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魏忠贤,人们想到的都是一个残害忠良、祸乱天下,犯下罄竹难书罪行的宦官。历史上,宦官误国不在少数,但是魏忠贤可谓“登峰造极”。但真的是这样吗?崇祯主持完最后一次朝会下密旨让人重新收敛魏忠贤的遗骸并埋葬在香山碧云寺,这一举动耐人寻味。近几年还有“魏忠贤不死,明朝不灭”的说法。到底哪种说法是真的?今天咱们就来看看这个集功过于一身的人吧。
一、魏忠贤不死,明朝不灭
魏忠贤,原名李进忠。直隶肃宁(今属河北)人。出身于市井无赖,后为赌债所逼遂自阉入宫做太监,在宫中结交太子宫太监王安,得其佑庇。后又结识皇长孙朱由校奶妈客氏,与之对食。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魏升为司礼秉笔太监。
魏忠贤能够被提拔,其实不仅是他个人能力的问题。在明代,太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从朱元璋时期就种下了根源,他们的权力完全依附于皇帝,能够制衡,监视朝堂士大夫,影响力深入到经济、军事、行政、特务等领域。
魏忠贤受天启帝重用后,高举屠刀,砍向了东林党人的头上。当时,明朝文臣朋党之争严重。以江南士大夫为主力的东林党人,因为在万历晚年和泰昌时期支持泰昌帝和天启帝,得以受到重用。东林党人赵南星,叶向高等都受到重用,他们排挤齐党、浙党、楚党这些派系的士人。
渐渐的,天启帝感到东林党势力太大,严重威胁皇权。他自己不便出手,就利用魏忠贤压制东林党势力。而魏忠贤果然“不负期望”,他拉拢失势的齐楚浙党士人,组成“阉党”,在皇帝的默许下,炮制冤狱,陷害东林党人,东林党的左光斗、杨涟、周起元、周顺昌等人被折磨致死。在他的打压下,东林党在北方几乎绝迹,庙堂之上遍布阉党。
崇祯皇帝朱由检登基后,魏忠贤被抄家灭门,阉党集团被消灭了。但这样造成的后果是,东林党人再次得势,朝堂之上再也没有力量制衡这些文官。即便是后来崇祯皇帝又开始任用宦官,也达不到约束文官的能力,东林党愈发肆无忌惮。
1644年,李自成大军攻打北京。眼看大敌当前,崇祯皇帝希望文臣们赶紧捐点银子犒劳守军,挽救大明,结果文官们纷纷哭穷卖惨。内阁首辅魏藻德只捐了500两,崇祯皇帝的岳父周奎只给了3000多两。然而后来李自成拷问京师旧官时,魏藻德被搜出了4万多两,周奎家也有52万两。
眼看文官们抠门吝啬,崇祯皇帝只好找宦官捐款。太监王之心捐了1万两,曹化淳、王永祚各捐了3万两和5万两,比文官强了许多。最终,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可以说,失去魏忠贤,让崇祯皇帝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权宦,而是皇帝制约文官集团的一方势力。以崇祯皇帝的政治手腕和能力,没有魏忠贤这种得力助手的帮助,最终满盘皆输。这就是“魏忠贤不死,明朝不灭”的说法由来。
二、魏忠贤真的很可恶吗?
后人了解魏忠贤,大多是通过《明史》知道的,但记录者大多是东林党人。上面说到了,东林党人与魏忠贤是死对头,他们的评价自然有失公允。拨开历史重重迷雾,真正的魏忠贤是什么样子呢?
第一,魏忠贤虽然专权、残害忠良,但那是针对上层的,他从未劳役过百姓,魏忠贤削减农业税、加大征收富商的税收、对贫困地区实行减税政策等措施都强有力的保障了农民阶级的利益;并且他还在受灾地区开仓赈济、减轻赋税,让百姓得以喘息。
第二,魏忠贤确实是贪,但他的贪是有原则、有底线的,在各地发生灾情时,魏忠贤减免灾区的赋税,还在国家财政紧张时自掏腰包来救济灾民。如果他知道官员贪污赈灾款,会严惩贪污官员,绝不姑息。
第三,魏忠贤在位期间对于边防部署十分严密成熟,完全不给后金一点缝隙。皇太极一直没有机会杀入中原,只能在辽北苦寒之地苦苦等待。在他的支持下,孙承宗的筑城战略取得了辉煌成果,一步一步向前拱进,皇太极只能一步一步后缩。
第四,用人上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唯才是举。明末将领中,名气最大的要数袁崇焕,而袁崇焕成名战和最辉煌的几次战绩全部都是在魏忠贤掌权时期产生的。熊廷弼并非魏忠贤的人,属于楚党,并且为人刚正不阿,绝对不会趋炎附势、溜须拍马,但魏忠贤没有因为这些而打压,照样重用。冯铨是魏忠贤的股肱心腹,可是当魏忠贤发现冯铨贪污后,立即将他免职。
三、魏忠贤为何被黑得最惨
因为魏忠贤得罪了文官,而笔杆子又是掌握在文官的手中。魏忠贤迫害东林党,杨涟、魏大中、左光斗、顾大章等人相继死于狱中。魏忠贤在用刑狱对付反对派官僚的同时,还命其党羽编纂《三朝要典》,重新记述和评价“三案”,为打击异己制造舆论。一旦失势,自然遭到了东林党人的报复。
第二个原因是崇祯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有些人必须死。崇祯帝一上台,就对魏忠贤和他的阉党展开了大刀阔斧的大清洗,先是奉圣夫人客氏被打倒,接着言官们猜透了新皇帝的心思,弹劾魏忠贤的奏疏如潮水般出现,在历史上绝对不能有任何的反对声音出现,魏忠贤自然被批得体无完肤。
第三是魏忠贤本人并不干净,凭借皇帝对自己的宠信,以及自己的心狠手辣和专横跋扈,最终成了朝廷的“九千九百岁”,甚至让很多人都“只知九千岁,而不知有万岁”,由此可见魏忠贤滔天的权势。魏忠贤死后,抄家发现了2000万两银子,差不多是明朝政府一年的收入。天启年间,各省督抚都为魏忠贤建生祠、塑像而向他跪拜,现在看来都是件荒唐之事,招来骂名是情理之中。
不过,说魏忠贤不死,明朝不灭,倒也高估了魏忠贤其人,明朝的统治已经腐朽不堪,即使魏忠贤不倒,充气量就是能为明朝江山多延续几年的寿命,崩溃的经济,腐朽的统治,最终将明朝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明该亡,那些文臣不死完,明迟早会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