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越有钱的人越吝啬小气,但是咱们今天讲的这位大地主可不是个吝啬的人,他在国难当头散尽自己的百万家产支持抗日,他的母亲对他的举动非常支持:“有国才有家,吾儿做得对。”这就是抗日英雄王凤阁。当年王凤阁曾使日寇闻风丧胆,被称为“反满抗日的领袖”。
王凤阁出生于1895年,吉林省通化县人,小时候读过私塾,后来在县立中学读书,他中等身材,强壮有力,性情豪放,不仅学业优秀,而且练就了一身好功夫。1923年投身东北军步兵第五十八团当副官。
九一八事变后组织义勇军抗日,任辽宁民众自卫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1932年初,在通化以东山区拉起一支万人队伍,被推为司令,王凤阁家里财产颇丰,是绝对的大地主。然而在日本侵略中国后他散尽百万家财,拉起了抗日救亡的队伍。
1932年秋,日军大举进攻东边道地区,重创辽宁民众自卫军王凤阁部。王凤阁提出“枪不离人,人不离乡”的口号,誓与日军血战到底。
1935年王凤阁收到自己岳母的劝降信,他当众宣布:“日军就是将我老母和妻子捕去,也决不能动摇我抗日的决心。我的任何亲友同情我抗日者亲之,给日本当汉奸者杀之。”充分表明了他抗日的决心。
从1933年夏到1936年秋,王凤阁凭借有利地形,采取灵活机动战术,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1936年秋冬之际,日军调集大量兵力,从鸭绿江沿岸到长白山一带,对王凤阁部进行残酷的大“讨伐”。
王凤阁临危不惧,率领部队在茫茫林海中巧妙地与敌军周旋。但由于叛徒供出他的行踪,1937年初因寡不敌众,在突围中被俘,之后被押往通化县城监狱。
狱中敌人软硬兼施,企图逼他“归顺”,但他绝不屈服,敌人以防他逃脱,将他手掌钉在磨盘上,他的妻子和4岁的孩子也被关进狱中。敌人用饼干、糖果诱骗孩子,孩子高喊道:“我不吃日本鬼子的东西!”
1937年4月1日,敌人将他押赴通化玉皇山下的柳条沟刑场。一路上,他放声向围观的人群高喊:“父老们,我王凤阁为抗日而死,大丈夫死得其所。大家努力,中国不会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铲除伪满洲!”
刽子手将他砍头挖心,情景极为惨烈。遇难后,王将军的头颅被装入木匣,遗体则被埋入一旁的土坑中。张氏随即抱着孩子跳入坑中,英勇就义。
在通化市玉皇山烈士陵园里,通化市人民政府为王凤阁建立了陵墓、立了墓碑,以纪念这位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抗日名将,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永远的铭记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