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江西老汉欲摸军博馆文物被制止,眼含泪花道:这是我背回来的

看历史浮沉 2025-02-03 11:26:06

1976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一位老人看着一个文物发呆。

恍惚间,他竟抬起手来,试图抚摸那珍贵的文物。

工作人员赶忙制止,后来才得知,这位老人和文物的渊源。

江西老汉抚摸军博馆文物

“老人家,这个不能碰,这是长征时期留下来的珍贵文物,有重大的纪念意义。”

1976年,军事博物馆内,一位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参观。

本以为只是一位普通的参观者,但老人的神情、动作,却引起了工作人员的关注。

只见老人眼含泪花,就那么望着橱窗内的文物,更让工作人员意外的是,老人竟然伸出了手试图抚摸文物,工作人员赶忙上前制止。

而更让工作人员和在场游客震惊的是,老人突然大发脾气,把周围的人都吓了一跳。

“这台发电机是我背回来的,是我背着它走完长征,现在我连摸一摸它都不可以吗?”

老人十分生气,说完也不管其他人的态度和反应,凑到了那台发电机前。只见他将手缓缓地伸到那发电机面前。但就在大家以为他要上手抚摸的时候,这位老人却哭着收回了手。

一时间,老人的眼泪落个不停,抽泣的样子让在场的人员都有些吃惊。

直到老人情绪恢复之后,才告诉众人,自己和这台发电机的故事。

出身贫苦的谢宝金

谢宝金是一位传奇的老人,出生于1898年,家里十分贫苦。

因为家境不好,所以谢宝金没钱上学,从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做起了农活。

7岁时,帮人家放牛砍柴,12岁时,开始种田,18岁成年了则开始做起了肩担生意。

因为从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劳作,所以谢宝金一身的力气。

到了1932年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在矿场里做工。

因为个子高,足足有1.9米,而且,力气很大,能扛起上百斤的重物。

所以,当时矿场里也很重视他。

那时的谢宝金已经36岁,而且已经有了妻子和孩子。

当时红军正在招人,见谢宝金力气大,体力好,便询问他愿不愿意加入革命。

虽说,那时候的谢宝金已经有了家庭,但是他深知,如果不能改变现状,自己一家人仍然过不上好日子。

正因如此,他毅然决然的决定加入红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在加入红军两年后,形势发生了变化。

为了能够摆脱国民党军队的追击,红军只能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红军决定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正式从驻地出发,开始向江西省的于都县集结。

谢宝金也跟随大部队开始了长征。

虽说红军当时转移需要轻装上阵,但有些东西是绝对不能丢的。

比如——发电机。发电机作为当时的通讯工具,相当于军队的“耳朵”和“眼睛”,所以,发电机是必须要带上路的。

只是,发电机很沉,选择谁来携带这个机器,让领导有些头疼。

后来,在得知谢宝金力气很大,能扛百斤重物的时候后,前首长便找到了谢宝金。前首长嘱咐谢宝金:这个机器对军队非常重要,没有它,我们打不了胜仗。

而谢宝金也明白,自己任务的重要性,便表态称:“自己一定会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来保护这台发电机。”

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不畏艰险保护发电机

为了能够保护好这台发电机,谢宝金一路上可谓十分上心。

而且,这台发电机是当时中革军委唯一的一台发电机,所以为了保障它的安全,红军派出了128人的队伍对设备进行保护。

当时红军的处境是非常艰难的。

国民党军队穷追不舍,一直在上空对红军进行轰炸,不仅如此,后面还有追兵。

眼见着战友一个个的倒下,谢宝金越发焦急。

在国民党的狂轰滥炸之下,128人的队伍,最终就只剩下3人。

谢宝金明白,这个任务有多艰巨。但他也明白,如果不能保护好这台发电机,革命将受到巨大影响。

好在在谢宝金的拼死保护下,发电机没有受损,但到了过草地的时候,困难又来了。

红军经过的草地,多是湿泥、沼泽,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

而谢宝金本身个子高,体重大,要是背着发电机过草地,很可能就会陷进去。

不仅自己会死,发电机也会葬身沼泽。为了能顺利通过草地,谢宝金想了一个办法。

他利用山里的竹子,做了一个竹排。

有了这个竹排,发电机就能顺利的通过草地。

只需要将发电机放在竹排上,轻轻拖动就可。

68公斤的发电机,在谢宝金的护送下,安全过了草地。

而在自己通过了草地之后,谢宝金也没忘记帮助战友通过。

因为已经将发电机顺利运送过去,谢宝金的身上轻松了不少,便主动帮助小红军通过草地。

这样的谢宝金,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而他在长征过程中,到底帮助了多少人,他也已经记不清。

