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如赫拉克利特所言,“变化是唯一不变的真理。”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智能化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数据成为驱动这场变革的核心“能源”。而数据中心作为承载和处理这一核心能源的基石,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规模效应”催生变革的“B面”
IDC发布的最新数据“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市场无限遐想——2024年,全球智能IT总投资规模预计达到3,158亿美元,并有望在2028年飙升至8,159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2.9%。
在中国,这一增长势头更为迅猛,预计到2028年,智能技术总投资规模将突破1,0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35.2%。诚然,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然成为中国智能技术市场最大的应用场景,其支出占据智能市场的约四成。
然而,大规模增长的“B面”是传统数据中心面对海量数据处理、复杂模型推理需求时的“力不从心”。
事实上,作为智能时代的“三驾马车”,“算力、算法、数据”三方面的迫切需求,对数据中心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也让数据管理工作难上加难。
IDC预测,到2028年,全球数据量将增长至393.8ZB,十年间增长9.8倍,企业数据占比也将从2023年的64%增长至81%。数据的洪流,对数据中心的存储能力、处理速度和安全性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与此同时,安全问题也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悬在数据中心之上。戴尔科技全球数据保护指数(GDPI)调查显示,75%的企业现有的数据保护措施可能不足以应对恶意软件和勒索软件的威胁。
此外,“双碳”目标也为数据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要求到2025年底,全国新建及改扩建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PUE需降至1.25以内。
如何在满足“三驾马车”需求的同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成为现代数据中心发展下必须破解的难题。
针对这样的挑战,4月24日,戴尔科技给出了新的解题思路。
正如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信息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陈洁所强调的那样,戴尔科技致力于成为企业创新的“催化剂”,同时也是客户最值得信赖的技术合作伙伴。

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信息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 陈洁
在2025戴尔科技集团(简称“戴尔科技”)春季新品发布会上,戴尔科技从底层技术到终端应用的全方位创新得到了全面展示。

“解耦架构”让企业兼具“简单部署”与“灵活扩展”
如果可以为戴尔科技在基础设施层面的创新找一个关键词,那么无疑都指向一个核心理念——“解耦架构”(Disaggregated Infrastructure)。
事实上,传统的“三层架构”和“超融合架构”已经难以满足智能时代复杂应用场景的需求。相比之下,“解耦架构”则能将计算资源、存储和网络统一到共享资源池中,实施统一的安全策略,通过引入自动化运维能力(AIOps)以及开放的API接口,就得以提供更高的可扩展性、效率和适应性,助力企业实现资源的灵活调度和高效管理。帮助企业兼顾“简单部署”与“灵活扩展”的双重诉求。

“基于这样的判断,戴尔科技不断推进服务器、存储和数据保护方面的技术创新,打造现代化就绪的全栈解决方案,助力客户重构IT基础架构,以现代化数据中心和多云架构设计,更好地应对传统和现代工作负载的协同需求。”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售前系统工程部总经理刘凯如是说。

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售前系统工程部总经理 刘凯
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信息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事业部智能/生态/网络业务总经理许良谋进一步补充道:“戴尔科技通过优化多云架构与边缘计算,确保无缝集成,提升数据可访问性并显著降低延迟。同时,戴尔科技致力于提高数据中心运营效率,通过降低成本、提高能源效率和最大限度地提升IT生产力来实现这一目标。”

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信息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事业部智能/生态/网络业务总经理 许良谋
诚如许良谋所言,数据中心是IT生产力跃升的重要载体,而服务器则是数据中心的核心,其性能的提升至关重要。新一代Dell PowerEdge服务器搭载英特尔®至强® 6性能核(P-core)处理器,在性能、能效与可扩展性方面实现了全面升级。
具体而言,Dell PowerEdge R670和R770服务器,通过优化的功耗与均衡性能,显著提升数据中心效率,适用于云原生应用、高密度虚拟化场景以及支持超大规模工作负载。Dell PowerEdge R770服务器,更是实现了在每个42U机架中节省高达80%的空间,性能提升高达67%,同时减少高达一半的能源成本与温室气体排放。
在不同选择下,Dell PowerEdge R470和R570服务器,则是经过优化的单路(单插槽)服务器,兼顾高性能与经济性,便于在现有数据中心内灵活扩展,适用于云规模的Web、应用和微服务部署,数据服务与中等密度虚拟化,以及横向扩展数据库、软件定义存储(SDS)、虚拟桌面基础架构(VDI)和边缘计算场景等。
更值得惊叹的是,Dell PowerEdge R570创下英特尔平台每瓦性能记录,在保障高性能工作负载的同时,助力企业显著降低能源成本。
“新一代PowerEdge服务器以高密度配置而闻名,这些服务器设计旨在将更多的计算能力集中在更小的空间内,非常适合空间有限的数据中心。”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信息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事业部核心客户及服务器业务资深总监席与琛这样说。

