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央视公布2024年主持人AI协作能力测试通过率仅31%时,杨帆在元宵晚会暴起的青筋成了传统媒体人的集体心电图。这个东北汉子0.8秒的卡顿,在抖音被慢放成8秒的“人类失误艺术”,弹幕飘过23万条“真实得想哭”——此刻的央视大楼里,播音系教授正盯着实时舆情监测屏,曲线图上每分钟3.8万条讨论量撕开了两个时代的裂缝。
十八年前揣着铁岭口音闯进央视的杨帆,如今办公桌上《播音主持创作基础》与《短视频运营实战手册》形成45度锐角。这种撕裂感在2023版《央视主持人评级细则》出台后愈发强烈:新媒体指标占比从15%飙至40%,短视频完播率直接挂钩职称评定。“现在录节目得带三副面孔”,他在后台整理着标注237个情绪符号的台本,某页边角手写着“此处喘气两秒”——正是这种极致较真,让《黄金100秒》收视率在争议期逆势冲上1.47%,18-29岁观众占比创十二年新高。
行业裂变早有征兆。湖南卫视齐思钧在VR直播间培养“数字分身”时,东方卫视百克力正把新闻稿改写为小红书画报体。而央视大楼东侧咖啡厅的早晨,总能听见老牌制作人敲着桌子强调:“撒贝宁能即兴造梗,是因为《今日说法》给他镀了金身!”这话不假,当撒贝宁用武汉方言讲热干面段子时,监视器显示他的肢体位移始终控制在半径0.5米安全区。这种教科书级的“端水艺术”,在传播学家眼里正是“高语境文化”的完美演绎——既保留央视的权威基因,又偷渡了脱口秀的娱乐基因。

杨帆的破局之路更像一场豪赌。他的抖音账号“帆哥唠嗑”运营团队新增三名95后编导,专门把“各位观众”替换成“家人们”。这种“人格分裂式运营”效果立竿见影:揭秘春晚耳返的短视频播放量是《黄金100秒》正片的7倍,但代价是家庭群里的代际战争。00后女儿把父亲“像婚庆司仪”的差评截图发上微博,配文“爹味审美该下岗了”获赞12万,而某监测平台数据显示,争议话题在东北地区支持率61%,到长三角骤降至29%。
学界与业界的碰撞在李明阳教授的朋友圈达到高潮。这位中国传媒大学博导深夜发文:“当NHK主播集体转型YouTuber,BBC把早间新闻搬进TikTok,人类主持的价值正从喉结震动转向灵魂共振。”文章配图是杨帆布满折痕的台本,某页边缘写着“青筋暴起处,请切特写机位”。三小时后,某省级卫视制片人匿名回怼:“如果失误都能包装成真实,新闻专业主义就该进博物馆了。”

这场博弈在央视官宣《新声代主持人培养计划》时达到微妙平衡。宣传片里杨帆与虚拟主播同框的画面,被《财经》解读为“危险而必要的实验”——毕竟AI主播“小C”的气象播报失误率仅为人类1/200。但真实世界的数据更有温度:杨帆擦汗镜头的二创视频在B站收割满屏“哈哈哈”,网友@传媒观察犬 精辟总结:“机器不会嘴瓢,但人类会造梗!”
撒贝宁最近在《开讲》的发言或许揭示了破局方向:“所谓端水艺术,端的不该是姿态而是温度。”当78岁的田华在综艺里自然说出“绝绝子”,当康辉vlog播放量碾压《新闻联播》,传统与流量的楚河汉界早已模糊。值得玩味的是,杨帆争议爆发第七天,央视总编办悄然更新了主持人服装规范:允许在分会场使用带地域元素的轻正装——这个曾被批“像刘老根大舞台”的东北汉子,或许正为行业撞开新的可能。

此刻的融媒体中心,导播正在测试多机位智能追踪系统。杨帆对着镜子练习新学的武汉方言,脖颈青筋依旧会在高亢处暴起——但这次他特意在台本标注:“此处请保留青筋特写”。监视器前的95后实习生突然笑出声,悄悄对同伴说:“原来教科书也会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