过了草地后,还有更困难的关卡在等带着他。

红军因为要躲避追兵,所以行军的路线大多是在山里。

而在过了草地之后,又来到了雪山。

要知道,雪山的小路是非常狭窄且崎岖的,不背东西通过尚且困难,更何况谢宝金还要背着68公斤的发电机。如何通过雪山,又让红军犯了难。

刚开始,红军准备将发电机搬过雪山,但因为可操作的空间很小,且路很滑,根本没办法实现多人抬。

谢宝金便在这时提出,将发电机放在自己的肩膀上,他一个人扛过去。

谢宝金此前曾经做过肩担生意,肩膀的承重力很好,正因如此,他才能将68公斤重的发电机,背过雪山。

就这样,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力,谢宝金终于将这台发电机运送到了延安。

谢宝金的任务,终于顺利完成。

毛主席亲自表彰

红军顺利到达延安之后,组织了一场足足有3万人参加的庆祝大会。

而在会议当中,毛主席对谢宝金进行了点名表扬。

大会当中,毛主席表示:长征路上有不少红军战士都扔了东西。而谢宝金却一样不少。

毛主席表扬谢宝金称:他是一个长征模范。

而到了延安之后,谢宝金继续发扬自己的优势,做了延安生活合作社的主任。

1949年建国之后,谢宝金则进了北京被分配到总参工作,负责管理监控以及保管各地收缴来的财物。

要知道,这个职位每天都要和金钱打交道。

领导能够将谢宝金安排在这个岗位,足以说明大家对于谢宝金人品的重视。

但谢宝金的选择却令人惊讶,在这份岗位上做了没多久,谢宝金却表示自己没有文化,不应当占着指标拿工资,便主动提出辞职,从这个令人羡慕的岗位上又回到了于都。

回到于都之后,谢宝金开始做起了食品站的副主任。

每天的工作就是收废品、收牛皮、收猪小肠。

那牛皮收上来之后,谢宝金需要将皮上面的肉刮干净。

一到夏天肉腐烂的速度很快,牛皮上经常有各种各样的蚊虫。

味道更是难以忍受,可以说谢宝金的工作环境是十分恶劣的。

但是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谢宝军却从来没有怨言,每天从不迟到,工作更是兢兢业业。

对于这样的工作,有人曾经问过谢宝金为什么要从北京回来干这样又脏又累的活?

谢宝金却表示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有人干,我怎么就不能干?

而在听到别人说他傻的时候,他却根本都不反驳,并表示:做这样的傻子也没什么不好。

不仅如此,因为谢宝金的老伴儿和儿子长期生病,家里的孙子也需要念书,所以当时的谢宝金家境是十分窘迫的。

面对这样的困境,有人曾经劝说谢宝金,像他这样的红军直接跟组织上报告一下,困难就可以解决。

但谢宝金却执意拒绝,并表示现在的生活已经比建国前好了许多,他不该占用国家资源,更不应当向国家伸手,要自立自强。

不得不说谢宝军的品德和格局都令人敬佩。

就这样谢宝金在食品工作站削了几十年的牛皮,一直到76岁才正式退休。

在这期间领导曾经来于都看过他一次,而那一次谢宝金招待领导的菜就是牛皮上刮下来的肉。

这也足以见得,在生活中,谢宝金有多么节俭。

结语:

谢宝金是一位经历了战火纷飞的红军,也是一位用生命捍卫责任的战士。

他经历了祖国的变迁,但在和平年代仍然能够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

这样的战士,令人敬佩。

如今,谢宝金早已离开我们,但他留下来的革命精神,将永垂不朽,永远激励着后来人。

0 阅读:0