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冷季补饲,能量饲料配方,青藏高原牧场,枯草期九十天

小翼养殖 2025-02-19 16:04:48

牦牛冷季补饲,能量饲料配方,青藏高原牧场,枯草期九十天

在广袤无垠的青藏高原上,牦牛这种独特的牛种一直以来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牦牛适应高寒环境的能力很强,它的毛又粗又长,就像一件厚厚的皮袄,能让它在寒冷的气候里保持温暖。牦牛肉那可是相当有营养,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而且还含有多种对身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呢。牦牛奶也很不错,营养丰富得很。牦牛的毛还能用来编织各种各样的精美物品。一头牦牛的价值可不容小觑,在当地的畜牧业中那可是妥妥的顶梁柱。

不过呢,在牦牛养殖的过程里,冷季可是让养殖户们头疼不已的一个阶段。就说那青藏高原的牧场吧,一到冷季,这枯草期可长达九十天之久。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光靠天然的牧草那肯定是不够牦牛吃的呀,而且这枯草的营养成分也不行,能量也不足,牦牛吃了可长不好,体质变弱了,免疫力也下降了,就容易生病,这对养殖户来说那损失可不小。

咱就以德州的一家肉牛养殖场张经理为例哈,他之前养牦牛的时候就吃过这冷季补饲的亏。那时候啊,他只知道到了冷季给牦牛多喂点草料,可没讲究什么能量饲料配方。结果呢,牦牛长得那是慢悠悠的,出栏的时间都往后拖了。而且啊,牦牛因为营养不够,产肉的质量也受到了影响,那收益自然就不行了。

在青藏高原这个特殊的地方,植被的种类和数量都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这里的草本植物,像紫花针茅、冷地早熟禾之类的,到了冷季基本上都枯萎了。就像我老家那边的一个养殖户老李跟我说的,他刚开始养牦牛的时候啊,完全不懂这牦牛冷季的饮食需求。他就觉得牦牛扛得住,冬天喂点干草就行。可没想到啊,到了冷季,牦牛一个个都没精神,干巴瘦的。老李当时就急得不行,到处找解决办法。

其实呢,这牦牛冷季的补饲可真是个大学问。咱们得根据牦牛的特点和青藏高原的环境来制定合适的能量饲料配方。

冷季补饲首先就得选对时间。一般来说,当气温开始明显下降,牧草的品质和产量下滑的时候就得着手准备了,大概就是从每年的10月中旬左右开始吧,这个时间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天气情况灵活调整。比如在西藏北部那些海拔特别高的地方,气温下降得早,可能9月下旬就得开始准备补饲了;而在青海高原有些海拔相对低一点的区域,10月上旬左右着手也不算晚。补饲周期方面呢,90天的枯草期,前期可以按照牦牛体重的1% - 2%每天补充能量饲料,中期根据牦牛的身体状况和天气变化适当调整,可增加到体重的2% - 3%,后期再慢慢减少到恢复到1% - 2%左右。

说到能量饲料的配方,这里面的学问可就大了。除了大家熟知的玉米、豆粕这些常见的饲料原料,咱还可以搭配一些其他的绿色植物。

比如说沙棘,这沙棘在青藏高原部分地区也有生长。沙棘果实富含维生素C、E,还有类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能为牦牛提供营养补充。相比苜蓿,沙棘在耐寒性上就强很多,苜蓿在低温下生长受限,而沙棘能在青藏高原寒冷的环境里长得挺好,而且沙棘的适口性也不错,牦牛挺爱吃。

还有酸模,这酸模在冷季的时候也能生长,在青藏高原的一些坡地、河滩等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酸模的叶子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矿物质,特别是钙、磷等元素含量挺高的。跟冰草比起来,冰草在冬季营养成分会有一定程度的流失,而酸模在冷季的营养成分相对稳定,牦牛吃了能增强体质。

再就是紫云英,虽然它一般在南方种植较多,但在青藏高原一些气候稍温和的局部区域也可以种植利用。紫云英的粗蛋白含量较高,比一般的野草要好不少,能为牦牛补充优质的植物蛋白。

