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和中国的双向奔赴,
才刚刚开始!韩国人说不去上海,结果身体很诚实。
这波免签政策一放出来,韩国人就已经挤爆了仁川机场、外滩、豫园、田子坊。
“周末特种兵沪游”,俨然成了韩国年轻人的社交狂欢派对。
以前在上海是担心听不懂沪语,现在又开始听不懂满大街的韩语。
随便在南京路走一圈,耳边不是上海话,而是清一色的:
“欧巴,快帮我拍张照片!要拍出ins大片那种!”
还有更离谱的,在外滩天桥等红绿灯都能偶遇10个韩国游客,这密度直接让韩国语快成了“上海第二官方语言”。
同时,韩国人还把“轻装上阵”玩出了花。
他们周五下班拎着包就出发,飞机上打个盹,醒来就已经在东方明珠下摆pose了。
吃小杨生煎、逛田子坊、外滩拍拍照、迪士尼玩一天,这些“沪游套餐”安排得比某些本地人还地道。
01上海如何俘获韩国人
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关于“街上突然‘长’出一堆韩国人”话题爆火。
很多人不禁想问,韩国年轻人怎么就突然爱上了来上海旅游?
要说韩国人对上海的热情,真的离谱又合理。
自去年11月8日中国对韩国实行免签政策以来,上海的含“韩”量就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
韩国网友:11月去哪?
旅行社:上海!
订单直接爆了,上海游的涨幅178%!
从首尔飞到上海,两个小时就能到,短得像出门遛个弯儿。不信?再看看机票价格,含税不到500块,比在首尔点份烤肉加啤酒还划算!
怪不得韩国年轻人一边刷票一边感叹:“飞上海,不是旅游,是薅羊毛!”
谁能拒绝这趟又快又便宜、还能承包美食和快乐的航线?
想象一下,早上还在首尔喝冰美式,中午已经在外滩撸着蟹粉小笼拍照了。
这距离优势,直接让上海晋升为韩国年轻人的“后花园”。
更夸张的是,航班频率高得离谱,机票便宜到怀疑人生——周五下班来上海,周日晚上再飞回去,韩国人已经把“沪游”玩成了去隔壁城市度周末的轻松体验。
这波距离和便捷感,妥妥地拿捏了韩流特种兵的心!
要说什么地方最懂“颜值即正义”,上海敢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武康路的法式浪漫,随手一拍就是文艺大片;
外滩的霓虹灯,是时尚大片的质感;
迪士尼的童话风更不用说,直接承包了梦幻滤镜。
上海这座城市,简直是为韩国人ins量身定制的天然“写真棚”。
韩国游客来一次上海,分分钟实现“一个周末攒够一周朋友圈素材”的梦想,随手发张图,Ins点赞都能爆表。
对于一生要出片的韩国朋友来说,这么高的出片率,谁能不心动?
上海,更是一座让韩国人直呼“过瘾”的文化大熔炉。
来到上海的韩国游客,体验的不只是国际大都市的潮流范儿,还有本地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边是豫园的古韵悠长,感受东方传统的精致;
另一边是现代都市的霓虹灯海,未来感扑面而来。
这种“穿越式体验”直接让韩国人上头,黄浦区马当路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更是成为了每位韩国人到访上海的朝圣之地,历史氛围感拉满。
这里不仅有超越韩综级的美食街、爱豆同款咖啡馆,韩国人刚到上海就变身“美食侦察兵”!
韩国人的美食行程必然会包含“海底捞”“很久以前羊肉串”“汉舍烤鸭”“小杨生煎”以及“上海姥姥”中的一家。
很久以前羊肉串,一定要贴退热贴;海底捞,一定要吃够免费的西瓜。
还有不少人在机场发现,韩国人离开中国准备回家时,不忘带两箱青岛啤酒回家,啊这?真的不嫌重吗?
连太平洋对面的美国网友都感叹:“没有比中国更适合旅行的地方了吧,拥有超过任何发达国家的建设,但却拥有最便宜的物价和安全的环境!”
02“韩国滤镜”崩塌
虽说中韩比邻,文化看似唇齿相依,但韩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可能还不如他们家门口的炸鸡店菜单熟!
2022年韩国《朝鲜日报》做了个好感度调查:美国,7.24分C位出道;中国呢?2.6分,勉强赢了朝鲜的2.42分。
可免签政策刚出两个月,就秒变“打脸”现场。
新闻刚出的时候,韩国网友一个比一个嘴硬:“上海?不可能去的!”
