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围困日军使用的三种“土战术”,每一种都让鬼子痛不欲生

今日说历史 2018-08-06 07:28:21

1941年,日本陆军第一军参谋长花谷正率3万日军,以太岳山区沁源城为目标,大举进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我八路军第386旅凭借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与日军周旋。日军围歼八路军主力的企图多次落空,反而成为我抗日军民的笼中鸟、瓮中鳖。在对日军的长期围困中,富有无限创造力的人民群众发明了一系列的围困战“土战术”

日军士兵

第一种是“蛤蟆阵”。夏天的晚上,当成群的蛤蟆聚集在河岸边上“呱呱”乱叫的时候,人们难免有点讨厌它们。但是,就是这些喧闹不休的蛤蟆却成为抗日军民手中的“特种兵”。 八路军和民兵们从田间地头捉来了大量的蛤蟆,然后把胡椒粉灌进蛤蟆的嘴里,蛤蟆因受到胡椒刺激就会大叫不止。

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民兵们就把这些蛤蟆投放到日军的据点周边。面对“呱呱”的吵闹声,刚刚入睡的鬼子被吵得狂躁不安,就会拿起轻重武器对外面一阵乱射。可是,鬼子前脚还没钻进被窝,那些被枪声吓懵了的蛤蟆又清醒过来,开始更加拼命地叫。万般无奈之下,鬼子又只好起来继续开枪。就这样,鬼子只要一休息哈蟆就叫个不停,搅得鬼子整夜都不能合眼。等到第二天白天,蛤蟆终于不叫了,鬼子们却无精打采、精神恍惚。对于上面安排的抢粮任务变得无动于衷,干脆闭门不出,呼呼睡大觉算了。

被俘日军

第二种是圪针阵。高大多刺的红眼圪针(一种荆棘灌木),在太岳山区到处都有。平常,老百姓刨下圪针压在猪圈墙上主要是用来防狼。别看野狼这种食肉性动物凶残无比,在这比针尖还要尖、比篱笆还要密的圪针面前可乖巧多了。那不哼不哈的圪针,韧性又特强。窥探仔猪的野狼只要一挨上它,就会被那一根根一寸多长的针刺得大叫而逃。

狼怕圪针,鬼子也怕圪针。这源于一次偶然的发现:有一天,一队鬼子搜查我民兵,几个民兵情急之中藏进了猪圈。搜查的鬼子也追到那猪圈边,眼看就要踩到人身上了,却不料碰到一串红眼圪针,当下鬼子疼得哇哇乱叫,撇下追赶的民兵直接出去挑刺去了。我八路军和民兵的“智多星”们正是从此事中受到启发,在由城镇通往各村的道路上,一夜之间埋上了一排排的红眼圪针。鬼子看见这东西害怕,只好一根一根往起拔,可万没料到,这圪针下面还带着真真假假的地雷手弹呢。随着“轰隆”的爆炸声,一个个鬼子骨肉分家,脑袋开花。叫工兵排雷吧,也不行,因为要排雷先得排圪针,那雷又真真假假搞不清。就算你搞清了,好不容易把地雷和圪针分家了,那时间也早已一晃而过,把军情大事误到九霄云外去了。

训练中的八路军战士

第三种是“毒气战”。为了有效地阻止日军外出抢粮,保卫群众麦收。八路军和民兵们根据老百姓惯用的熏獾子的经验,深夜里在鬼子炮楼周围点燃堆堆大火,然后往火里扔进成串的辣椒,浓烟顺风直冲炮楼,呛得鬼子们既流泪又咳嗽。出来躲躲吧,又担心八路军的狙击手。直熏得哭爹喊娘,不知所措。

进攻训练中的八路军

民兵们还从山上找来不少死猫、死狗和死兽,扔在鬼子的炮楼周围。经太阳一晒,腐烂的尸体变得臭气熏天。再通过成群的“空军”——苍蝇和蚊子的传播,生病的鬼子开始增多。刚开始,他们有时还趁着白天出来创个坑埋掉一些动物尸体。但是,始终架不住民兵们扔得快。鬼子得病的越来越多,后来就索性在门窗上挂了帘子,大热天里藏在乌龟壳里活受罪。任凭日军司令官三令五申,就是不敢出去抢粮。

4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