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不动吃几颗“止痛药”,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医生:或有6个坏处

张老谈养护 2025-01-10 16:46:4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每个人的生活里,总少不了和疼痛“打交道”。头疼脑热、腰酸背痛,甚至是剧烈的牙痛、偏头痛,疼起来能让人眼泪横飞。为了图个痛快,不少人随手从药箱里掏出几颗止痛药,一股脑吞下去。

止痛药嘛,吃了见效就行——这恐怕是不少人的心态。但疼痛真的这么简单吗?止痛药也真是“万无一害”的灵丹妙药吗?

俗话说,“药是治病的,但也是毒三分”,这话一点不假。要知道,止痛药用得不对,副作用可比疼痛本身吓人得多。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止痛药背后那些你可能忽视的“坑”。

疼痛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它不像个“无事生非”的小孩儿,反而更像个苦口婆心的长辈,提醒你身体某处出了问题。

随意用止痛药,等于是给长辈嘴上贴了胶带,问题没解决,反而可能越来越糟。很多人以为止痛药就是个“止疼工具”,殊不知,用得不当可能让身体陷入更深的“泥潭”。

根据权威医学资料显示,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止痛药划分为三阶梯:非甾体抗炎药(比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

这三类药物各有不同,但无论是哪一种,长期滥用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接下来,咱们就来仔细掰扯掰扯止痛药可能带来的6个坏处,看看你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中招”了。

1. 肠胃问题,止痛药最常见的副作用

止痛药好比一把双刃剑,虽然能缓解疼痛,却可能划伤胃肠道这层“保护膜”。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常见的止痛药类型,比如布洛芬、萘普生等,这类药会抑制体内的前列腺素生成,而前列腺素恰恰是胃黏膜的“天然屏障”。

缺了这层保护膜,胃酸就像脱缰的野马,对胃壁“为所欲为”,时间一长可能引发胃溃疡、胃出血,甚至穿孔。

一项发表于《胃肠道病学杂志》的研究表明,长期服用NSAIDs的患者中,约有15%会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需要手术干预。

有些人吃止痛药前还喜欢空腹,殊不知,这种做法无异于“火上浇油”。因此,医生建议,服用此类药物时,最好饭后服用,并尽量减少长期、大量使用。

2. 肾脏“吃不消”,小心肾功能受损

止痛药看似帮你“解围”,实际上却可能让肾脏背上沉重的“包袱”。肾脏是人体的“过滤器”,很多药物代谢后的产物都需要经肾脏排出,而非甾体抗炎药会影响肾脏的血流量,降低其“工作效率”。

有研究指出,长期服用止痛药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AKI),甚至增加患慢性肾病(CKD)的风险。尤其是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肾病的人群,用止痛药时更要格外谨慎。

3.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止痛药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就像一根紧绷的弦。一些研究发现,某些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可能增加心脏病、中风的风险,尤其是长期大剂量使用时。

2017年,丹麦的一项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服用双氯芬酸的患者,其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比未服用者高出20%。这也提醒大家,在选择止痛药时,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听取医生建议,避免盲目用药。

4. 疼痛“上瘾”,越吃越停不下来

滥用止痛药不仅解决不了疼痛问题,反而可能让疼痛变得更“顽固”。特别是一些强效止痛药,比如阿片类药物,容易让人体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需要越来越大的剂量才能止痛。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一项报告指出,约有20%的慢性疼痛患者因长期滥用阿片类止痛药而陷入药物成瘾的困境。更可怕的是,一旦停药,还可能出现戒断症状,比如焦虑、失眠、肌肉疼痛等,甚至直接影响生活质量。

5. 肝损伤,止痛药也“伤肝”

不少人以为,止痛药主要对胃和肾造成影响,但实际上,肝脏也是“受害者”之一。市面上很多感冒药、退烧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这种成分过量服用可能导致急性肝衰竭。

医学统计显示,对乙酰氨基酚是全球范围内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不宜超过4克,否则可能对肝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用药时务必仔细阅读说明书,避免无意间“踩雷”。

6. 掩盖病情,耽误治疗时机

疼痛是身体的“报警器”,随意用止痛药就像强行切断了警报声,导致潜在疾病被忽视。比如,突发的剧烈头痛可能是脑血管意外的信号,而腹部剧痛则可能预示着急性阑尾炎或胆囊炎。如果仅仅靠止痛药“压下去”,不仅可能掩盖病情,还可能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2021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过一项病例研究,一名中年男性因长期服用止痛药掩盖腰痛,最终被确诊为骨肿瘤晚期。这类案例并非个例,提醒大家在面对不明原因的疼痛时,切勿盲目用药,及时就医才是关键。

生活中的用药小贴士

在生活中,如何合理使用止痛药,避免“药物伤害”呢?以下几点建议值得注意:

疼痛虽是生活中的常客,但不能因为“怕麻烦”就随便吞颗止痛药解决问题。科学用药是对健康的负责,更是对生命的尊重。疼痛背后的根源也许复杂,但通过合理的诊断与治疗,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医学资料来源: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止痛药的三阶梯管理原则。

《胃肠道病学杂志》,关于非甾体抗炎药与胃肠道副作用的研究。

丹麦国家研究中心,双氯芬酸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研究。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阿片类药物滥用报告。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止痛药掩盖病情的典型病例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对乙酰氨基酚使用的安全剂量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