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物知识局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革命中的感情既艰辛又处处充满了悲情,刘亚楼和妻子翟云英的婚姻生活就是如此,在窘迫中相识,在苦难中分离。
作为司令员迎娶了一位混血娇妻,这在外人看来是非常不“登对”的,不过谣言终究是止于两人的“忠诚”感情,刘亚楼见到翟云英的第一眼就沦陷其中,而翟云英也同样对他非常钦佩。
后来刘亚楼离世,翟云英宁愿守寡也要守着她与刘亚楼的家,这样的女子她的一生又充满了怎样的故事呢?
刘亚楼曾是我国空军首任司令员,因为他的出现,我国的航空事业也有了质的飞跃,他的出身并不是很好,并且你可能很难想象,一个司令员曾经竟然有童养媳,这也是封建时代的印证。
刘亚楼的童养媳自小就与他一起长大,直到在他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加入工农红军后,两人就分开了。
刘亚楼对她并没有太深的男女情感,反而是像亲情那般相处,最初也没有想过要抛下她,奈何命运捉弄人,刘亚楼走了以后不久,他的这位童养媳就被民团抓走,之后因为种种原因就只能被迫嫁往他乡,从那之后她与刘亚楼就断了联系。
后来刘亚楼就一直单身通过自身的学习一路从普通战士晋升成为了高级将领,在长征结束后,一次偶然刘亚楼遇到了女青年员凌漪。
共同的信仰与目标,让两人有许多共同话题,长此以往也互生了情愫,结为了连理,婚后的第一年两人就生了一个儿子。
也正是在家庭最需要刘亚楼的时候,他接到了学习任务,不得不离开母子二人前往苏联军事学院进行系统学习,而这一走他的婚姻又仿佛陷入了循环,阴差阳错的结束了这一段婚姻。
当时在苏联的刘亚楼意外卷入了纳粹德军对苏联的进攻中,虽说并没有受到伤害,但是远在中国的妻子凌漪却收到了他战死的消息,那时候交通闭塞,不少有情人也因为不实的消息而被迫分离。
凌漪因为还有一个儿子需要照顾,因此即便内心悲痛她也不得不选择与另一位红军干部结了婚,或许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刘亚楼并没有死,而且还在苏联得知了她再婚的消息。
当刘亚楼知晓此事后即便内心伤感却也只能默默祝福,刘亚楼将此事的伤痛化为工作的动力,原本以为自己不再会与谁结为夫妻,没曾想命运就是如此跌宕起伏。
当他从苏联回来以后,王西萍就给他介绍了一位姑娘,并且还是苏联人,两人的生活从冥冥之中就已经交织在了一起。
当时翟云英是大连妇女代表,并且刘亚楼对她印象也十分深刻,那时候正值日寇侵扰阶段,翟云英不顾自身安危,作为代表在群众大会上发言,公开控诉日军的残忍行径。
当时刘亚楼还写下了“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力”这12个字,从中也能看出他对翟云英的认可与赞赏。
照片中就是刘亚楼和翟云英的合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那时候刘亚楼已经有了些许沧桑,但是翟云英却正值青春年华,并且因为是混血,所以翟云英的五官看上去非常立体,模样也十分清秀俊朗,两人的合影简直能用“郎才女貌”来形容。
不过对于刘亚楼来说也是有所顾虑的,毕竟前两次婚姻都是遗憾收场,自己还在世妻子就改嫁他人,虽说是时局造就的结果,但刘亚楼心中的阴影也依然挥之不去。
并且在刘亚楼看来,两人的交往有许多“问题”,对于翟云英的家里来说也同样如此认为,那时候翟云英还是一个未婚女,并且自身的条件非常不错。
虽说不是中国人,但她长期生活在中国,对中国的生活习惯都非常适应,同时她也是积极的先进工作者,她的父亲也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按理说翟云英的选择非常多,刘亚楼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翟云英的母亲知晓此事后第一反应就是“反对”,刘亚楼结过婚并且与翟云英年龄上相差许多,只可惜那时候翟云英已经被刘亚楼彻底吸引,她的眼中也容纳不下其他人,后来通过她的坚持,她的母亲也只得先同意见一见刘亚楼,但对于这门婚事依旧没有点头同意。
不过正如翟云英所说,刘亚楼是一个非常有人格魅力的男性,与他交谈后就会被他不自觉的吸引,刘亚楼第一次去到翟云英的家中,因为知晓她的母亲是苏联人,所以并没有使用中文给她打招呼,而是亲切的喊了一声“妈妈莎”。