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信息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事业部核心客户及服务器业务资深总监 席与琛
此外,新一代PowerEdge服务器还创新性地引入了OCP DC-MHS架构,以简化部署流程并满足面向未来的运营需求。增强的Dell OpenManage功能及升级版戴尔科技集成远程访问控制器(iDRAC 10),实现了更高效的管理和更强大的安全防护。
据了解,新一代PowerEdge服务器通过与PERC13 PCIe Gen 5 HW Raid控制器配合,可将写入延迟降低高达33倍,显著提升系统响应速度。
存储“进化论”——PowerStore、PowerScale、ObjectScale升级“三重奏”
(1)PowerStore 4.1版本
除了服务器,数据存储是数据中心的核心功能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事实上,戴尔科技正在存储领域持续深耕,并通过“版本迭代”,回应着市场最前沿的需求。
作为在存储领域深耕多年的“老兵”,戴尔科技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信息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事业部存储业务总经理刘志洪表示,戴尔科技持续推动存储底座升级、数据防护加强,凭借多年积累和创新,推进存储现代化,助力现代化数据中心建设。这也是戴尔科技存储解决方案的愿景。

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信息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事业部存储业务总经理 刘志洪
这样的愿景之下,戴尔科技的主力存储产品之一——全闪存存储PowerStore,在2024的4.0版本实现了高达5:1的数据缩减保障和更强大的数据保护能力后,此次更推出了PowerStore 4.1的版本更新。
PowerStore 4.1的核心思路很明确——让存储变得更“聪明”、更自动化。
全新的PowerStore 4.1版本以现代化软件设计为客户带来自动化、高度可编程的现代化平台,具备领先的数据缩减能力与可独立扩展的存储服务,充分满足现代化解耦架构的多样化需求。
具体而言,该版本通过Dell AIOps(原Cloud IQ)软件平台提供现代化分析能力,包括Smart Support警报与修复、性能余量分析以及碳足迹预测,从而帮助客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减少人工干预。
在零信任安全防护方面,PowerStore 4.1也新增了身份验证支持、自动证书续订以及更强大的Storage Direct Protection集成,以实现更高的可用性和访问控制,并支持最新的Dell PowerProtect系统,显著提升备份恢复速度达4倍。
此外,该版本还持续提升文件系统支持,不仅增强了文件管理能力,还通过安全文件快照实现强大的数据保护,并具备容量洞察能力以支持更智能的存储资源规划,同时简化了Dell Unity系统的迁移流程,从而全面提升了系统的性能与使用体验。
PowerStore 4.1的这次更新,不仅仅是功能的叠加,更是从智能化、自动化、安全和性能多个维度,全面提升了存储的“智商”和用户体验,旨在为汹涌而来的智算时代,构建一个更稳定、更高效、更安全的数据“仓库”。
(2)ObjectScale架构优化 新增全闪存与HDD存储设备选项
在智算、大数据和云原生应用狂飙突进的今天,对象存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需要承担起高性能、高密度甚至智能工作负载的重任。
刘志洪表示,在本轮升级中,戴尔科技对其对象存储产品ObjectScale的企业级架构,进行了现代化优化,更新增了全闪存与HDD存储设备选项。
面向智能应用,专为现代化工作负载设计的XF960全闪存系统,展现出卓越的性能优势,其单节点吞吐量较主要竞争产品最高可提升2倍,系统密度较上一代全闪存设备最高可提升8倍,助力企业加速创新步伐。
“即将发布的ObjectScale XF960 4.1版本,基于PowerEdge R760的硬件创新,结合戴尔科技ECS EXF900设备的下一代演进,将有效助力企业加速智能创新。”刘志洪如是说。
具体来看,ObjectScale XF960通过搭载两颗英特尔第四代至强可扩展12核处理器(代号Sapphire Rapids),以总计24核的强大实力实现了性能与成本的有效平衡,显著提升了数据传输、查询和预处理速度,并且数据压缩率高达2倍。
针对企业弹性计算服务的需求,该产品还支持无缝扩容至所有当前兼容的ECS环境,包括虚拟数据中心,并提供了更丰富、更大容量的驱动器配置选项,如61TB和122TB的QLC SED驱动器。其单机架最大存储容量分别达到了23.59 PB和47.18 PB,存储密度相较上一代产品提升了4倍和8倍。
“更值一提的是,ObjectScale XF960还采用了通过FIPS认证的QLC SED,从而实现了更高的安全性和更优的成本效益。”戴尔科技集团亚太及大中华区存储产品部总监范圣俭强调说。

