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年,胡乔木癌细胞扩散,直言想活到90岁,两个月后却猝然离世

百年人物志 2025-01-22 10:00:02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中央军委发布了重组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之后,中共中央领导人没日没夜地一头扎进工作中,毛主席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2月的一天,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王若飞来找胡乔木,一见面,他就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此行的目的:“毛主席那儿缺人,已经点名让你去做秘书了。”

胡乔木听后,震惊不已,他没想到,毛主席居然亲自点自己给他当秘书。在感到激动的同时,他心中也有很多顾虑,“我以前没有干过秘书,我担心自己不能胜任。”

王若飞听后,为了鼓励他,说出了毛主席选择他当秘书的原因:“毛主席看了你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一篇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后,说了六个字:‘乔木是个人才’。”

就这样,胡乔木来到了毛主席身边工作,从1941年开始,一直到1966年,这25年时间里,胡乔木逐渐从一个普通的秘书,成为了中共中央的“第一支笔”,在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央见证并记录下了无数重要的历史时刻。在毛主席的几位秘书中,他是最受重视和厚爱的一位。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毛主席在一天晚上叫来胡乔木,交代他写一篇社论,题目已经定好,就叫《苏必胜,德必败》。紧接着,毛主席便向他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说罢,不等胡乔木询问,毛主席便交代道:“现在就写,写完直接给我,明天见报。”

回去后,根据毛主席的意思,胡乔木仅用了一个小时便完成了初稿。检查后便送到了毛主席手中。毛主席看得很认真,期间还拿起笔做了几处简单改动便同意送到《解放日报》发表了。

胡乔木第一次接到毛主席下达的命题写作任务,他其实心里很紧张。但看到毛主席没有什么意见后,他终于感到了一丝轻松。

此后,胡乔木先后在《解放日报》发表了近60篇社论,向外界传递出了中共中央的声音和态度。与此同时,胡乔木也声名鹊起,成为了我党有名的“大才子”。

让胡乔木奠定在党内“一支笔”地位的是他参与起草第一个“历史决议”中的出色表现。

1944年5月21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在延安杨家岭召开,这次会议持续了11个月之久,前前后后召开了8次全体会议。

实际上,这次会议原计划只开两个月,但却因为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即第一个“历史决议”)而一直延长到了11个月。

起草《决议》主要是为了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这是一项重要且难度极高的任务,每一句写进去的话,都要经过反复斟酌,更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在起草决议的过程中,只草案就先后写了三次,大范围地修改达到了14次。在这一过程中,胡乔木做了大量工作。面对一团乱麻的问题,他时刻能够保持思路清晰,并条理分明地做好梳理工作。

他的工作能力是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的,就连毛主席也曾评价说:

“别人几个月没有搞出头绪,是胡乔木理清的。”

新中国成立后,因工作原因,胡乔木搬进了中南海,住在距离毛主席不远的静谷。毛主席只要一个电话,胡乔木很快就会赶来。

此后,新中国成立之初几乎所有重要或有影响力的文件的起草和定稿,无一例外都出自胡乔木的笔下。当然,这一时期,胡乔木的工作也发生了变化,不再仅限于幕后。

身兼数职的胡乔木,担任着新闻总署署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此外,促使他从幕后走向台前的工作是中央人民政府发言人。

身居幕后的胡乔木首次亮相,便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对此,低调的胡乔木不愿报刊再对自己做过多的报道,此后,他继续隐身于幕后。

长期超负荷工作的胡乔木还是病倒了,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和胃溃疡。胡乔木患病跟工作状态有着紧密的关系。

毛主席喜欢晚上工作,因此,胡乔木也经常晚上工作。甚至有时候刚吃了安眠药睡下,毛主席一个电话,家人又要把他弄醒,胡乔木一去就是两三个小时,再回来时已经没有了睡意。

1961年6月,因身体原因,胡乔木向毛主席请了长期病假。直到1977年,在中国迎来转折的重要历史节点上,邓小平重新起用胡乔木,并叮嘱他要放下包袱。

此后,胡乔木积极协助邓小平在经济、政治、文教等领域的拨乱反正,并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新时期、新时代下的党政关系提出了新主张。不仅纠正了过去“左”的错误,而且又继承了毛泽东思想。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胡乔木是邓小平的亲密助手。

1992年,被检查出患有癌症的胡乔木被送进医院接受治疗,尽管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但他仍然笔耕不辍,坚持写作。他曾对一旁陪床的妻子感慨:

“我希望能够活到90岁,因为我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做完。”

遗憾的是,因癌细胞扩散,胡乔木于9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1岁。

参考资料:决策与信息2009年7期、今古传奇·人物版2022年7期、人民周刊2010年6期、邯郸学院学报2010年2期、时代人物2015年6期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