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9日,根据国内媒体的报道,在今日召开的竞赛委员会会议上,20支球队达成了一致:将在之后赛季优化球员的薪金结构。整体方向是,提升赢球,名次奖金,同时顶薪金额有可能适当下调。其中包括,针对新赛季前签订合同的球员,此前国内球员顶薪最高值由600万元(税前)下调至400万元。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事情还需要在此后全明星期间召开的股东会议上投票同意,以及相关主管部门最终批复后,才能最终完成。
对于降薪的大环境方向,实际上从CBA工资帽制定开始就持续下滑,从最开始吴前为首的本土球员签下800万年薪再到过去2个赛季的600万顶薪。
若是下个赛季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400万顶薪的税前合同,肯定会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国内球员流动,以及部分天赋出众的年轻球员前往国外打球的驱动。
不过部分能力突出的本土球员合同收入方面,从徐杰为首的本土悍将可以看到奖金是重要收入组成部分,这种与成绩挂钩的薪资结构,某种程度与球队的发展存在直接的关系。自身的表现足够出众,球队也能拿到满意的成绩单,站在相辅相成的角度,足以称得上“双赢”的结局。
只是一些A类合同方面应该进一步增加收入,像部分A类合同球员税前年薪只有15万,剔除各方面的支出后,正如张宁吐槽那样,菜鸟赛季只有几千块的收入,或许还不如某些网红球员一场野球的收入高,更加不用说还需要经历“生存”考验,俱乐部管理层和教练组全方面评估A类球员的位置,打球方式,以及是否符合长期发展的方向。张宁,黎伊扬,王少杰等人能打出来颇为不易。
而大部分的国字号球员都有不同的代言合同,以他们在比赛场外的收入而言,肯定是远比CBA顶薪收入要高,但作为职业球员第一考验因素肯定是在场有比较好的发挥,以及能帮助球队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