戴尔科技集团亚太及大中华区存储产品部总监 范圣俭
ObjectScale系列产品的多样性更体现在其对不同技术架构的支持上。无独有偶,基于HDD存储架构的ObjectScale X560,支持包括媒体导入、数据备份等关键应用场景,数据吞吐量提升高达83%,显著优化整体运行效率。
范圣俭坦言,全新推出的ObjectScale X560 4.0版本,使企业能够利用戴尔科技ECS EX500设备的新一代升级,简化现代化数据湖的管理与保护。这款全新的现代通用对象存储平台基于PowerEdge R760XD2的硬件创新构建,兼具出色的性价比与高存储密度,更适合大中型企业。
ObjectScale X560搭载两颗最新的英特尔第四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代号Sapphire Rapids),共计24个处理核心,这不仅保证了充沛的计算能力,更巧妙地平衡了性能与投入成本。
随之而来的,是其可用内存的大幅提升——足足30%,达到256GB。这直接体现在数据访问速度和整体吞吐量的显著跃升上。再加上最高可达1.6TB的SSD缓存选项,专门优化元数据读写,进一步加速了海量数据的处理效率。
在容量与扩展性方面,ObjectScale X560同样不负众望。它支持无缝扩展到企业现有的ECS环境,无论是虚拟数据中心还是其他兼容架构,都能轻松融入。驱动器配置提供了最高24 TB的选项,这让单机架存储容量一举提升到9.216 PB,存储密度也因此提高了20%。这意味着企业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存储更多数据,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
ObjectScale X560不仅仅是“仓库”,更是企业现代化数据湖的可靠“守护者”。在数据管理与韧性层面,ObjectScale X560拥有强大表现。通过支持多站点联合、云端复制、地理复制、全局命名空间等一系列高级功能,企业能够轻松实现数据的跨地域保护、统一管理与高效治理。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戴尔科技还携手Wasabi云存储推出了ObjectScale混合云版本,这一创新举措无疑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弹性与灵活性,打破了传统存储的边界,让数据在本地与云端之间自由流动,为业务连续性和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3)PowerScale性能“狂飙”,为企业优化TCO
“戴尔科技通过OneFS 9.11.0.0软件版本实现新的PowerScale硬件平台升级,显著提升每TB性能,同时增强了数据中心空间利用率,实现性能与经济效益的绝佳平衡,进一步助力客户优化总体拥有成本(TCO)。”刘志洪透露说。
背后的逻辑很清晰:应对爆炸式增长的数据量,尤其是那些对吞吐量有着极迫切需求的新型工作负载,传统的存储模式难以为继。
通过引入122TB的NVMe QLC SSD,PowerScale直接将单节点的全闪存容量提升两倍,实现在一个2U节点内“塞进”高达6PB的高速数据。这意味着在同样的数据中心空间里,企业能够存储和访问的数据量翻倍,显著提高了每TB的性能表现,直接缓解了机架空间、电力和散热的压力。
这笔账算下来,自然指向了总体拥有成本(TCO)的优化。
想象一下,过去需要多个机架才能实现的性能和容量,现在或许只需寥寥数个节点,这无疑是对数据中心“物理足迹”的一次“瘦身”革命。
然而,高性能存储并非全部。随着工作负载日益复杂,存储集群内部的计算资源平衡以及外部客户端的连接能力同样关键。
为此,戴尔科技带还来了PowerScale加速器节点(PA110)。这一节点更专注于提供额外的计算能力和更多的前端端口,企业可以根据实际的工作负载需求,独立地、以单个节点为单位扩展集群的处理能力和连接带宽,而无需被迫购买额外的存储空间,这为IT架构带来了更高的灵活性和更精准的成本控制。
“新石油”生死劫?PowerProtect为数据筑安全堡垒
