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离婚后大病一场,写下一首治愈词,引起无数人共鸣

飞鱼史记 2025-02-14 17:40:38

李清照出狱后,身心遭受了巨大的创伤,仿佛被抽干了所有的力气。她大病一场,身体虚弱得如同风中残烛,随时都可能熄灭。她整日卧病在床,昏昏沉沉,仿佛置身于一个黑暗的世界,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曙光 。

这场病来势汹汹,让李清照几乎性命不保。她时而昏迷不醒,时而在病痛中挣扎呻吟。

在那些漫长的日子里,她只能依靠着药物来维持生命,每一次喝下苦涩的药汤,都像是在与命运做着最后的抗争 。

然而,李清照并没有被病魔打倒。在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痛苦折磨后,她凭借着顽强的意志,终于挺了过来。当她再次睁开眼睛,看到窗外的阳光洒在地上,她的心中涌起了一股对生命的渴望和珍惜 。

那是一个桂花盛开的夜晚,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李清照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明月和盛开的桂花,心中感慨万千。

她回想起自己这一生所经历的种种磨难,那些痛苦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但她并没有沉浸在悲伤之中。相反,她从这些苦难中汲取了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 。

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李清照拿起笔,写下了一首词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

词的开篇,“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病后的状态。大病初愈,两鬓已经变得稀疏花白,岁月和病痛在她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她静静地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缓缓爬上窗纱,那清冷的月光洒在她的身上,更增添了几分孤独和凄凉 。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这两句写的是她病中的生活细节。因为生病,她需要用豆蔻连梢煎成的熟水来调养身体,而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品茶。

曾经,品茶是她生活中的一大雅事,与丈夫赵明诚一起,在茶香四溢中谈诗论道,是她最美好的回忆。如今,时过境迁,她只能无奈地放弃这份雅趣,以药代茶,这其中的苦涩和无奈,只有她自己知道 。

下阕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则展现了她在苦难中寻求慰藉的心境。靠在枕上,随意地翻阅着诗书,那种闲适的感觉让她暂时忘却了病痛和烦恼。

而门前的风景,在雨中更是别有一番韵味。她静静地欣赏着雨中的景色,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心中的阴霾也渐渐散去 。

最后一句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李清照将木犀花拟人化,说它终日向人展现出含蓄、温和的风姿。

在她眼中,木犀花就像一位知心的朋友,默默地陪伴着她,给予她温暖和慰藉。木犀花的酝藉之态,也正是她自己历经世事变迁后,变得内敛、淡然的心境的写照 。

这首词,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天动地的情感宣泄,只是用平淡的语言,描绘了她病后的生活点滴和内心感受。

但正是这种平淡,却蕴含着深深的力量,让人感受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苦难的超脱 。它就像一首心灵的乐章,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流淌,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让人们在她的词中,找到了治愈心灵的力量 。

李清照的这首《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依然能在现代社会引起无数人的共鸣,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原因。

在当今时代,尽管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科技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人们面临的压力和困境却丝毫未减。

职场竞争的激烈,让人们在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常常为了一份业绩、一个晋升机会而殚精竭虑;生活成本的不断攀升,房贷、车贷、子女教育等开销,如同沉重的枷锁,束缚着人们的生活;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让人们陷入了无尽的 “社交比较” 中,看到他人看似完美的生活,内心的焦虑和自卑感愈发强烈 。

在这些困境面前,人们的心灵常常感到疲惫和迷茫,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而李清照的这首词,就像是一束光,照亮了人们内心的黑暗角落。

她在经历了国家沦陷、丈夫离世、婚姻不幸、牢狱之灾等诸多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后,依然能够保持豁达从容的心态,从生活的点滴中发现美好,热爱生活,这种精神无疑给了现代人极大的鼓舞和启示 。

参考资料:《宋史》、《李清照词传》等。

(图网,侵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