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更迭往往是地域集团内部的权力循环

子玉史院吖 2024-12-26 17:53:27

历史是一部超长电影,但其实剧本并没有多少,许多剧情其实也只是演员调整之后的重复上演。对于五代十国,人们对这段历史整体是没有头绪的,但五代的剧本也只是对北周隋唐剧本的微调,属于一个地域军政集团内部的权力循环。

要理解五代十国最好是先读懂历史上北周、隋、唐这几个王朝之间的权力更迭。530年,控制北魏朝政的权臣尔朱荣被孝庄帝刺杀,之后,北魏就分裂为关东和关陇两大军政集团,并衍生出了东西魏、北齐和北周两个王朝。

本质来说,北齐和北周之间的连年战争就是围绕争夺北方政治主导权这个主题而展开的争霸赛。

为了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宇文泰还组建了被历史学者定义为关陇贵族的军政集团,并通过几场关键的战争在解决生存问题之后在整体实力上逐渐反超北齐。

577年,随着周军进入邺城,以山河四省为基本盘的北齐王朝宣告灭亡,北周赢得了这场持续时间长达四十多年的争霸赛。

北周兼并北齐不仅意味着其疆域层面的扩大,北周更是吸收了北齐的文武精英进一步强化了关陇集团的势能以和南朝博弈。

在北周兼并北齐之后历史的大势其实就已经定局,因为,此时的南朝根本就不是统一北方之后的北周王朝的对手,北朝以其武力和经济优势兼并南朝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呢,北朝的权力也落入了关陇贵族这个军政集团手中,关陇家族的成员出将入相长期控制着北方权力。

由此我们就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北朝兼并南朝只是时间问题,而北朝的权力却是控制在关陇贵族手中,那么,此后的天下本质上就只有围绕皇权的政变、兵变,而不会再有地域集团之间的争霸赛。

对于关陇集团成员,我们完全可以将其理解为拥有军队、权力和财力的各路藩镇,而皇权和藩镇的博弈就必然成为北方政治的主题。

由于宇文氏此前也只是关陇集团的一员,其虽然通过联合部分关陇成员问鼎皇权将宇文家族和别的家族以君臣名分区别了开来,但这种通过家族军功和威望加持的皇权根本就不稳固,尤其是在内部藩镇林立的情况下。

为了形成宇文氏统治天下的权力惯性,北周皇帝打削藩这张牌就是必然,所以就有了宣帝宇文赟打击关陇成员的事,典型事件就是宣帝扬言要杀杨丽华打击随国公杨坚家族的事。

说白了,这就是削藩。因为,杨坚在外戚和关陇成员两重身份的加持下已经是绝对的强藩,宣帝有强烈的权力危机。

为了解决生存问题,杨坚最终从外孙静帝宇文阐手中夺取了皇权,建立了大隋王朝。

北周到大隋的过渡本质是关陇集团内部的权力循环,是关陇实力派随国公杨坚以政变的方式对皇权的更新,也是北周削藩失败的必然结果。

杨坚颠覆北周属于政变

图源/剧照

在建立大隋并彻底消弭了胡汉矛盾之后文帝又凭借北方的武力和经济优势兼并了南朝,统一了天下。大隋一统之后,关陇集团的权力覆盖面就更广,整个天下都属于其控制之下。

但文帝虽然拿到了兼并南朝的军功却依然得面对内部藩镇林立的现实,为了巩固皇权,文帝就打了亲王典兵这张牌,将几个儿子封王,然后外放到并州、扬州、蜀地这样的战略要地以制衡关陇贵族。

说白了就是,以坐镇地方的宗室藩王来制衡朝中的异姓“藩镇”。

同时,文帝还实行了皇帝直辖府兵、收回人事权等政策来限制关陇集团的权力。

但是呢,从文帝晚年到炀帝即位之初,文帝培养的宗室藩镇也在围绕皇权的权力斗争中全部出局,炀帝又得面对关陇集团的十面埋伏。

为了破局,炀帝就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增加进士科,以换血的方式打破关陇贵族对权力的垄断;修建东都洛阳,将政治中心东移,欲摆脱关陇集团对隋朝政治的控制;引入江南士族以制衡关陇贵族...

只是,炀帝最终还是复制了北周宣帝宇文赟的命运被关陇集团所抛弃,这些人在炀帝南下江都之后团结在了唐国公李渊身边,支持李渊建立了大唐王朝。

大唐的建立本质也是关陇集团内部的权力循环,是关陇核心成员唐国公李渊联合大多数关陇成员以兵变的方式夺了隋炀帝的江山。

至于对窦建德、刘武周、王世充等势力的平定也只是大唐对隋朝末年遗留问题的处理,而并不是说大唐是以武力重新开拓的天下。

因为,和大隋一样,大唐的统治主体没变。既然统治主体没变,那么就不能以打天下的逻辑来理解大唐的创业史。

当然,以平叛的逻辑来理解大唐创业其也是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不然,也不可能诞生秦王李世民这样的超级战神。

总结起来就是,西魏、北周、隋和唐的王朝更新本质上是作为地域集团的关陇贵族内部的权力循环,每次改朝换代都是以政变和兵变的方式进行的,属于内部的权力斗争。

不过,大唐在建立之后其皇权依然面临关陇集团的威胁,直到唐高宗李治利用废立皇后事件重创关陇集团之后才基本上结束了关陇集团决定天下命运的局面。

不过,关陇势力的衰弱也给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这是后话。

理解了关陇贵族这个地域级军政集团的权力循环,我们就更容易理解五代十国的权力更迭。

875年,黄巢起义,在平定黄巢之乱的过程中,以朱温为代表的汴梁集团和以李克用为代表的晋阳集团凭借军功强势崛起,随之,这两个集团也展开了扩张之战:朱温整合了黄河以南的藩镇,成为中原势力的代表;李克用和李存勖父子两代人整合了河北藩镇,成为河北势力的代表。