在谈论数据时,安全始终是绕不过去的那道坎。毕竟,数据一旦丢失或被篡改,再高的性能、再低的成本都将失去意义。戴尔科技对此的回答是一套立体的数据安全防线:备份、容灾,以及在当下尤为关键的Cyber Recovery数据避风港。戴尔科技的PowerProtect系列产品正是这道防线的基石。
范圣俭透露,全新的Dell PowerProtect DD6410,被定位为专为数据保护设计的高效、存储容冗型设备。其亮点在于为商业、小型企业及远程站点提供了12TB至256 TB的容量选择,并具有高达91%的更快恢复速度和强大的可扩展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高达65倍的重复数据删除能力,这在动辄PB级备份数据的今天,对于降低存储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意义不言自明。
更进一步的是,戴尔科技也开始迈向全闪存数据保护的领域,推出了Dell PowerProtect All-Flash Ready Node。在对恢复时间窗口要求越来越苛刻的关键业务场景下,全闪存的低延迟优势被引入到数据保护流程中。
这款220 TB容量的系统,以超过61%的恢复速度提升、36%的功耗降低以及高达五倍的空间节约,瞄准的正是那些对恢复速度和效率有极致追求的企业级用户。
而作为整个数据保护体系的“大脑”,Dell PowerProtect Data Manager (PPDM) 的持续演进同样关键。这款软件支持包括Microsoft、SAP和Oracle在内的企业核心应用数据保护。而此次更新的重点,则在于强化了对安全风险的快速识别能力(通过异常检测),简化了对主流虚拟化平台的备份管理(如Microsoft Hyper-V和Red Hat OpenShift Virtualization),并打通了数据到Dell ObjectScale的归档路径,为数据的长期保留提供了更经济高效的选择。
2024年PPDM用户增长44%的数据,或许也能从侧面印证市场对其在复杂企业环境下的适用性的认可。
智能时代下 数据中心的“双冷”范儿
智能时代,数据中心的能耗挑战不言而喻。
“双碳”目标下,需要2025年底新建大型数据中心PUE要降至1.25以内。
而当前智能算力需求爆发、机架功率密度飙升至30千瓦以上的现实成为算力进一步提升和能效达标的主要瓶颈。
液冷+风冷技术的“组合”无疑成为破解数据中心散热难题的关键。
据席与琛透露,对于目前大量存在的功率密度较低、尚未达到全面液冷必要性的数据中心,戴尔科技通过在风冷技术上的创新——Smart Flow智能风扇控制算法,优化气流管理,在保障性能的同时最大化降低能耗,有效提升了传统风冷环境的效率和成本效益。
而面对功率密度超过15kW~20kW的高密计算场景,戴尔科技则提供了包括DLC(直接液体冷却)在内的多种液冷方案,强力支持智能应用和高性能计算对散热的极致需求。
更进一步,戴尔科技还通过OpenManage Power Manager等软件提供精细化能耗管理能力,帮助企业实时监测碳排放,并携手绿色云图等本地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液冷技术的研发与规模化落地。
这种软硬件结合、生态协同的策略,旨在帮助中国企业在保障智能算力持续增长的同时,平滑、有效地应对双碳目标的挑战,共同构建更加绿色、高效的未来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写在最后
从澎湃算力的新一代服务器,到智能高效的存储革新,再到构筑数据安全的保护伞和“双冷”并举的可持续策略,无不体现着戴尔科技对性能、安全与效率的更极致追求。
不论是领先的端到端产品组合,还是构建“算、网、存、管、服”+“生态”的整体战略,戴尔科技正面向数智时代提供系统性的“新解法”,为行业树立现代化智算的全面范式。
对企业而言,这则意味着能加速智能技术整合、优化运营效率、强化网络韧性,从而敏捷应对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戴尔科技正凭这样的优势,帮助各行各业在变革浪潮中稳占先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