这句话是俄罗斯人对女性长辈的尊称,听到熟悉的俄语,加上刘亚楼对她的尊敬,让翟云英的母亲心中悄然对他有了改观,并且都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翟云英的母亲也不例外。
刘亚楼全程用俄语和未来岳母交流,身处在异国他乡的母亲听到熟悉的语言内心的激动情绪可想而知,对她在意的话题刘亚楼也做了解释,听到他前两段婚姻及遭遇翟云英的母亲心中特别不是滋味,对他也多了几分“心疼”。
得到了岳母的肯定,刘亚楼和翟云英的婚事也就“水到渠成”了,两人在1947年5月1日在大连结为了夫妻,不过好景不长,还没有过完蜜月期刘亚楼就奔赴了前线,两人也过上了聚少离多的日子。
刘亚楼繁重的工作使得照顾家庭的重担都在翟云英一人身上,不过她深知祖国建设的重要性,因此从未抱怨过,后来一次机缘巧合,翟云英获得了学习的机会,原本想要留在刘亚楼的身边照顾他,没曾想却遭到他严厉的“批评”。
刘亚楼表示能够有学习机会是好事,并且还打趣翟云英称如果没有本事,以后等他也“坐吃山空”的时候,翟云英的生活就不好过了。
与原本是离别的伤感,却在刘亚楼的安慰下变成了风趣与幽默,不过翟云英最终还是没有去学习,因为接到了中央的任务,要她与刘亚楼一起前往了莫斯科,参加了苏联援建空军的谈判,后来他们夫妻二人也不辱使命,在第三次会谈后成功草签了协议书。
刘亚楼从那之后就投身于祖国空军的建设中,在他的领导下,我国空军事业是大有起色,不过他的身体却越来越差,经常会有腹泻的情况,当他一次出访回国后,面容消瘦到翟云英都认不出来了,劝说他去医院,可刘亚楼总用工作繁重推脱。
等到一个月后刘亚楼才终于前往了医院,而这一查竟发现他的肝脏出现了病变,并且极有可能就是肝癌,病魔的残忍就在于它从不关乎于你的身份,哪怕是国家重要人物遇到病魔也只能“甘拜下风”。
后来通过系统的检查最终确定了刘亚楼就是肝硬化因为没能及时治疗所以转变成为了“弥漫性肝癌”,起初人们还想着瞒住病情,但是随着病情的加重刘亚楼也知晓了此事,不过他所做的并不是养病,而是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为祖国再做些什么。
刘亚楼患病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后来更是说话都困难,在1965年5月7日刘亚楼因病离世,终年55岁,对于国家来说失去他是一种损失,然而对于翟云英和孩子们来说,失去的是丈夫、父亲,是难以割舍的亲情。
刘亚楼离世以后尽管内心悲痛但翟云英还是做了一个的决定那就是“绝不改嫁”,宁愿守寡也要完成刘亚楼的遗愿,将孩子们都抚养长大,自己也在人生路上找到了前行的目标,并且哪怕生活困苦每个月也都会给刘亚楼的父亲寄去生活费,照顾他的生活,这样的情谊是难能可贵的。
翟云英一直记得刘亚楼临终对她说的话,要做一个正直坚强的人,要做一个“大写的人”翟云英没有辜负刘亚楼的期许,哪怕是独自抚养孩子也将他们养育的很好,成为了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这张照片就是翟云英与部分子女在一起的合影,虽说已经年迈,但是看到子女长大成人,内心的思绪也十分复杂,感慨于她与刘亚楼的爱情绝唱,也感慨于她的忠贞坚毅,孩子长大非一日之功,年复一年守着孩子,守着没有刘亚楼的家,翟云英内心的苦楚也无人能知。
夫妻之间即便没有白头,但若能够在日常相处中惺惺相惜也是一种完美,革命时期的感情充满了太多艰难险阻,翟云英用自己的一生像刘亚楼“诉说”对他的忠诚,并且用自己的后半生去完成了刘亚楼临终所交代的遗愿。
她是刘亚楼的遗孀,她用自己的爱意去战胜一切苦难,这样的将军和妻子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与怀念,婚姻是共赴生死的承诺,即便没有长相厮守,但在日后的回忆中,这段感情以及两人赤诚的心都是革命中最奇妙的“浪漫”。
即使离开,他的爱人也会带着两人共同的期许坚定的奔赴更加璀璨的明天,并且会将两人的延续抚养长大,让他们去守护父辈们创造下的荣耀与辉煌。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刘亚楼将军与翟云英的患难情 党史天地1997-08-15
人民网——与刘亚楼相识相伴的点滴回忆 2016-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