但没过几天,上海街头已经被韩国游客“占领”。
更绝的是,首尔到上海的航班直接开成了“空中地铁”,每周往返200班次起步,还不算釜山、济州岛等其他城市的航班。
韩国人一边喊着“不会来”,一边比谁飞得更勤,行李箱里塞满了上海的伴手礼。
上海的吸引力是“真香警告”级别。开篇是傲娇又高冷的“我不来你们也别来”,但上海用超跑和网红地标直接击碎了这份偏见。
当女生水光肌,披头散发,男生顺产头,刘海分岔的韩国人走上武康路,眼前呼啸而过的是兰博基尼、法拉利等豪车,一辆接着一辆,让他们目瞪口呆。
为了让韩国人见识啥叫“上海人的实力”,那些平时跟猫头鹰似的上海富哥富姐,硬是把作息调成了“早八卷王模式”。
早上街上啥画风?敞篷法拉利加羽绒服,不是为了保暖,是为了抢镜!
街拍的韩国欧巴一拿起相机,咱们的豪车哥立马摆出“我是这条街最靓的仔”姿势。
大冬天吹着冷风,还要装作春天般优雅,就问韩国人服不服!
在他们的vlog中,武康路变成了超跑大秀的舞台,配文几乎一致:
“中国人都开这样的车上班吗?”反差与冲击铺天盖地,“嘴硬心服”成了韩国人游上海的真实写照。
韩国人出发前的行程规划:3天游遍中国,长城、故宫、上海滩,一个都不能少;
实际落地后:光是黄浦区就把他们“打趴下”!
外滩灯火通明拍一晚,南京路步行街逛到脚软,豫园排队买蟹粉小笼,再加个武康路网红打卡点,什么,还有迪士尼没有逛?三天行程直接超时。
被现实教育的反差体验,让他们的行程变成了“上海黄浦限定”,从此网友们相互告诫:“去中国,就只安排上海,别逞强啊喂!”
韩国人来上海,第一眼被超跑震撼,第二眼却被水果价格感动到想哭。
在他们眼里,山竹、西瓜这些在韩国贵得离谱的水果,在上海居然成了“平民美味”,直接吃到撑:“中国人是每天都能这样吃吗?”
上海,真的让他们感受到了什么叫“大开眼界”。
03上海成韩国人的新精神故乡
你以为他们只是来打个卡?不,他们是来砸钱的!
“上海这个锅,终于遇到了最懂他的盖”。处于淡季的酒店业,被韩国游客捧出一个小旺季。
韩男韩女努力营造的精致的小资气息,被上海稳稳接住。东方明珠成了自拍标配,新天地是韩版citywalk大本营,连共享单车和街边路牌都成了高级拍照道具。
更离谱的是,有人竟然还在地铁站合影,难道上海的地铁站长得比仁川机场还有感觉?
“韩国人的新精神故乡”这个称号,上海真是实至名归了!
而上海对韩国游客的热情,也堪称“全方位服务”。
从韩语地陪到韩文菜单,韩国人只要一句“안녕하세요(你好)”,就能轻松在上海畅通无阻!
饭店老板递上韩文菜单时,韩国人直接感动到不想回家,连点菜都变成“母语输出”,一口一个“감사합니다(谢谢)”。
地陪更是火热到堪比“限定导游”,不仅带路还外加文化讲解,简直贴心到飞起。
韩国网友吐槽:“这待遇在自己国家都没享受过!”
韩国人一边拍着小红书、ins,一边感叹:“中国的文化,真不是一两次旅行能看完的!”
从一碗蟹粉小笼到一段临时政府的历史遗迹,上海把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全都装进了这一座城。
而最有趣的是,韩国人这波“亲身代言”,直接帮上海冲上了国际旅行推荐榜。
“当沪爷撑起门面,中韩文化交流也跟着进入了新赛道。”
从武康路的梧桐大道到豫园的小桥流水,再到外滩的夜景灯光秀,上海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世界:
中国的文化自信绝非外在的炫耀,而是拥有众多值得外国人深入了解和欣赏的文化元素。
从古老的文明历史到现代的创新发展,从精美的传统艺术到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
这些文化宝藏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世界和中国的双向奔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