不同的养殖场景下,补饲的方法也得有所不同。

像在家庭养殖的情况下,养殖户能更细致地照顾每头牦牛,根据牦牛的个体差异精准调整饲料的用量和种类。比如家里有怀孕的牦牛,就得给它额外补充营养更丰富的能量饲料,增加豆粕的比例,给它多喂点沙棘,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在农场的统一养殖场景下呢,那就得制定标准化的补饲计划,按照牦牛的不同生长阶段、体重、健康状况等进行分组,然后分别投喂不同的能量饲料配方。

南北地域差异对牦牛冷季补饲的影响也很大。在南方湿热的气候环境下,即使是冷季,饲料的保存条件相对较好,不太容易出现受潮发霉这些问题。而在北方的干冷环境中,饲料的储存就得特别注意防潮、防虫。我有个北方的朋友跟我吐槽啊,他说以前没经验,到了冷季储存饲料的时候没做好防潮措施,结果饲料受潮发霉了,牦牛吃了不少这样的饲料,一个个都病恹恹的,他赶紧换了新饲料,还得给牦牛治病,可遭罪了。

这里还有个新疆养殖户的案例。他在阿勒泰地区养牦牛,那地方冷季可长,气温也特别低。他就尝试了不同的能量饲料配方,一开始只用传统的玉米和豆粕,牦牛在冷季的生长情况一般。后来他听说沙棘不错,就买了一些回来加工成饲料喂牦牛。刚开始还担心牦牛不习惯,没想到牦牛吃得很欢快,而且身体状态越来越好,产肉量和质量都有了提升。

从牦牛本身的适应角度来看,它是经过长期进化适应了青藏高原恶劣环境的。但冷季的特殊气候和食物短缺,还是会让牦牛面临能量和营养不足的挑战。这时候,除了饲料配方,养殖户还得给牦牛提供足够的饮水,因为干草吃了容易上火,充足的饮水能让牦牛更好地消化食物。而且牦牛在冷季的活动量也得适当控制,别让它过度运动,不然消耗过多的能量也不利于生长。

在饲料的制作方面,也有不少讲究。不能只是简单的把各种原料混在一起就完事了。得先对原料进行一定的处理,像玉米最好粉碎成颗粒,豆粕也得粉碎得细一点,这样牦牛吃起来方便,也更容易消化吸收。沙棘在加工成饲料的时候,可以稍微加一些糖水,这样味道更甜,牦牛更爱吃。

说到牦牛的冷季管理啊,可不是只给它喂好饲料就万事大吉了。牦牛的圈舍也得好好打理。在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圈舍得有良好的保暖设施。有的养殖户在圈舍的屋顶铺上厚厚的干草,就像给牦牛盖上了小被子。在南方一些相对温暖但湿气重的养牦牛地区,圈舍就得注意通风除湿。

牦牛冷季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不像夏秋季节那样长得快。在冷季,一头牦牛可能一个月体重只增长十几斤,而在夏秋季节,可能一个月能增长三十斤左右。所以养殖户心里得有个数,不能因为冷季牦牛长得慢就不重视了,要知道冷季的精心管理是为了来年牦牛有更好的生长状态。

而且在冷季,牦牛的精神状态也会比较慵懒,不爱活动。养殖户要多观察牦牛的采食、饮水和精神状态。如果发现牦牛总是趴着不动,或者采食减少,那可能就是身体不舒服了,得及时检查和治疗。

从长远来看,科学合理的牦牛冷季补饲能为养殖户带来可持续的经济效益。不仅能保证牦牛的生长和繁殖,提高牦牛的品质,还能在一些特定的时期,如牦牛的育肥期,为牦牛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牦牛冷季补饲中更好地结合当地的生态资源。我们知道,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很脆弱,在选择饲料原料的时候,要尽量选择本地生长旺盛、对环境影响小的植物。比如说当地的一些野生浆果,像金露梅、银露梅,它们生长周期短,在冷季来临之前就成熟了,收集起来加工成饲料也很不错,既不破坏生态环境,又能为牦牛提供营养。

当然啦,不同地区的牦牛品种特点也不太一样。比如青海牦牛和西藏牦牛,在体型、对营养的需求等方面都有些差异。这就要求养殖户在制定冷季补饲方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牦牛的品种特点。是继续让现有的方法适应牦牛的生长,还是根据实际去探索调整,这都需要养殖户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那大家觉得在牦牛冷季补饲中,是饲料的营养均衡更重要呢,还是牦牛的运动管理更重要呢?这可是值得大家一起讨论探讨的问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