谍活动方式,利用了社交媒体的算法特性,他们知道,只要引发足够的争议和讨论,相关评论就会被算法优先展示,从而达到他们搜集信息或影响舆论的目的。

由此可见国外的间谍行动简直是无孔不入,我们也应该注意消息的泄露,在发现可疑人员的同时需要及时举报。

参考文献

人民日报——2024-12-18《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现处置两起美对我大型科技企业机构网络攻击事件》

央视新闻——2024-12-23《谍影重重!警惕社交媒体评论区成境外间谍“窃密区”》

环球网——2024-10-18《中方发布第三份“伏特台风”调查报告,专家:美网络攻击活动是可捕获的》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