而且,从884年的上源驿事变开始,朱温的汴梁集团和李克用的河东集团就展开了长期的争霸赛。在这个过程中,朱温还于907年颠覆了大唐,建立了后梁王朝,将汴梁军事集团进行升级。

虽然李克用常年被朱温压着打,但在其子李存勖接手晋王之位后,梁强晋弱的形势就逐渐发生了逆转,经过三垂冈之战和柏乡之战,李存勖不仅解决了生存问题,还同时将河北势力逐步整合,具备了对汴梁集团的整体优势,尤其是在魏博军站队河东集团之后,河东集团对于汴梁集团的优势就更加明显。

923年四月,李存勖于魏州称帝,并于当年进入汴梁灭掉了汴梁集团。后梁王朝之亡宣告了将近四十年的梁晋争霸赛正式收尾,河东集团在整合了汴梁集团的精锐兵力之后势力得到了倍数级的增长。

历史之后的走向在这一刻就已经定局,因为,河东集团在统一北方之后兼并南方各路诸侯只是时间问题。

河东集团掌握了历史的主动权

图源/剧照

不过,和当年的北周一样,后唐王朝依然得面对藩镇的权力威胁,所以,李存勖和当年的周宣帝、隋文帝、隋炀帝一样也必须打削藩这张牌,区别只是,李存勖削藩的方案是延续了历史上以宦官作为权力外延的传统。

但结果却是,李存勖削藩失败,大将李嗣源在平叛的过程中被亲兵裹挟加入了叛军然后回军杀死了李存勖,问鼎皇权,是为后唐明宗。

明宗上位本质属于兵变,由于其是李克用的养子,所以自然也属于河东集团。

其后,李从珂也是以兵变的方式颠覆了李嗣源之子李从厚的皇权,由于其是李嗣源的养子,自然也是河东集团。

李从珂上位之后依然得面对削藩的历史课题,最终导致了河东的石敬瑭借契丹之兵颠覆了后唐王朝,建立了后晋王朝。

石敬瑭是来自河东,加之又是李嗣源的女婿,属于标准的河东集团。所以,后唐到后晋的王朝更迭依然属于河东集团内部的权力循环。

和李嗣源、李从珂上位一样,石敬瑭问鼎的方式也属于兵变。

只是,石敬瑭虽然借助契丹武力实现了问鼎的意志,但却失去了幽云的天然屏障,导致后晋王朝最终在石重贵手里被契丹所灭。

在契丹势力撤出中原之后,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就下山捡了桃子建立了后汉王朝。由于刘知远来自河东,且又曾是石敬瑭的部将,所以,后晋和后汉王朝的更迭也属于河东集团内部的权力循环。

不过呢,后汉依然得解决藩镇这个历史难题,面对刘承祐削藩的过激做法,镇守邺都的郭威最终选择起兵反叛并一路平推进了汴梁城,颠覆了后汉王朝,建立了后周王朝。

和李嗣源、李从珂和石敬瑭一样,郭威上位的方式也是兵变,加上其是刘知远部将的身份,所以,后周王朝的建立也属于河东集团内部的权力循环。

郭威也属于河东集团

图源/剧照

但是呢,后周王朝虽然在开拓领土和强化禁军层面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却依然得面临藩镇的威胁,只不过此时的藩镇由地方转移到了朝廷。

随着河东集团入主中原和频繁的改朝换代,地方上的精锐随着其主将问鼎都成为朝廷禁军的主力,所以,在一次次的改朝换代中,朝廷禁军的实力是不断加强。周世宗柴荣在高平之战后继续对禁军进行改革,最终将朝廷禁军打造为一支实力全面碾压地方藩镇的精锐部队,加强了中央集权。

朝廷已经不再怕地方藩镇对皇权的威胁。

但此时的禁军将领本质也属于藩镇,只不过是由地方转移到了朝廷而已,尤其是在禁军军权集中的情况下皇权面临的威胁就更大。

最终,在雄主柴荣驾崩之后,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凭借禁军颠覆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大宋王朝。

北宋的建立属于典型的兵变,由于赵匡胤是先后为郭威和柴荣的部将,所以,后周到北宋的过渡也属于河东集团内部的权力循环。

赵匡胤呢,为了避免兵变的再次发生于是就分解了禁军的军权。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始,藩镇以政变、兵变的方式操盘改朝换代的游戏就已经不再可能。

完了,太祖、太宗又通过两代人的接力歼灭了各路诸侯,基本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北宋的一统局面本质上还是属于河东集团的共同成果,就像杨坚兼并南陈不能忘记苻坚、孝文帝等人一样,对于北宋一统,我们也不能忘记李存勖、郭威和柴荣这些人。

和大秦一统一样,历史上的一统大业本质都属于接力赛。

在实现一统之后,北宋又大力发展科举,以文人士大夫给河东军人集团进行换血,随着北宋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河东集团也彻底成为历史。

但其和唐朝一样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那就是宋军武力的不举。

由一个地域性军政集团长期主导历史走向始终就是历史的一条主线。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