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武功夫如是说:

一、引言:为何“会练不会养”终成空?
传武修行者常陷入“苦练即精进”的误区,殊不知站桩后的“养”才是脱胎换骨的关键。
正如前辈所言:“守得住功,还要会养。”
若只知蛮力强撑,轻则筋骨劳损,重则气血暗耗,终与“内壮”之境背道而驰。
今日,且以千年站桩智慧为引,揭开“养练合一”的七大玄机。
二、养与伤:阴阳两面的修行分水岭
1. 放松为养,紧张为伤
站桩时若肩颈僵硬、肌肉紧绷,看似“用功”,实则气血受阻,久而关节如锈铁。
真正的养,是“似立温泉中,如海藻随波微荡”,以松沉之力唤醒筋膜弹性,让气机如溪流周而不息。前辈云:“熊膀落肩,锁骨平锁”,松透之处方见真功夫。

2. 用意为养,用力为伤
意念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若执念于“发力打人”,筋肉必僵如顽石。
站桩高手以意导气,想象尾椎画圆、指尖生麻,以此调动深层筋腱,化拙力为内劲。此即“形不动而奇穴皆动”的微动之境。
3. 中和为养,执念为伤
心存“争胜斗狠”之念,气必上浮,丹田元气散乱。
养的真谛在于“中和大方”,如猫行虎踞,形神松放却暗含整劲。
所谓“属蛇之躯,浑身上下如一块肉”,正是筋骨连通、阴阳调和之象。
4. 敛神为养,耗散为伤
站桩时若片面追求发劲,气必外泄。敛神聚气者,如古树盘根,内气鼓荡而形不外显。
前辈以“练功似行气”为喻,强调呼吸匀长、汗出如珠,方入“香汗细流”的进阶境界。
三、科学佐证:养练合一的现代解读
• 生理层面:延迟性肌肉酸痛需通过温水浴(40-45℃)、热敷加速代谢,辅以维生素C/E修复组织。
• 能量层面:站桩消耗需高蛋白、多维生素饮食补益,忌空腹或饱腹强练。
• 心理层面:“似休息非休息”的微动状态,可降低皮质醇水平,促进身心自愈。

四、养练进阶:从“铁”化“钢”的三大阶段
1. 初阶·松透关:
忍受肩酸腿颤,以微小晃动化僵为柔(如肩颈画毫米级圆)。
2. 中阶·整劲关:
通过“落胛平锁”“膝顶胯坐”贯通大筋,触之如钢筋铁网。
3. 高阶·气化关:
至“真气旺盛,脑神清爽”时,汗出如香、抖颤如簧,方证脱胎换骨。
五、结语:以养御练,方得长生
传武之妙,不在苦熬筋骨,而在“养中藏练,练中蕴养”。
若悟透“七分养三分练”的智慧,自能跨越“酸麻胀痛”的凡胎之苦,踏入“内气鼓荡,形神俱妙”的真人境界。正如古训:“不会练者不会养,不懂养者终自伤。”

京武功夫如是说: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
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拳艺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